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有人都纷纷站队,表面上看,是西贝创始人的支持者多,比如华与华的老板,他发文称赞西贝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认为西贝老板选择“硬杠网络黑嘴”是给好人的示范。作为华与华咨询公司创始人,华杉毫不掩饰与西贝的长期合作关系——服务十年,收取六千多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
因为罗永浩发了一篇“去西贝吃饭的感想,直接冲上了热搜,西贝创始人给予了正面回击甚至要起诉罗永浩,而罗永浩也丝毫不示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有人都纷纷站队,表面上看,是西贝创始人的支持者多,比如华与华的老板,他发文称赞西贝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认为西贝老板选择“硬杠网络黑嘴”是给好人的示范。作为华与华咨询公司创始人,华杉毫不掩饰与西贝的长期合作关系——服务十年,收取六千多万咨询费,并预期“未来十年拿一两个亿”。
随后,罗永浩在微博上宣布,华与华老板华杉已就其近日争议道歉,并表示“此事可以过去了”。这场持续两天的商界人士交锋,表面上看似平息,却折射出中国商业环境中关于消费者知情权与企业营销策略的深层矛盾。
有网友不禁感慨,华与华老板是人才,一边让某贝硬刚,一边自己服软比谁都快,既蹭了流量,也两边都不得罪,不愧是“精致的功利主义”。
耐人寻味的是,罗永浩在接受道歉的同时,特意强调了预制菜立场:“我过去在直播间,也卖过很多预制菜。”他明确表示不反对预制菜本身,而是主张餐饮企业需要给消费者知情权。这一表态精准击中了当前餐饮行业的敏感神经。
随着预制菜行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消费者却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预制菜。许多餐厅将预制菜作为现做菜售卖,收取现做菜的价格,这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罗永浩所倡导的“知情权”,恰恰是当前餐饮消费中最缺失的一环。
华与华作为营销咨询公司,曾为西贝打造“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品牌形象。这类营销策略的成功在于建立了情感连接和信任,但当企业使用预制菜而不明确告知时,这种信任是否被滥用?
这场争论超越了个人恩怨,揭示了当代商业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营销咨询公司的角色边界在哪里?当它们既为客户提供付费服务又参与公共讨论时,是否需要更明确的利益披露?第二,在效率与利润驱动下,企业应该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身后没有大老板支持与发声,却有众多的消费者,这场战役无论西贝怎么证明自己不是100%预制菜,也很难赢得消费者青睐,因为罗的立场引发共鸣,他触碰了消费者长期被忽视的权益——我们不在乎吃什么,但在乎是否被如实告知吃什么。这种诉求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决策。
商业的本质是信任,而信任建立在透明的基础上。无论是营销咨询公司公开为客户辩护,还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透明度和知情权都是维持这种信任的基石。
罗永浩与华杉的争论或许暂时画上句号,但关于商业伦理和消费者权益的讨论不应停止。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知情权不是一种奢侈,而是消费者应得的基本尊重。
这场风波提醒所有企业:真正“最好的企业”,不仅是那些善于营销和盈利的公司,更是那些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以透明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司。
来源:秦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