摘要:两年41场,顶薪球员打成这样,老板不骂街才怪! 赵睿亲口道歉,说“对不起新疆球迷”,这话听着心酸,但细想,球迷花了钱买票、熬夜看球,结果你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回人,搁谁谁不火?
两年41场,顶薪球员打成这样,老板不骂街才怪! 赵睿亲口道歉,说“对不起新疆球迷”,这话听着心酸,但细想,球迷花了钱买票、熬夜看球,结果你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回人,搁谁谁不火?
这不是态度问题,是出勤率问题。职业体育不是养生局,顶薪拿得爽,场次打得少,这账怎么算? 赵睿自己也承认,伤病太多,没法硬撑。 可问题是,球迷要的是球场上的你,不是病床上的你。
赵睿这事儿,得从头捋。 两年前,他被广东当成“周琦交易”的筹码送到新疆,当时外界一片叫好,觉得新疆捡了大便宜,赵睿正值当打之年,攻防一体,还是国家队主力,配上顶薪合同,妥妥的核心待遇。 结果呢?
第一年常规赛9场,季后赛5场,加起来一只手数得完。 第二年稍微好点,常规赛26场,季后赛刚打1场又歇菜。 两年加起来41场,平均一年20场出头,CBA常规赛40多轮,他打一半都不到。 这哪是主力,简直是“限定款”球员,想看还得碰运气。
他自己在采访里说,“真的很对不起球迷,刚来的时候你们那么热情,我却没能在场上回报。 ”这话挺真诚,但真诚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胜利算。 球迷要的是赢球,是激情,是看到偶像在场上拼杀。
你躺在理疗床上,再努力康复,对球迷来说,也是零贡献。 职业体育就是这么残酷,没人会同情你的伤,只会记住你缺席了多少场关键战。
新疆队最后把他交易到北京,表面是“双方友好协商”,背后指不定多少管理层拍桌子:顶薪养着,结果季后赛关键时刻人没了,这买卖亏到姥姥家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郭艾伦。 去年被辽宁队“送”去广州,听着是平级调动,实则是无奈分手。 郭艾伦的伤,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是反复拉伤,好一阵坏一阵。
23-24赛季,他几乎没怎么打,复出一场,拉伤一次,再去西班牙治疗,回来还是赶不上季后赛,只能坐在场边当观众。 辽宁队给了他顶薪,但他要的不止是工资,还有商业价值、个人品牌,俱乐部觉得你出不了场,商业价值再高也是空中楼阁。
结果呢? 一拍两散。现在在广州,球队没成绩压力,他打得也不多,算是养老模式。 可你想啊,一个曾经的亚洲第一控卫,沦落到这步田地,真是伤病毁了他? 还是俱乐部和球员之间,对“职业责任”的理解出了偏差?
赵睿和郭艾伦,俩人轨迹惊人相似:都是当红炸子鸡,都拿顶薪,都因伤缺席大量比赛,最后都被老东家“送走”。 区别是,赵睿去的是争冠球队北京,还有翻身机会;郭艾伦去的是重建球队广州,基本告别冠军争夺。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CBA,伤病不是免死金牌,顶薪也不是铁饭碗。 你打不了球,再大的牌也得让位。 俱乐部不是慈善机构,投资是要回报的。 球迷买票不是来看你康复日记的,是来看你绝杀、抢断、怒吼的。
新疆球迷为什么不满? 不是不讲道理,是付出没得到回报。 赵睿刚去那会儿,球市火爆,球衣销量飙升,大家把他当救世主。 结果呢? 救世主大部分时间在养伤。 球迷的热情被一次次浇灭,从期待变成失望,最后变成愤怒。
赵睿道歉,是姿态,也是现实。 他不道歉,球迷的唾沫星子能把他淹了。 职业球员的公众形象,一半靠球技,一半靠出勤率。 你球技再好,一年见不到人,球迷也会把你忘了。
北京队为什么敢接盘? 赌的就是赵睿的恢复状态。 他在今年亚洲杯上表现不错,证明身体没问题了。 北京缺的就是他这种能攻能防、敢打硬仗的后卫。 可赌注也大,万一伤病复发,北京的争冠计划直接泡汤。
这就是职业体育的博弈,你敢赌,我就敢买。 赵睿现在压力山大,新东家花了大价钱,球迷等着看效果,他必须用场上的表现说话,一场都不能少。 在新疆,他是“伤号”,在北京,他得是“王牌”。
伤病是运动员最大的敌人,这话没错。但职业体育的规则是,敌人再强大,你也不能举手投降。 你得战斗,哪怕带伤,哪怕状态不佳。因为你的合同、你的薪水、你的名声,都是建立在“你能上场”这个前提下的。
赵睿说“不能带伤上场,要为职业生涯负责”,这话对,但只对了一半。职业球员的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球队、对球迷、对合同负责。 你躺在家里养伤,是对自己负责;你咬牙上场拼杀,是对所有人负责。
新疆队放走赵睿,不是无情,是无奈。 他们需要即战力,需要能打满82场的铁人,不是玻璃人。 北京队接手赵睿,不是捡漏,是豪赌。他们赌的是赵睿的油箱里还有油,赌的是他能在关键战役挺身而出。
这笔交易,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只有风险和回报。 赵睿的道歉,是给过去画句号,也是给未来下战书。 他得用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告诉新疆球迷,你们的失望我懂;告诉北京球迷,你们的信任我不会辜负。
职业体育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数据和胜利。 赵睿的41场,是耻辱柱,也是警钟。 它提醒所有拿着顶薪的球员:你的价值,不在合同上,而在球场上。你缺席的每一分钟,都在透支你的未来。
郭艾伦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别等球迷忘了你,俱乐部甩了你,才想起来自己该拼命了。 现在,赵睿站在北京的主场,聚光灯再次打在他身上。 这一次,他不能再倒下,因为没人会再给他第三次机会。
来源:朝哥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