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正式开场。第一天,双方进行了大约六个小时的会谈。美方谈判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离开会场时告诉记者,第二天早上双方将继续谈判,并在谈判结束后召开记者会。
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正式开场。第一天,双方进行了大约六个小时的会谈。美方谈判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离开会场时告诉记者,第二天早上双方将继续谈判,并在谈判结束后召开记者会。
日程安排显示,第二天的会谈预计于当地时间上午8点到10点举行。换算成北京时间,则是下午2点到4点。
不出意外的话,在当天晚些时候,中美可能会举行记者会,向外界介绍此次会谈的情况。全世界都在等,等这场谈判能否拉回中美关系的某种平衡,还是彻底滑向更深的对抗。
从中美谈判的历史来看,其实前三次的谈判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第一次中美谈判,双方撤销了彼此高额的关税,中美贸易从脱钩转为复苏;第二次的论坛谈判,中国拿出了稀土武器,美国被迫放宽对中国的高端芯片限制和制裁,关税结构顺延。
而在第三次的斯德哥尔摩谈判中,中美稀土供应链机制建立,芬太尼关税磋商启动,双方关税暂停90天,避免关税战升级。
不过,和此前三次中美经贸会谈,包括日内瓦、伦敦和瑞典三大地点一样,中美不对外界公开的经贸会谈中,充满着针尖对麦芒的较量,美国根本没有办法对中国单方面制霸。
最抓眼球的就是 TikTok 那3天倒计时。美国一直说 “担心数据安全”,逼着字节跳动把美国业务卖掉,不然就不让1.5亿美国用户用了。
但仔细想想,1.5亿人每天刷 TikTok,里面还有20多万人靠它赚钱(比如做直播、卖货),真下架了,美国人第一个不答应。
美国这次的谈判重点除了关税和TikTok,还加上了“对俄罗斯原油征关税”的议题。
很明显,美方在加码,想通过增加谈判筹码获得更多让步。但这招对中国能不能奏效,恐怕得打个问号。
再说对俄油的关税,美方想借此把中国拉进制裁圈。但中国一贯强调“中立自主”,对这种带有强制色彩的议题自然不买账。
事实上,对此次马德里会谈的展望,外界普遍说不上乐观。主流观点认为,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美代表团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保持沟通的同时,尽量防止更多变数出现。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双方在关税等重要问题上不太可能一锤定音,更多可能还是会采取延后的方式。
此次中美经贸会谈之前,我国就快速亮剑,对美国展开精准反制,特别是我国商务部公告对原产自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晶片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
美国想寻找新的议题给中国施压,在谈判桌上打开突破口。但问题在于,这些议题实际上对中国造成不了什么压力,中方肯定不会为此主动出牌,浪费筹码。
外媒表示,中国与美国打交道的方式变了,中国不会再按兵不动,而是展现强势姿态,会用语言与具体行动巩固中国的合法权益,主动塑造有利于中国的局势,“谈而不让”就是中国与美国打交道的新方式!
根据法国媒体的消息,中国已经正式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并举行峰会。其实类似的消息已经传了很多。但是特朗普想要到访中国,需要一些“前置条件”。
因为特朗普访华需要做大量的准备,不是简简单单的沟通就可以的。这是非常重量级的会晤,所以需要两国代表进行谈判和磋商。在很多的文件,领域,细节方面铺平道路。
特朗普访问任何国家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图,像印度媒体曝出,特朗普不去印度是因为美印迟迟没有达成协议,而特朗普希望在访问期间推出达成协议的消息,为自己的访问行程添彩。
在对待中国时,特朗普就更是这样的算盘了。有美国学者认为,他甚至可能故意保留一些成果,为他的访问之旅铺路,然后在中美会晤之时再宣布。不过美专家也指出,中国并不急于和美国达成协议,因为美方尚未表现出解除出口管制和关税的诚意。
来源:记者崔松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