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在广州花都区好美华庭的陈先生最近有点窝火。每天早上七点半开车出门,小区闸机总会冷不丁蹦出一句“您欠费两万六!"周围排队进出的邻居齐刷刷看过来,跟开批斗大会似的。这日子从八月份就开始了,物业新装了个带“播报催费"功能的门禁系统,说是对付老赖业主的“秘密武器"。
住在广州花都区好美华庭的陈先生最近有点窝火。每天早上七点半开车出门,小区闸机总会冷不丁蹦出一句“您欠费两万六!"周围排队进出的邻居齐刷刷看过来,跟开批斗大会似的。这日子从八月份就开始了,物业新装了个带“播报催费"功能的门禁系统,说是对付老赖业主的“秘密武器"。
这事儿得从三个月前说起。业主群里突然炸了锅:物业没跟大伙儿商量,连夜换上了智能门禁。刚开始大家还挺高兴,觉得刷脸进出挺新鲜。谁知道用了不到三天,有业主发现这玩意竟然暗藏玄机——但凡拖欠物业费的,进门时就会触发语音播报欠款金额。
“我家每个月按时缴费,结果发现物业搞错了数据,在小区门口闹了个大笑话。"李女士拿出手机展示业主群截图,有业主被误报欠款六位数,整得现场像车祸现场。
面对业主质问,物业王经理倒是理直气壮:“我们在电梯里贴过公示的,现在不都讲究智能化管理嘛。"这番说辞直接把业主气乐了。有细心的业主查了当地规定,更换小区设备必须三分之二业主点头,这新门禁的公示单子上愣是没见着同意签字栏。
其实业主们心里清楚,这事儿背后是五年积攒的怨气。这个建成十五年的老小区,消防设备早就瘫痪两年,监控探头成了摆设,物业费收支明细更是雾里看花。去年台风季地下车库进水,物业拿不出钱应急抢险,最后还是业主自掏腰包买的抽水泵。
法律界人士表示门禁广播可能踩了三条红线:首先是《民法典》的隐私权条款,其次是《物业管理条例》催缴费用的合法程序,更涉嫌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广州司法局去年判过类似案例,某物业在微信群曝光欠费业主,最后被判公开赔礼道歉。
不过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个“死循环":按规定要换物业需要业委会出面,而成立业委会必须物业配合出证明。这就像鸡蛋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现在双方僵持不下:业主扣着钱等整改,物业捏着门禁卡讨说法。
“我们试过正经维权。"维权小组组长张先生从文件袋里掏出一叠材料,去年往房管部门送了八次投诉信,今年夏天终于盼到政府整改令。可物业嘴上说“私下提醒",转脸就在大门口架起“喇叭攻势"。
这种撕破脸的较劲看着挺过瘾,实则双输。就像两口子打架摔盘子,最后收拾碎片的还是自己。广州物业协会秘书长周平建议,与其搞“智能催缴",不如踏踏实实搞个阳光账本。上海某小区就试过“物业开放日",每月请业主查账本、看设备间,结果物业费收缴率反而升到98%。
说到底,居民楼不是战场,门禁更不该当武器。这场闹剧要是继续演下去,保不齐哪天有人发明更狠的招——比如欠费户的电梯只停单数层,或者给拖欠业主定制专属来电铃声。真要走到那步,恐怕就真应了那句老话:邻居做不成,冤家天天见。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动漫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