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是哮喘急性发作和重症管理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长期使用可能带来骨质疏松、代谢紊乱等副作用。近年来,精准医学的兴起推动了对哮喘表型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基于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分层治疗策略。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最新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探讨OCS在
PART.01
什么时候使用OCS?——把握治疗时机与疗程
在维持治疗阶段,由于其治疗反应较大,OCS的长期使用需严格限制。《2024年中国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以及GINA指南明确指出,OCS不应作为重度哮喘的常规维持药物。仅对于部分吸入技术良好、依从性好的重度哮喘成人患者,如使用第4/5级治疗方案、添加LAMA、LTRAs、低剂量阿奇霉素及生物制剂后依然控制不佳(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在无其他治疗选择时才考虑附加低剂量OCS(≤7.5 mg/d泼尼松当量)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关于OCS维持治疗的疗程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的证据。长期使用 OCS 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肥胖症、白内障、青光眼、皮肤变薄、肌无力等。故对于伴有结核病、糖尿病、真菌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抑郁、消化性溃疡者,应慎重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且需要密切随访。对于 OCS 预期疗程≥3个月的患者,应提供相关生活方式咨询、给予预防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相关药物(如维生素D、钙片等),亦可考虑OCS隔日疗法。
而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及时干预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根据GINA指南及《2024年中国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当患者出现轻中度急性发作,在使用吸入速效β₂激动剂(SABA)或含ICS的维持药物后超过48h时仍存在发作时或控制不佳时,可选择启动OCS治疗,推荐泼尼松0.5mg/kg·d或等效剂量其他OCS治疗5~7天,症状减轻后迅速减量或完全停药。而对于中重度急性发作(如峰流速
对于其他特殊哮喘患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同样建议在哮喘治疗不佳且气道炎症严重时,考虑升级治疗,如加用LTRA或短期使用OCS(泼尼松10~20m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OCS,3~5 d);而对于真菌致敏性哮喘(AAFS),OCS是目前的一线治疗药物,推荐使用中剂量OCS治疗。
PART.02
哪些人更适合使用OCS?——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分层
目前指南中,OCS“一刀切”的治疗模式并未考虑患者的炎症表型,可能导致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从而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近期一项名为PRISMA的研究揭示,哮喘患者的炎症表型显著影响急性发作期OCS的疗效。
当血液嗜酸性粒细胞(BEC)≥0.30×10⁹/L且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35 ppb(即“T2High/High”表型)时,OCS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显著(FEV₁平均增加0.39 L),症状控制更优。这类患者的炎症机制以IL4/IL13/IL5通路激活为主,OCS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及炎症介质释放快速起效。临床中,此类患者应作为OCS治疗的核心获益人群,急性发作时立即启动标准疗程。
对于BEC或FeNO单项升高的“T2Mid”表型患者,OCS可能部分有效,但需结合过敏史、鼻息肉等临床特征综合判断。若治疗反应不佳,需警惕混合型炎症或气道结构异常。而BEC
总结:从“经验用药”到“精准决策”
在重度哮喘中的应用需严格遵循两大原则:时机上,急性期及时干预、维持期尽可能不用,使用时最小化暴露;人群上,依托生物标志物筛选核心获益者,规避无效治疗。通过BEC和FeNO的快速分层,临床医生可明确“何时需要OCS”以及“谁更需要OCS
”,从而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公布,痰液宏基因组学、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普及,哮喘管理将迈向更精细化的个体时代,最终实现“以最小剂量,获最大收益”的目标。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5,48(3):208-248. DOI:10.3760/cma.j.cn112147-20241013-00601.
2. GINA 2024
3. Celis-Preciado CA, Leclerc S, Duval M, Cliche DO, Larivée P, Lemaire-Paquette S, Lévesque S, Côté A, Lachapelle P, Couillard S. Phenotyping the Responses to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sthma Attacks (PRISMA): protocol for an observational and translational pilot study. BMJ Open Respir Res. 2023 Nov;10(1):e001932. doi: 10.1136/bmjresp-2023-001932. PMID: 37940357; PMCID: PMC10632890.
4. Celis-Preciado C, Leclerc S, Duval M, Cliche DO, Brazeau L, Vézina FA, Dussault M, Larivée P, Lemaire-Paquette S, Lévesque S, Lachapelle P, Couillard S. Phenotyping the Responses to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sthma Attacks (PRISMA). Eur Respir J. 2025 Apr 3:2402391. doi: 10.1183/13993003.02391-202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947666.
来源:医脉通呼吸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