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为何不带马超?5年后,诸葛亮才真正看懂刘备的深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06:35 1

摘要:“刘备不是打仗的料?”这话可真不能乱说。从一个卖草鞋的小贩,一路逆袭成蜀汉开国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刘备不是打仗的料?”这话可真不能乱说。从一个卖草鞋的小贩,一路逆袭成蜀汉开国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但夷陵之战一败,却让这位“仁义之主”跌入了人生低谷。数万蜀军折戟沉沙,关羽、张飞的仇没报成,反倒赔上了蜀汉的元气。

有人说,刘备太冲动;也有人说,他不该不带马超上战场。马超可是当年让曹操闻风丧胆的人物,连曹操都曾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可刘备偏偏把马超留在汉中,让他和魏延一起守城,自己带着一帮“新人”去打仗。这不是自断臂膀吗?

但你猜怎么着?五年之后,诸

亮才真正明白,刘备这步棋,下得有多高明。

一、马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起马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西凉锦马超”,勇猛无敌,连吕布都未必能压他一头。当年他在西凉起兵反曹,差点把曹操打得没命逃窜。曹操那句“马超不死,我无葬身之地”,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但马超也有自己的“黑历史”。

他早年背叛家族,抛弃父亲马腾,甚至不顾家人死活。结果导致马腾被曹操所杀,马家几乎灭门。这一行为,在当时可算是“背信弃义”的代名词。

连他自己手下的姜叙之母都曾在城头大骂马超:“你这样无情无义之人,为何还不去死?”

这样的一个人,虽然投靠了刘备,但他的人品、忠诚度,始终是刘备心中的一根刺。

二、刘备为何不带马超伐吴?

刘备东征孙权,带了一堆“新人”上

场,像张南、冯习、沙摩柯、傅肜、吴班……这些人虽然也有些本事,但名气和资历远远比不上马超、赵云、魏延这些老将。

那刘备到底出于什么考虑,才把马超留在汉中呢?

其实,背后有四层深意。

1. 马超身体不行,已经撑不起大场面了

马超在刘备伐吴时已经年近五十,早年颠沛流离,加上家族覆灭,心情长期压抑,身体状况早已大不如前。

虽然他名义上挂着“骠骑将军”的头衔,但实际早已是“空架子”。刘备让他和魏延一起守汉中,其实更多是象征意义,真正防守任务还是魏延一个人扛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带他上战场,万一关键时刻掉链子,可能连汉中都保不住。

刘备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实在不敢冒险。

2. 马超的身份,还处于“考察期”

别看马超后来被封为“骠骑将军”,听起来挺风光,但刘备对他始终存有戒心。

马超之前的行为实在太过“极端”——抛妻弃子、背叛父亲、反复无常。连他的心腹庞德都说他“勇而无谋,无义之人”。

试想,这样一个人,如果贸然放在战场上,万一战局不利,他会不会临阵倒戈?会不会为了自保再次“跳槽”?

刘备不是不想用马超,而是不敢用得太深。让他守汉中,其实是种“软控制”,既给他地位,又不让他掌握实权。

3. 培养新人,为蜀汉未来铺路

刘备东征,表面上看是为关羽、张飞报仇,实则还有一层深意:为蜀汉培养新一代将领。

他带的这些人,像吴班、陈式、张南、冯习,虽然当时名气不大,但都是可以重点培养的苗子。

刘备不是没带老将,赵云也在,但赵云一直负责后方粮草和后勤,真正上阵的,都是这些“小白”。

为什么?因为刘备心里清楚,自己年纪大了,迟早要交班。而蜀汉当时真正能打的,除了魏延、赵云、马超,几乎再无大将。

如果一直靠这几个老将撑着,迟早要出问题。

所以,他必须让新人上战场,积累实战经验。哪怕代价是失败,也要让他们“见血”。

事实也证明,几年后,这些人中有人真的打出了名堂。比如陈式,就曾攻下武都、阴平二郡,成了诸葛亮北伐中的得力干将。

4. 借机敲打马超,让他学会“做人”

别以为刘备只是个“仁义之主”,他其实非常懂得权力的制衡。

马超刚投奔刘备时,确实立了大功,尤其是在刘备攻取益州时,他的存在震慑了刘璋,加速了刘璋的投降。

但马超似乎有点“飘”了,居然一度在公开场合称呼刘备为“玄德兄”,仿佛两人是平起平坐的朋友。

这在刘备眼里,简直就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后来,刘备故意让关羽、张飞在马超面前“站岗”,吓得马超再也不敢造次。从那以后,马超就收敛多了,再也没有“称兄道弟”的举动。

所以,刘备不带马超伐吴,除了上述几点原因之外,还有“敲打”的意思。让他明白,自己只是个下属,不是合伙人。

三、刘备的真正意图,五年后才被诸葛亮看懂

刘备死后五年,诸葛亮在北伐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些曾经跟随刘备东征的“新人”,很多人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

比如吴班,后来和魏延一起击败司马懿;陈式,攻下武都、阴平二郡,为北伐立下大功。

如果当时刘备真的带上马超、魏延这些老将,固然可以提升士气,但也会错失培养新人的机会。

而这些新人,才是蜀汉未来的希望。

诸葛亮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刘备东征,不只是为了报仇,更是一次“人才练兵计划”。

只可惜,夷陵之战败得太惨,很多新人还没来得及成长就阵亡了。否则,蜀汉或许真能走出“无人可用”的困境。

四、结语:刘备不是不带马超,而是太懂人性

刘备不带马超伐吴,看似是一招“昏招”,实则是深思熟虑后的布局。

他考虑的不只是眼前这一仗的胜负,而是整个蜀汉未来的战略布局。

他既不信任马超的忠诚,又不能完全弃之不用;他要培养新人,又不能太冒险;他要敲打马超,又不能伤其自尊;他要稳定汉中,又不能让魏延独揽大权。

这盘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却又步步为营。

所以,刘备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会不会打仗,而在于他会不会用人、会不会布局。

五年后,当诸葛亮看到当年那批“小将”逐渐挑起大梁时,才真正明白:刘备,不是不带马超,而是太懂人性、太懂未来。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深度、有看点、有传播力,欢迎转发、收藏、评论,也欢迎关注我,带你一起“拆解历史的另一面”。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