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安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位“AB面”青年——白天是实验室里埋头科研的学生,夜晚是舞台上用吉他点燃全场的乐手;左手握着绩点4.03的成绩单,右手翻着朱光潜的散文。
在西安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位“AB面”青年——白天是实验室里埋头科研的学生,夜晚是舞台上用吉他点燃全场的乐手;左手握着绩点4.03的成绩单,右手翻着朱光潜的散文。
他叫张誉严,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2021级学生,一个从“当众发言会失声”到“国奖获奖台上侃侃而谈”的逆袭者。
A面:学霸的硬核成长记
学分绩点4.03的张誉严,智育、综测均排名第一,每当有人问他学习秘诀,张誉严总会挠挠头:“我真的没什么天赋,只是比其他人多上了会儿自习。”如果你想在西科校园里找到张誉严,那么图书馆一定是遇见他概率最大的地方。
图书馆新馆一楼的咖啡角是他的固定“刷新点”,在一杯杯咖啡的时光里,课本书页被翻得卷边,草稿纸按“本”消耗,他坚信着那个质朴的公式:不懈的坚持>天赋的差距。那些早起的清晨、杯底的咖啡渍,都在无声佐证着他的努力。
大二那年的《文献检索》课,老师的讲授让他想起在另一堂课上看到的地铁应急疏散案例——那些密密麻麻的客流量热点图,是否也能被解构重组?张誉严没有懈怠,记住了这个突如其来的灵感。
“我要写论文。”这个念头在张誉严脑海中出现。撰写小论文的作业,成了他接触论文写作的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结课小论文初试牛刀,在日常课程中寻找灵感,深挖课本知识......历时一年,张誉严终于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论文。
提到大学生活的“贵人”,张誉严说,他最想感谢的,除了老师,就是自己的五个舍友。
每到做竞赛的时候,寝室里的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大二时,他们跟随周学刚老师参与陕西省安全生产月活动,一起布置会场、体验逃生演练,在防灾实践中深化专业知识。
那些互相借笔记、分享资料、为彼此加油的日子,让这间寝室不仅是简单的住处,更成了六个青年并肩成长的加油站。队友间的相互打气与鼓励,最终让他们在两次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B面:社恐逆袭记
高中课堂上读课文,对于社恐张誉严来说,绝对是“噩梦”时刻:班主任贾老师的一次点名,让平时当众讲话都会紧张到失声的他站上讲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张誉严听见自己声音在教室四壁反弹。后排传来窸窸窣窣的翻书声,他突然发现,那些想象中会讥讽自己的声音并没有出现。
“领读《赤壁赋》那3分钟,我发现,在同学面前讲话,似乎也没那么困难。”
从此以后,张誉严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他开始主动申请课前演讲,在班会课分享读书心得。大学的阶梯教室里,张誉严抓住了新的机会,课程汇报的小组作业,他承担起上台讲解的任务。第一次登上西科的讲台,张誉严攥着激光笔的手微微颤抖,但导师那句“讲的不错,声音再大些”的鼓励,让他逐渐学会把紧张转化为兴奋。
又是一次答辩结束,当评委席响起掌声,那个曾经被领读吓出一身冷汗的少年,终于将怯懦,逆袭成了自信。
理工男也懂浪漫
白天是实验室里标准的“理工男”,夜晚,张誉严化身大艺团吉他部 “疯来吉他部” 吉他手。除此之外,他还喜欢弹钢琴,尤其是久石让的《Summer》和班得瑞的《Snowdreams》。
谈起与音乐结缘的故事,张誉严说,是父亲为他启蒙音乐的爱好,长大后,他自学了吉他与钢琴。
88个黑白键,情感张力层次分明;六根琴弦,欢快的旋律在丝上蹦跳。这两种乐器对他而言,恰似性格的AB面。校园文艺汇演时,他上台演奏吉他,用一曲《西班牙斗牛士》炸翻校园晚会。
朱光潜曾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张誉严用亲身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现在,荣获国奖的他,正大步迈向新的挑战。
来源:陕西微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