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古老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精华的一部分,在杨氏诞生3000多年来,他的文化传承精隋贯穿其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治国精英,在中华大地呕心沥血,为我中华统一和兴盛发展做出了最显著的功绩。
杨氏文化典故多
杨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古老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精华的一部分,在杨氏诞生3000多年来,他的文化传承精隋贯穿其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治国精英,在中华大地呕心沥血,为我中华统一和兴盛发展做出了最显著的功绩。
自古以来,我杨氏先人英雄辈出,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激励了无数的爱国热血青年。我们缅怀先人,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为了面向未来。
祖先是圣君贤人,贵族名流固然是家族的光荣,先人名不见经传,或者是穷人、流民、放羊汉,其实更值的我们自豪,因为他们必定有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繁衍出一个家族。
古有谚语说:擒虎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历朝历代杨家将就是真实写照。
一、周朝三封杨氏
周成王不忘诺言,剪桐叶封弟,开始了周王朝三次封杨的先例。
一封君牙,唐朝杨汉公墓志铭中记载。
二封周宣王少子尚父杨有记载,并附有出土文物为佐证。
三封杨干,晋悼公弟,洪洞杨国史上有记载。
二、春秋杨氏三杰
1、杨布,哲学家杨朱弟弟
2、杨千古,河南洛阳出土墓志铭记载,为晋景公之弟,太原人。
3、杨子,好学不倦,精于礼、乐、诗、书,前621年卒。
三、战国三杨佐秦道,始皇分封华阴侯
1、杨章,隐居200年后,杨章于战国末年出仕为官,任秦国的左庶长之职。公元前325年,杨章率军在陕西、河南之间击败楚军攻下汉中,一周内击毙楚军八万人,得地600余里,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华阴侯,三个儿子也因战功显著被封官。
2、杨款,杨章子,秦国上卿。
3、杨硕,杨款子,秦国太史。
四、前秦两汉三文豪
1、杨朱,战国魏时人,哲学家,生墨子后,古籍中又称杨子,阳子居,或杨生。其学主张“贵生”,“重已”,“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孟子曰:“杨朱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兼爱”之说相反,然同时盛行。故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逃墨必归于杨”,且并斥为异端。杨朱著作传世,其说散见《孟子》、《庄子》、《列子》、《吕氏春秋》中。
2、杨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语言学家。杨雄从小好学,博览群书,由于说话口吃,不善于交际应酬,所以常沉默而好深思。杨雄读书“不为(学)章句,训诂通而已”,因此比当时一些读经的儒生要胜过一筹。为人俭朴迟缓,清静无为,再加上受到其师严君的影响,既不专心于富贵,也不忧虑于贫贱,不求名于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也泰然处之。
其后的二年中,杨雄侍从成帝祭祀游猎,先后奏上《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篇大赋,因此得授郎官,给事黄门。
3、杨震,是后汉章帝、和帝和安帝时人,为杨姓的35代祖,亦有称为弘农杨氏始祖的,因为他是弘农华阴人。他少年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他“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是当时的大儒学家。他长期客居河南湖城县,任教二十多年。一般有学问的人,都称他为“关西夫子杨伯起”。州郡里多次请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只在家里教书。他在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做官,四迁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
昌邑令王密,本是由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举出来的孝廉。当杨震做东莱太守的时候,王密为了感谢他的举荐之恩,便在深夜里,偷偷地拿了10斤黄金送给他。杨震不肯接受,并责备王密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他的意思是说:我知道你,所以我才举称为孝廉,你却不知道我是个清廉的官员。这是为什么“可是王密却说:“三更半夜里,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
“你这是什么话,天 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很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的呢?”王密听了,便非常羞渐的谢罪走了。杨震“四知辞金”,成为史话,流传亘古。
五、关两孔子 “四知堂”、四世三公美名扬
1、杨震、汉太尉,“四知堂”主,博学多闻,以“关西孔子”诸称,以清白世家而名扬海内外。
2、杨秉,杨震中子,汉太尉,是桓帝的“劝讲”,即老师。
3、杨赐,杨秉子,官至司空、司徒,汉灵帝的老师。逝世时,天子素服,三日不上朝,谥文烈候,葬礼规格高于公卿之上。
4、杨彪,杨赐子,官至司空、司徒、太尉。魏文帝时授光禄大夫,赐延年杖。
七、杨秉为官“三不惑”
“不惑酒,不惑色,不惑财”,杨秉成为官场中的君子
杨秉(91—165年),字叔节,是杨震的中子,是后汉桓帝刘志的得力宰辅,著名政治家。据《后汉书》记载:“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八年(165年)薨,时年七十四,赐茔陪陵。”
可见汉代对他的评价和待遇是相当高的。
八、三国杨氏三将军
1、杨奉(?--197),河东人(今洪洞县范村),起义军首领,后为李傕部兵部将。李傕、郭汜之乱时,杨奉为兴义将军。护送献帝东还。建安元年(196),献帝还洛阳,以奉为车骑将军,出屯梁。曹操移帝许都,奉欲拦截车驾,为曹操所败,乃南奔袁术。攻吕布,为吕布离间,反破术将张勋,擒桥蕤,后被刘备诱斩。
2、杨洪,四川彭山人,刘备攻吴不克,住白帝城,汉嘉太守黄克反,洪用计擒之。后为忠节将军、越骑校尉。228年卒于官。
3、杨阜,天水人,建安十七年(212)九月,起兵讨马超,身被五创,宗弟死者七人,超败南逃。曹操以讨超之功,封候十一人,赐杨阜关内侯,后为益州刺史、金城太守226年任城门校尉累迁大将军。卒后家无余财。
九、晋代杨氏三将军
1、杨平,广东人,字伯衡,别人习孙武兵法,旁及铃韬,无不精晓,以才略为郡事。穆帝一年(349)任交州(今越南)刺史,征西将军。永和七年,进军浦(今越南境内),讨化佛,大破之,诏加龙骧将军,封南陵侯。
2、杨安,前秦名将,太和二年(367),帅骑二万救王猛,破将杀将。师还,任前将军,368年攻陕西陕县,迁南将军。370年攻太原,执并州刺史,进吏部尚书。375年杨安败张重于成都南,斩首二万余,杨安任荆州刺史,卒于任。
3、杨肇,安徽宣城人,因功官至折冲将军,荆州刺史。
十、西晋三杨
1、杨骏,字文长,车骑将军,封临晋侯。
2、杨珧,安文琚,华阴世家,历官尚书令,卫将军。
3、杨济,字文通,历官镇南、镇北将军,对杨氏家族盛满十分忧虑,节谏兄杨骏,被疏远,后诸兄被害,自身不由,所随四百壮士都是秦中壮士,想搭救他,但他为了保全壮士,自投罗网。
十一、隋朝三帝
一统中华,兴科举,开凿大运河,这些业绩成为隋朝杨氏的标志;
隋朝虽然仅仅维持两代,但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溅起了绚丽的浪花。
杨坚统一中国成立隋王朝。
杨坚,隋文帝,受其父传授,15岁时任车骑大将军,16岁任骠骑大将军。其女嫁武帝,外孙宣帝驾崩,建国号“开皇”,任隋朝第一任皇帝。
因其权位得来太易,恐民心不服,更加勤政治理,开皇九年(589)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后被世人被称其为“一位划时代的皇帝;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一位多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皇帝;一位生活俭朴的皇帝;一位遵守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一位疾民之疾、苦民之苦的皇帝”。
杨广,隋炀帝,在位十四年,穷奢极欲,暴虐无道,天下分崩离析,为部下宇文化杀。功绩有:精减机构,科举考试,恢复学校,修筑长城,开辟丝绸之路,接受外国留学生,设立“四方馆”,亲和少数民族,对外实行“无隔夷夏”的开放政策,将隋朝推向了极盛时期。人口4600万,大大超过了秦汉,所积累的财富,唐朝用了几十年。
杨侑,惟聪明有气度,大业三年(607)为陈王,后改为代王,食邑万户。(617)年任隋恭王,在位一年,禅位于李渊。
十二、唐朝三百年,宰相十一人。
来源:杨安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