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西贝后厨被曝使用保质期 2 年的速冻西兰花、速冻油炸茄子,不少人质疑冷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那么,冷冻菜放 2 年还能吃吗?营养会不会流失?新知答主@云杉 @营养师顾中一从科学原理和研究数据入手,拆解冷冻与新鲜蔬菜的营养差异,并给出选购和食用速冻食品的
近期西贝后厨被曝使用保质期 2 年的速冻西兰花、速冻油炸茄子,不少人质疑冷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那么,冷冻菜放 2 年还能吃吗?营养会不会流失?新知答主 @云杉 @营养师顾中一 从科学原理和研究数据入手,拆解冷冻与新鲜蔬菜的营养差异,并给出选购和食用速冻食品的实用建议,帮你理清关于冷冻食材的认知误区。
「太长不看版」: 符合全程 - 18℃ 储存的速冻蔬菜(未反复解冻),营养接近刚采摘的新鲜菜;2 年保质期在技术上可行,虽长期储存可能让部分维生素(如维生素 C)有少量流失、口感略变差,但膳食纤维、矿物质等仍保留;西贝的争议核心不是用了冷冻食材,而是定价高却未匹配相应品质,且需警惕食材是否存在反复解冻的情况。在选购速冻食品时建议捏一捏包装,看看里面的蔬菜是否松散、可分离。千万不要选择摸起来像一整块「冰砖」的产品。
媒体实探西贝后厨,西兰花保质期 2 年,还有速冻油炸茄子,冷冻食品营养价值如何?保存两年还能吃吗?
答主:云杉
1500+ 赞同
不站任何一方,只谈科学事实(吃不起西贝,也不爱直播购物
营养方面:即拔即售的新鲜西兰花≥专业设备速冻与储存的西兰花(未反复解冻)>你在超市买的「新鲜」西兰花>反复解冻的西兰花。
超市所谓新鲜蔬菜,其实也经过了长时运输与储存,能直接在城市周边种植采摘当日即送的才是真正的新鲜,供应量不多且受时令限制。
保质期方面:世界顶级的速冻西兰花,保质期也是 2 年。
不过,单次解冻就足以影响口感了,我们也没办法排除西贝是否存在反复解冻的情况。
任何超大连锁餐饮都无法完全采用新鲜食材,你走进大型商超随便选一个连锁店,都不会比西贝好多少。
西贝最大的问题是贵,质量对不起价格,宣传与实际不符。
至于有些网友反应如此强烈,大部分是用「缓冻」的生活经验审视「速冻」食品。
还有小部分,是盲信某些自媒体博主。
实际上,经过科学处理与保存的速冻食品营养与新鲜食品营养相差无几,长期保存后的营养流失也不显著。
究其原因,在于「速冻」本身与咱们普通人买了新鲜食材放进冰箱「缓冻」完全不是一回事。
0 1
先说缓冻
缓冻最大的问题,是冻的太慢。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在食物内部慢慢形成大的冰晶,刺破细胞,使得细胞液流出。
流出的细胞液也会形成新的冰晶,在解冻烹饪时,这些冰晶会蒸发消失,带走大量的水溶性营养素。
冰晶刺破细胞,是导致缓冻食物营养流失的主要原因。
另外,细胞破损也会影响食物的口感与风味,作为山东人,每当我妈掏出冰箱里尘封数年的海鱼,我就知道嘴巴要遭罪了...
02
再看速冻
按国家标准,速冻食品的加工、运输、销售全程,都必须在<-18℃ 的环境中进行。
如此要求的原理很简单,食物内部形成冰晶,有一个最迅速的温度带,大部分食品是 -1~-5℃
速冻工艺能够让新鲜食物或者加工好的食物,迅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温度带」。
大冰晶还没来得及生成,食物就已经冻住了,所以速冻食品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与风味。
多提一句,速冻西兰花会预处理,所以倒手是没药残且洗干净的,我经常会买了放冰箱做健身餐用。
03
实际研究结果
原理讲完了,让我们看看实际研究。
英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对速冻蔬果的维生素 C、总花青素、总多酚、类胡萝卜素等多项指标与新鲜蔬果、超市罗列蔬菜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就营养而言,新鲜蔬果≥速冻蔬果>在超市买的「新鲜」蔬果 ①。
像维生素 C,是热不稳定的,低温反而能更好留存它。
他们还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对更多蔬果的更多营养素进行研究,结果储藏方式中,速冻遥遥领先:
截取了一部分
Joseph 等人分别分析了新鲜、煮熟、冷冻 3 年、罐装 3 年的大豆、甜玉米和豌豆,结果发现速冻蔬菜的维生素、金属离子含量与新鲜蔬菜相差无几 ②。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对比了新鲜、速冻和罐装西兰花等蔬菜的营养成分,结果发现速冻蔬菜的抗坏血酸留存相对稳定,流失不多 ③。
04
速冻原料也有好处
速冻原料反而意想不到地更能锁住营养,也经得住时间考验。
另外速冻原料有个好处,是要经过清洗焯水预处理,所以用的时候不用很认真再洗一遍,很多餐饮上菜速度快都仰仗这个。
鉴于速冻保存食物营养的优越性,哪怕是世界顶级的速冻西兰花,保质期也长达 2 年。
下面的是产自厄瓜多尔的 A 级西兰花,非转基因,是美国农业部认定的最高级标准。
这样的速冻西兰花,在 0°F(约 -18℃)保存条件下,保质期也是 2 年。
另外速冻蔬菜对餐饮还有个优势,是在生产时已经预处理过了,到手不需要认真洗就可以直接上案板,因此西贝的出餐非常快。
所以从使用冷冻食材方面指责西贝,我觉得没有必要。
对于一个分布量大、营业额高、客流稳定的连锁餐厅,反倒是如果天天使用市购食材,我反倒是更会担心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
现在你随便去一个大型商超,里面的餐饮店铺几乎都离不开预制菜和速冻食材,这也是他们能够消灭小店小馆的制胜法宝。
当然,我没进过西贝后厨,不能确定他们的速冻食品储藏方式是否严格、是否存在反复解冻的情况,这些没有实锤的问题,我也没办法分析。
于我而言,西贝的原罪,其实是贵。
一份生菜 29,一份炒鸡蛋 33,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实惠。
更何况,一般般的口味与其价格更不匹配。
都这个定价了,情绪价值远大于食物价值,你搞集中配送给消费者看看样子也不是不行。
再加上一部分水平极低的自媒体对预制菜、速冻食品的完全抹黑,让大众对西贝的好感再降了一层。
只能说,有些以流量为王的自媒体,其过,远远大于其功。
补充一句,大家非常喜欢中国「工业克苏鲁」的名号,但在这个下又接受不了「农业工业化已经广泛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个事实,还觉得农业就该维持在手工种植与采摘、当日送到市场上幼稚的幻想。
很矛盾。
参考文献:
①Bonwick G A, Birch C. Antioxidants in fresh and frozen fruit and vegetables: Impact study of varying storage conditions[J]. 2014.
②Makhlouf J, Zee J, Tremblay N, et al. Some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eans, sweet corn and peas (raw, canned and frozen) produced in the province of Quebec[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995, 28(3): 253-259.
③Howard L A, Wong A D, Perry A K, et al. β‐Carotene and ascorbic acid retention in fresh and processed vegetable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1999, 64(5): 929-936.
答主:营养师顾中一
今天具体科普一下很多人关心的西蓝花冷冻 24 个月会怎样。
一般来说, 西蓝花按照标准冷冻,在美国一般会写最佳赏味期是 8~12 个月 。
至于维生素 C,在工业漂烫和冷冻的环节,通常会损失大约 30% 的维生素C 和高达 50% 左右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在后续的冷冻储存过程中,营养流失的速度会显著放缓。
01
冷冻对营养流失的影响
以一项研究具体的流程为例,具体见图。
切割等前期环节大概会损失 6% 的维生素 C,漂烫环节损失约 5%,而冷冻过程本身大约损失 9%。从冷冻完成到储存 6 个月之间,大约会额外再损失 5% 到 6%。
你会注意到, 维生素 C 在冷冻储存阶段的损失其实并不算太多。
另外一项研究也显示,储存了 5.5 个月的西兰花,其维生素 C 在此过程中的损失大约为 12%。同样储存 5.5 个月的数据显示,多酚类化合物的损失则低于 19%,具体数值也取决于前期的漂烫工艺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讨论的主要是维生素 C。实际上,我们食用西兰花,一方面是因为其独特的保健价值,即硫代葡萄糖苷,而这种成分在冷冻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另一方面,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成分也非常重要,它们对于改善整体饮食结构、增加营养密度摄入大有裨益,这些好处也都能在冷冻蔬菜中得到保留。
我们还需注意到,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在冷冻后甚至可能会增加!
无论是在西红柿、胡萝卜还是西兰花这些常见蔬菜中,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冷冻西兰花中的 β-胡萝卜素含量可能远高于新鲜西兰花,维生素 B2(核黄素)的含量也可能更高。其主要原因并非冷冻过程能产生这些成分,而是在于我们比较的基准—— 市售的「新鲜」蔬菜在漫长的流通过程中已经损失了大量营养。
02
新鲜食材与冷冻食材的营养对比
在普通的观念中, 大家普遍认为「新鲜」即代表最高的营养价值,但这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导性。 首先,蔬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采摘之后其生命活动仍在继续,会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这直接导致了营养的持续流失。其次,我们还必须考虑烹调环节带来的巨大营养损失,甚至在烹调完成、菜肴上桌后,随着余温以及在空气中的氧化,蔬菜的营养成分仍在不断流失。
例如,一项针对青豆的研究显示,在采摘后的最初 24 至 48 小时内,其维生素 C 的含量损失就可能高达 50%。更不用说,将一些新鲜的叶菜在冰箱里冷藏三五天之后,其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叶酸的水平也会大幅下降,甚至低于冷冻状态下的同类蔬菜。因此,在比较营养成分时, 我们讨论的并非是「刚从田里采摘的蔬菜」与冷冻蔬菜的对比,而是在现实中,「在营养巅峰期被迅速商业冷冻的蔬菜」与「经过漫长供应链后在零售端销售的新鲜蔬菜」之间的比较。
总结来说,关于营养素的变化:
• 维生素 C:损失较大,一些数据显示损失接近 30%,另一些则显示小于 12%。 • 核黄素和 β-胡萝卜素:与新鲜的相差无几,甚至可能高出很多。
• 总酚含量:损失在 20% 至 60% 之间,不同研究的差异较大。
03
冷冻两年后,还会有营养吗?
那么,如果储存 24 个月营养会怎样?
确实没有查到具体数据。
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推测。因为 营养的流失通常是初始阶段最快,之后会逐渐变缓,并非一个完全线性的关系 。
我个人估计,维生素 C 总损失量应该不会超过 50%。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但最主要的问题可能在于,即便食物的营养价值尚存,其在口味、口感、质地和风味上或许已经变得难以接受了。
这很可能是因为,在速冻过程中,冰晶会发生重结晶现象,导致细胞结构被进一步破坏。此外,缓慢的氧化作用除了造成维生素损失外,也会降解脂肪及其他风味物质。更不用说,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这类天然色素一旦发生改变,蔬菜的观感也会变差,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观察到的类似变化。
04
速冻产品选购指南
因此, 在选购速冻产品时,一个实用的建议是捏一捏包装,看看里面的蔬菜是否松散、可分离。 千万不要选择摸起来像一整块「冰砖」的产品,这通常说明其在运输过程中经历过解冻和再冷冻,这个过程会严重破坏蔬菜的细胞结构,导致其质地变差。
最后提醒一下, 最终的营养保留情况还取决于烹调方式。 急火快炒、微波和蒸是被认为营养成分损失最少的烹饪方法,因为它们的加热时间都比较短。
另外, 实际上大多数冷冻蔬菜是不需要专门提前解冻的,直接烹饪可以更好地保持蔬菜的形态 。如果在室温下缓慢解冻,蔬菜很可能会变得非常软烂。
来源:小镇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