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总理刚上台,立陶宛就对中国提出一个不情之请?中方已挑明底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10:49 3

摘要:8月下旬,立陶宛议会批准英加·鲁吉涅内出任该国总理。立陶宛新总理刚上台,就对中国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然而这一次中方并没有搭理。那么,立陶宛提出的请求是什么?中国又为什么选择不理会这种请求?

8月下旬,立陶宛议会批准英加·鲁吉涅内出任该国总理。立陶宛新总理刚上台,就对中国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然而这一次中方并没有搭理。那么,立陶宛提出的请求是什么?中国又为什么选择不理会这种请求?

据立国家广播电台(LRT)和BNS网报道称,新任总理英加·鲁吉涅内刚上任没几天,就频频在公开场合谈到“重启”中立关系。

为此立陶宛新政府还迅速调整了对华外交政策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比如候任外交部长布德里斯对外宣布,今后立陶宛外交政策纲要里将不再把中国列为“重大安全挑战”。

表面上看,立陶宛这波操作似乎是想主动示好,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说到底,导致中立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立陶宛当局允许台湾设立所谓“驻立代表处”。

中国反应快,2021年12月21日就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立陶宛开始觉得没事,贸易额就几亿欧元,美国给6亿美元信贷顶上。可没想到,中国一连串措施砸下来。中欧班列绕开立陶宛,港口闲置。民间抵制立陶宛货,企业订单断崖。2021年底,通胀超10%,经济损失几十亿欧元,比美国援助多多了。疫情后还没缓过来,商家叫苦。

要知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立陶宛是一个仅有不到300万人口的小国,在世界地图里想找到立陶宛,都得拿放大镜才行。两者经济体量悬殊,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立陶宛是欧盟成员国,欧盟国家一些工厂在立陶宛投资建厂,比如:德国企业,在立陶宛涉及到泥炭、激光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德国企业担心含有立陶宛的配件会被中国拒收,于是警告立陶宛:如果不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德国在立陶宛的工厂将可能关闭。

到现在,中立关系还卡在代办级,没大使。立陶宛经济继续吃亏,通胀没降,企业供应链乱套。欧盟内部闹分歧,美国渔翁得利。中国措施维护主权,震慑跟风者。小国在大国夹缝里,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立陶宛初衷求安全,结果经济挨打,外交孤立。总统瑙塞达后悔了,当初没把关好,让这事闹大。

然而,对于造成中立外交关系降级的核心问题,鲁吉涅内却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拒绝对前政府批准设立的所谓“台代表处”进行关门处理,倒打一耙要求中方率先拿出诚意,先一步改善双边关系,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给了她这么大的脸,让她产生了这种盲目自信。

从中国的角度看,立陶宛之所以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就是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对话的大门敞开,但前提是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外交部多次表态,问题不是贸易纠纷,而是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行为。中方也强调,如果立陶宛真正希望改善关系,就必须恪守中立建交公报中的承诺。

而两届立陶宛总理都把恢复中立关系挂在嘴上,根本原因还是自残了3年多后撑不下去了,如今的立陶宛混得不是一般的惨,中国把订单撤走,欧盟嘴上声援立陶宛,结果欧洲企业纷纷避之不及,就在上个月中方还出手制裁了两家立陶宛银行,这让其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可以预见,这种局面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立陶宛新政府大概率不会立刻改变对台政策,而是采取渐进、模糊的方式,既想争取中国的回应,又想稳住与西方的关系。但这种骑墙策略风险不小,因为中国看重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头上的调整。

来源:记者崔松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