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两年汽车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两年汽车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在业内看来,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推出《方案》,不仅有助于稳定行业发展,更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复苏,促进经济整体向好。
多管齐下稳增长
从具体内容来看,《方案》首先关注到汽车行业存在的无序竞争问题。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方案》提出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
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一措施直击当前汽车行业痛点。“汽车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供应链长且复杂,整车厂与供应商之间的账期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方案提出的‘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建议)窗口’作用,受理供应商相关问题反应并协调推动解决,这将有助于改善供应商处境,维护供应链稳定。”
同时,《方案》还提出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规范行业数据信息发布,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近年来,汽车行业营销乱象频发,各种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企业间相互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一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方案》另一大亮点是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提出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
最引人关注的是,方案明确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这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将迎来重大突破。L3级自动驾驶是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完全脱离驾驶操作,这在技术要求和法律法规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方案提出贯彻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关注汽车后市场发展,提出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汽车后市场占比通常超过50%,而我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针对汽车限购地区,方案鼓励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这一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汽车消费政策将从简单的限制购买转向更科学的使用管理,更好地平衡汽车消费与城市交通管理的关系。
二手车市场也是方案关注的重点。《方案》提出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探索建立线上交易管理制度,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开放,提升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准确性和权威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破除二手车流通障碍,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方案》内容来看,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塑造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在王坤看来,《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巩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砖头水泥周期已经过去,汽车产业以其长长的产业链、巨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和消费拉动作用,成为能够替代房地产成为经济新支柱的少数产业之一。
汽车产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具有全球出口潜力,这一点与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相匹配。政策支持将帮助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具备先发优势,政策支持将帮助巩固和扩大这一优势。
此外,《方案》中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特别是L3级自动驾驶的内容,将加速汽车行业智能化竞赛。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下半场竞争的核心战场,政策支持将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提速。
这一过程中,行业分化将加剧。具有智能化技术优势的企业将快速建立品牌护城河,而技术跟不上的企业则面临淘汰风险。要么加强自身技术研发,要么加入头部企业阵营,如华为等科技公司提供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成为许多车企的选择。
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不会一蹴而就,但政策已经给出了明确方向。从小范围测试到大规模商用,还需要解决技术、法规、保险等一系列问题,但政策支持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和早期布局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
与此同时,《方案》的实施将带来汽车供应链价值重构。整车制造环节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而与智能化、电动化相关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则可能获得更高价值分配。
王坤对记者表示,就像淘金热中“卖铲子”的人往往比淘金者更赚钱一样,汽车行业中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技术领先的头部供应商,将受益于行业智能化转型。无论哪个整车品牌在竞争中胜出,都需要采购这些关键部件。
这种价值重构意味着投资和产业关注点需要从整车企业向上游关键技术供应商转移。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算法、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的领先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方案》中促进汽车消费的举措将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对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以旧换新政策、二手车流通便利化等措施,将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扩大汽车消费总量。
同时,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的转变,意味着汽车使用环境将持续优化。这包括更好的道路基础设施、更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更完善的停车设施等。使用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助于促进汽车消费,也能提高汽车使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
在王坤看来,随着中国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领先,中国汽车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汽车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政策支持将帮助中国汽车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总体而言,《方案》的发布,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汽车行业有望实现稳中向好发展,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行业分化加剧,技术领先的企业和供应商将获得更大发展机会,而跟不上技术变革步伐的企业则面临淘汰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将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品选择,汽车使用环境也将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