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总觉得理论学习就是讲大道理,没想到这些大学生用拉家常的方式,把国家大事、惠民政策讲得这么明白。”提起暑假中返乡大学生开展的理论宣讲活动,北戴河新区大蒲河管理处村民李大伯兴奋地说。
【记者走基层】
“小马扎”课堂,理论宣讲接地气
——北戴河新区大蒲河管理处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以前总觉得理论学习就是讲大道理,没想到这些大学生用拉家常的方式,把国家大事、惠民政策讲得这么明白。”提起暑假中返乡大学生开展的理论宣讲活动,北戴河新区大蒲河管理处村民李大伯兴奋地说。
这个暑假,在北戴河新区大蒲河管理处的田间地头、村居庭院里,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新风传播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为了让传统的理论宣讲深接地气、入脑入心,大蒲河管理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抓住暑假大学生返乡的机会,组织起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打破常规宣讲模式,拿起“小马扎”,将理论宣讲课堂直接“搬”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中。
“小马扎”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亲切、灵活、接地气。没有讲台和话筒,志愿者和乡亲们围坐一圈,在轻松的氛围中,将宏大的理论叙事转化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身边事”。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时,他们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让乡亲们切实体会到政策带来的红利;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时,他们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通过情理交融的宣讲,引导大家树立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尚。
这种“零距离”的互动宣讲模式,不仅让理论知识变得有温度、易吸收,更激发了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宣讲过程中,村民们随时可以提问,志愿者则耐心解答,一来一往的问答互动,让宣讲会变成“民情恳谈会”,理论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宣讲时,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用在校园里学习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进一步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提升了理论素养。”大蒲河管理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张文丽介绍,同时,“小马扎”课堂也激发了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为基层开展理论学习注入了新动力,夯实了乡村治理的思想根基。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奉献家乡的志愿服务,更是一堂深刻的社会实践课。
“宣讲活动,让我看到了乡村的真实面貌,了解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成就与当下面临的挑战,也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未来,我会积极投身基层,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家乡的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陆梓斌说。
记者:何春雷
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