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华池县五蛟司法所:执“四心”妙法 守一方平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09:52 1

摘要:在这片梁峁交错的土地上,五蛟司法所犹如一棵深深扎根的“法治树”。其根系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繁茂的枝叶遮护着乡邻和睦与产业兴旺。普法教育、纠纷调解、帮扶服务、监管矫正——每一项工作都如大树输送养分般,默默滋养基层治理的土壤,守护这一方的平安与和谐。

五蛟镇地处庆阳市华池县中西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川塬相间,地形起伏。镇名源于境内五道山梁蜿蜒如蛟,故得名“五蛟”。

在这片梁峁交错的土地上,五蛟司法所犹如一棵深深扎根的“法治树”。其根系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繁茂的枝叶遮护着乡邻和睦与产业兴旺。普法教育、纠纷调解、帮扶服务、监管矫正——每一项工作都如大树输送养分般,默默滋养基层治理的土壤,守护这一方的平安与和谐。

近年来,五蛟司法所立足职能定位,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不断创新思路,务实举措,采用“四心”养生法守护平安乡村,有力有效护航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民普法 护心

充分发挥普法“广播站”作用,统筹优化资源,构建“司法所+职能部门+乡村+网格员”的普法格局。采取“订单式”普法,组织工作人员在教室课堂上向师生讲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在操场上与同学围坐谈论如何防止校园欺凌,在街道上向过往的行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农村实用法律汇编》等宣传资料,走进企业和个体门店有针对性地讲解如何守法经营,进村庄、田间地头、农户宣传法律法规。普法干部们以具体案例为载体,结合群众生活中的法律疑问,把书本上的法律讲“活”,把字面上的法律讲“深”,把案例中的法律讲“透”,拉近了群众与法律的距离,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

人民调解 舒心

在五蛟司法所的指导和参与下,全镇1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基本形成了“5+2+1”结构,即“五老”(老党员、老村组干部、老族长、老前辈、老教师)、“两新”(明事理的回乡创业新青年、有法律素养的新知识分子)和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他们走出司法所、走出镇村办公室,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解工作下沉到矛盾一线。在中药材种植基地,调解人员实地查看现场后,先听矛盾双方“倒苦水”发泄心中不悦,再听双方及见证人“复盘”还原事件真相,后依次讲情、讲义、讲理、讲法,一个个地界纠纷、劳务纠纷在相视一笑中烟消云散。整个过程如同一次暖心的恳谈,最大限度地守护了邻里情、夫妻义、父子亲,避免了“赢了官司、伤了感情”的无奈。调解现场,往往成为了化干戈为玉帛的“舒心驿站”。

重点管教 修心

五蛟司法所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甘肃省社区矫正工作细则》等法律法规,从严从细从实监管社区矫正对象,落实安置帮教人员定期联系报告措施;另一方面,在日常个别教育、走访和联系帮教中,注重与“两类重点人员”交流谈心,看望慰问患病人员,指导帮助稳定就业,询问了解子女学业就业情况,疏导本人及家属思想情绪,帮助算清法律责任账、社会影响账、家庭亲情账,让他们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社会的奉献之心、对家庭的责任之心得到锤炼与重塑。

法律服务 安心

开春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也是司法所工作人员异常繁忙之时。一会老张拿来土地流转合同询问上面的部分条款是否合理,一会老李打电话叫帮忙看一下购买的农资赊账欠条是否规范,一会还得去现场为一起因失误引发火灾的事故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近来,又要为精准扶贫贷款到期户解释续贷协议,分析拒绝还款和续贷的法律责任……面对每一次的法律咨询,工作人员总是耐心倾听、悉心解答,既能从专业角度耐心讲清楚法律依据、法律责任,又能从群众的角度帮助分析清楚现状、权利、义务和承受力,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将法治观念以服务的形式“送”到群众心坎上。

推开五蛟司法所的门,常有乡亲过来坐一坐、聊一聊。无论是法律上的小烦恼、小困惑,还是日常琐事的小忧愁、小情绪,在这里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化解心结的土秘方。五蛟司法所也将继续深耕基层法治土壤,以不变的担当守护一方平安,为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群众幸福持续保驾护航。(甘肃省司法厅供稿)

来源:陇原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