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胡制胡是隋唐解决游牧民族的惯用手段,主要是在胡人内部制造矛盾以分解、弱化对方的力量,但唐太宗的水平似乎更高,其在解决四方边患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用分化、瓦解的政治手段,更通过调用胡人军队、重用胡人将领的方式进一步助力了唐军的远征行动。这不仅体现了太宗在军事和政
文 / 子玉
以胡制胡是隋唐解决游牧民族的惯用手段,主要是在胡人内部制造矛盾以分解、弱化对方的力量,但唐太宗的水平似乎更高,其在解决四方边患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用分化、瓦解的政治手段,更通过调用胡人军队、重用胡人将领的方式进一步助力了唐军的远征行动。这不仅体现了太宗在军事和政治层面的高段位,更体现了其大格局和宽广的胸怀。而唐高宗李治也以灭掉西突厥的成绩向世人证明了其是太宗的合格继承者。
贞观十四年(640),唐军远征西域成功灭掉了高昌国,战后,唐朝以高昌故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不久,又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以经营西域,并作为军事解决西域问题的前沿阵地。
也就是说,唐朝经营西域的阵地已经由凉州的武威延伸到了吐鲁番一带,唐朝经营西域属于有计划、有步骤的军事和政治行为,通过在西域设置督府以降低战争成本。
贞观十六年(642)九月,唐朝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镇抚高昌,并图龟兹,以进一步经营西域。
当然,唐朝经营西域不仅是为了打通丝路,更是为最终解决西突厥问题而做准备。
西突厥呢,自然也读懂了唐朝的战略意图,于是就与当月发兵寇略伊州,郭孝恪立刻反击,率兵两千打败敌军。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西突厥此时之所以与唐为敌,正是因为乙毗咄陆可汗重新统一了西突厥,其有实力与唐朝争夺对于西域的控制权。正是因为乙毗咄陆拘留了唐朝的使者并侵略唐朝边境,所以才引发了这次战争。
只是,突厥部落制的政治结构也决定了其统一永远都只是短暂的,只要利益或者权力分配不到位,内部矛盾马上就会爆发,乙毗咄陆就因为将战争中所掠夺的资源不对部众进行分配就引起了大家的不满,甚至还发生了乙毗咄陆部将强行争夺的事。
虽然乙毗咄陆杀了闹事的人,但也激怒了其他人,于是,努失毕诸部以及乙毗咄陆所部屋利啜等就派遣使者出使大唐,请求大唐废掉乙毗咄陆,更立可汗。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非常有必要将西突厥的内部情况作以简单介绍。西突厥的沙钵咥利失可汗即位之后对其内部进行了整顿,将西突厥分为十部,每部设立酋长一人,各赐一支箭,谓之十箭。然后又分为左右厢,左厢号五咄陆,设置五大啜,分别为:处木昆律啜、胡禄屋阙啜、摄舍提敦啜、突骑施贺逻施啜、鼠尼施处半啜。此五啜居于碎叶川以东。
右厢号为五弩失毕,置五俟斤,分别为:阿悉结阙俟斤、哥舒阙俟斤、拔寒干暾沙钵俟斤、阿悉结泥熟俟斤、阿舒虚半俟斤。此五俟斤居于碎叶川以西。
所以,这种各部落独立性极强的组织结构最容易引发内部矛盾。
唐朝呢,等的就是突厥爆发内部矛盾,于是就派遣使者立莫贺咄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莫贺咄曾于628年袭杀统叶护可汗,自立为可汗)
乙毗射匮可汗即位之后马上就向唐朝示好,将乙毗咄陆所拘留的大唐使者放还,同时发兵攻击乙毗咄陆,乙毗咄陆最终亡命吐火罗。同时,阿史那贺鲁也率所部处月五姓之众数千帐投降了唐朝,唐朝将其安置于庭州莫贺城,并拜阿史那贺鲁为左骁卫将军,在唐随后征讨龟兹的战争中阿史那贺鲁还被太宗任命为昆丘道行军总管。
贞观二十年(646)六月,乙毗射匮可汗派遣使者入贡大唐并请婚,太宗许之,但条件却是,要求突厥割龟兹、于阗、疏勒、朱倶波、怱岭五国作为聘礼,乙毗射匮直接拒绝,于是唐朝就发兵自己去取。
唐朝攻灭龟兹的战争这里就不再叙述,已经写过。
贞观二十三年(649)二月,唐以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隶属于安西都护府。但随着太宗的驾崩,阿史那贺鲁也有了自立之心,于是就召集部众,阴谋袭取西州和庭州。随后,阿史那贺鲁建牙于双河、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五咄陆和五弩失毕也归附之,沙钵罗可汗一时胜兵数十万。
可见,突厥内部的权力更迭总是处于动态更新中,唐朝的分化手段也有保质期。
七月,沙钵罗可汗率兵寇略庭州,攻陷金满城及蒲类县,杀略数千人。
既然突厥主动挑衅,那么大唐的反击也是必然的,于是,唐高宗李治就作了如此安排: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发秦、成、岐、雍四府兵三万,又发燕然都护所属回纥兵五万骑,出兵突厥。
可见,高宗是继承了太宗对胡用兵的传统,既调拨胡人军队以为助力,又重用胡人将领,因为,相比唐将,胡将对边境的形势更为了解,这是唐解决胡人问题比隋朝更为高明的地方。
高宗继承了太宗的政治智慧 图源/剧照
永徽三年(652)正月初五,梁建方和契苾何力大破处月朱邪孤注于牢山,朱邪孤注乘夜逃亡。梁建方又派副总管高德逸率兵追击,在急行军五百里之后,生擒朱邪孤注,斩首九千级,虏其渠帅六十余人。契苾何力也擒捉处密渠帅时健俟斤合支贺等以归。永徽五年(654)闰四月,唐朝以处月部之地设置金满州。
这里再交代一下乙毗咄陆可汗的情况,乙毗咄陆在亡命吐火罗之后于永徽四年(653)去世,其子颉苾达度设号真珠叶护,开始与沙钵罗可汗争夺对于突厥的争夺权,曾经与五弩失毕共击沙钵罗,破之,斩首千余级。
由于实力有限,真珠叶护就数次请求唐朝的支援,于是,唐朝就于永徽六年(655)派遣丰州都督元礼臣册封真珠叶护为可汗,只是因为沙钵罗可汗的阻挠,使者并没有见到真珠叶护。
这是唐朝对突厥内部的又一次分化瓦解。随后,高宗就以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
显庆元年(656)八月初一,程知节与突厥战于榆慕谷,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同时,副总管周智度也于咽城斩敌首三万级。
在此次用兵西突厥的过程中程知节还曾一度遇险,被突厥四万余骑兵所包围,多亏苏定方及时发现并率兵救援才躲过一劫。
不过呢,之后程知节也就变得非常保守,他听了副大总管王文度的话采用结阵的方式应对突厥之兵。但是呢,突厥属于游牧民族,唐军也只有在运动战中对其实施打击、歼灭,这种结阵待敌的方式根本就不适合对突厥作战。很快,唐军就因为长时间披甲结阵而变得疲惫不堪,马也多瘦死。
当时,苏定方是苦劝,但程知节根本就不听。唐军班师之后,程知节因为逗留之罪被免官。
显庆二年(657)闰正月二十一日,高宗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以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回纥婆润等为副大总管,发唐、回纥联军,自北道再征沙钵罗。
同时,派遣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弭射,左屯卫大将军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召集西突厥旧众。
此次,高宗的军事和人事安排依然是重用胡人军队、将领的惯例。
为了使唐军此次出征具备大义名分,高宗还听取了薛仁贵的建议将唐军所俘获的泥熟部众放还,因此得到泥熟部的支持。
接着,双方于曳咥河进行决战。当时,沙钵罗可汗率兵十万,而唐军只有万余,突厥在兵力上是碾压唐军的存在,但苏定方却表现出了名将的素质,计划以战术优势对付沙钵罗。苏定方命步兵据南原,将矟尖朝外,自己则率骑兵阵于北原。
沙钵罗呢,就先攻步兵,但是冲了三次却没有成功。接着,苏定方就紧抓对方士气沮丧的机会率领骑兵对敌军发动猛攻,结果是,沙钵罗大败,唐军追奔三十里,斩其大首领都搭达官等二百余人,获人马数万。
在沙钵罗可汗遭遇兵败威望归零的情况下,突厥五弩失毕和五咄陆就先后向唐军投降。对于沙钵罗,苏定方则派萧嗣业与回纥婆闰率领胡骑进行追击,苏定方与任雅相等率领投降之众随后。
当时,大雪平地二尺,众将都建议等天晴了之后再追击,但定方却表示:“敌人肯定会认为大雪天气我们不会追击,必然放松警惕,这是追击的最好时机,但如果等到天晴之后我们再追击,那就找不到敌人了。”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苏定方是绝对的名将,因为,李靖和侯君集在对吐谷浑用兵的过程中也是这种态度。也可见,唐朝并没有因为太宗驾崩出现名将断层的现象,这也是唐朝能够持续开拓的原动力。
苏定方是攻灭西突厥的主将 图源/剧照
然后,唐军就踏雪而进,昼夜兼行,行至双河时与阿史那弭射、步真会师,然后继续追击。而沙钵罗自以为唐军不能克服恶劣天气,当时还在打猎,于是苏定方就对其发动突袭,斩获数万人。
沙钵罗也在逃亡的过程中被石国人设计擒拿并献给了唐军。至此,唐朝终于是搞定了西突厥。从贞观十六年(642)到显庆三年(658),唐朝解决西突厥问题用了长达十六年的时间。
在被擒拿之后,沙钵罗对萧嗣业说:“我本亡虏,为先帝所存。先帝遇我厚,而我负之。今日之败,天所怒也。吾闻中国刑人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
子玉认为,沙钵罗说得是真心话,因为当时的胡人对太宗有一种本能的敬畏心理和感恩之心。但高宗也继承了太宗的宽大胸怀,赦免了沙钵罗的死罪。苏定方以军功被迁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当年十二月十一日,唐朝分西突厥之地为二,分别置濛池、昆陵二都护,以阿史那弭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统五咄陆部落;以阿史那步真为右卫大将军、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统五弩失毕部落。
二都护皆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至此,唐朝对西域的统治直接达于葱岭,羁縻统治已经向西延伸至里海。
为什么唐朝的国力在高宗初年能够达到巅峰,就是因为,高宗不仅继承了太宗的帝位,继承了太宗的开拓基因,更继承了太宗对胡人的军事、政治手段,因而才拿到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由此可见,唐高宗李治也确实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来源:子玉史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