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和消费国,诞生出雪花、青岛、燕京、珠江、哈尔滨、乌苏等知名品牌。不过整体来看,中国啤酒企业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产品整体结构、高档产品总量、均价等维度,与国际头部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和消费国,诞生出雪花、青岛、燕京、珠江、哈尔滨、乌苏等知名品牌。不过整体来看,中国啤酒企业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产品整体结构、高档产品总量、均价等维度,与国际头部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华润啤酒是我国最大的啤酒企业,在25个省(区、市)共营运62家工厂,年产能1870万千升。去年啤酒业务实现收入364.86亿元,同比下滑1%;销量1087.4万千升,同比下降2.5%,但仍连续19年(2006-2024)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青岛啤酒去年营业收入321.38亿元,同比下降5.30%;净利润43.45亿元,同比增长1.81%。啤酒销量同比下降5.85%至753.8万千升,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占比提升至41.8%。
嘉士伯集团(Carlsberg)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9%至750.11亿丹麦克朗;净利润91.16亿丹麦克朗,成功扭亏为盈,上年净亏损407.88亿丹麦克朗。销量增长0.48%至1257万千升,其中,啤酒销量1012万千升,微增0.20%。
进一步细分来看,占总销量19%的高端啤酒销量增长2%;乐堡、嘉士伯、1664、布鲁克林销量分别增长5%、9%、6%、5%;主流啤酒(占比59%)销量下降1%;无酒精啤酒(占比3%)销量增长6%。
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1%,但仍“跑赢大盘”,市场份额增加了约30个基点。嘉士伯、风花雪月、乐堡实现增长,1664白啤则出现下滑。CEO雅各布表示,今年在中国市场的重点是“再次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比市场更快的增长。
百威英博(AB InBev)实现营业收入597.68亿美元,净利润58.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65%和9.62%;销量同比下降1.54%至5857.06万千升。在美国市场营收增长0.8%,份额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米凯罗(Michelob Ultra)和百威昕蓝(Busch Light)的出色表现,其中,米凯罗啤酒超过百威淡啤,在美国生啤市场上占有最大份额。
中国市场则出现下滑,销量下降了11.8%,收入和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了13%和1.4%,总市场份额减少了1.5%。受到拖累,百威亚太收入同比减少9%至62.46亿美元,净利润减少14.8%至7.26亿美元,全年销量下降了8.8%至848.11万千升。
喜力集团(Heineken Holding)2024年实现营收359.5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19.1亿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4.98亿欧元,同比下降57.6%。销量2407万千升,同比下降0.78%。主品牌喜力啤酒销量611万千升,同比增长8.53%;喜力0.0无醇啤酒蝉联全球无醇啤酒榜首宝座,同比增长10%,在美国、巴西等28个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喜力成立于1864年,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是欧洲最大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酿造商,每天在192个国家和地区供应2500万杯啤酒。旗下拥有300多个品牌,包括喜力(Heineken)、红爵(Amstel)、虎牌(Tiger)等核心品牌,以及Red Stripe(牙买加)、 Cruzcampo(西班牙)、Sagres(葡萄牙)、Fosters(欧洲和越南)等地方品牌。
去年,喜力集团在亚太地区销量453万千升,同比增长5.35%,是其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主品牌喜力销量141万千升,同比增长23.68%。中国成为增长“主战场”,喜力独创、喜力银星、红爵均实现高两位数的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与华润啤酒的深度合作。2019年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华润啤酒覆盖全国200万家终端的渠道网络,喜力成功将高端产品渗透至三四线城市,在华销量达到60万千升。
过去一年动作不断,包括推出红爵EXTRA轻卡啤酒,积极打造“新年有星喜”“2024F1中国站”“欧冠”“欧洲杯”“ATP”“喜力®星电音”主题战役,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华润啤酒财报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喜力业务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来源:新潮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