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扬清廉之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7 11:04 1

摘要:“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廉洁,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推崇的高尚品质,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清廉之风,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廉洁,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推崇的高尚品质,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清廉之风,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把利剑,直指不良作风的要害,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划定了清晰的边界。其核心要义在于求真务实、廉洁奉公,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一脉相承。早在先秦时期,《晏子春秋·问下四》中便有“廉者,政之本也”的论述,将廉洁视为政治的根本。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廉洁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只有为官者清正廉洁,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的这句诗,道出了历史兴衰的深刻教训。奢靡之风往往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中央八项规定明确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正是切中时弊之举。历史上,因奢靡而导致国家衰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唐玄宗后期沉迷享乐,宫廷生活奢靡无度,官场腐败盛行,最终引发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相反,北宋名相范仲淹虽身居高位,却始终秉持节俭作风,“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他以清廉自律赢得了百姓爱戴,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为后世树立了为官楷模。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还需做到“慎独”。《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缺乏监督时仍能坚守廉洁底线,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大考验。东汉时期的杨震在赴任途中,故人王密为报知遇之恩,趁夜送他十斤黄金,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词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四知”之言,彰显了他在独处时对廉洁原则的坚守。当今党员干部更应以史为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清醒,自觉抵制诱惑,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中央八项规定强调密切联系群众,这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相呼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北宋包拯铁面无私,为民请命,不畏权贵,其事迹家喻户晓。他践行“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誓言,以清正廉洁之心为百姓谋福祉,成为后世景仰的清官典范。

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旨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同时保护党员干部。全体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严格对照,扎实整改,拒腐防变,以实际行动树立清廉标杆,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廉者昌,贪者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清廉之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使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史为镜,时刻保持警醒,坚守廉洁底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苏其善/文

来源:重庆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