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牡丹就因根皮能清热凉血,被列为 “上品药材”,妥妥的 “实用派”。
您要是问中国人心中最有排面的花是啥,十有八九会提到牡丹。
但您可能不知道,这位 “花中之王” ,早年其实是个 “药罐子”。
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牡丹就因根皮能清热凉血,被列为 “上品药材”,妥妥的 “实用派”。
直到南北朝,一位叫陶弘景的医药学家在山里发现:“牡丹花甚美,俗用疗病,故别载之。” 得,颜值被官方认证了,从此牡丹开始从药典走向花苑。
到了唐代,牡丹彻底 “逆袭” 成顶流。
那年武则天在长安赏梅,一高兴下令 “百花齐放”,结果唯有牡丹 “抗旨” 不开(当然这是传说哈),但文人墨客偏就爱它这股子傲娇劲儿。
刘禹锡一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直接给牡丹封了 “国色” 称号;
李白更夸张,给杨贵妃写赞美诗都得拉上牡丹当 “背景板”:“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瞧瞧,牡丹成了美人的代名词。
从治病救人到宫廷显贵,牡丹用了上千年,走出一条 “靠实力出圈” 的硬核之路。
您以为牡丹只是好看?咱老祖宗早把文化密码藏进花瓣里了。
牡丹花瓣层层叠叠,少则几十片,多则上百片,西方人叫它 “中国玫瑰”,但咱中国人看的是 “花开富贵”—— 花瓣越多,寓意福气越厚。
故宫太和殿的雕梁画栋、颐和园的回廊壁画,牡丹纹样随处可见,连老百姓的窗花、刺绣也少不了它,说白了,牡丹就是中国人对 “好日子” 最直观的想象。
更绝的是,不同颜色的牡丹还有 “细分寓意”:红牡丹象征红红火火,白牡丹代表纯洁无瑕,绿牡丹(比如珍稀品种 “豆绿”)则寓意生生不息。
如今每年四月,洛阳牡丹文化节成了世界级盛会,800 多个品种、上百万株牡丹同时绽放,老外看了直惊叹:“中国人把春天都‘种’进花园里了!”
您可能不知道,现在全世界 90% 的牡丹品种,老家都在中国。
早在唐代,牡丹就跟着遣唐使东渡日本,在京都、奈良扎根;
17 世纪传到欧洲,英国植物学家福琼在《旅行日记》里写:“中国牡丹的美丽,让所有西方花卉都黯然失色。”
但论品种丰富度,咱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
就连现在最难伺候的 “黑色牡丹”(其实是深紫色),也是咱中国人最早培育出来的,老外至今还在研究咱们的嫁接秘方呢!
您看,牡丹的 “天下第一”,从来不是靠 “孤芳自赏”。
中国人爱牡丹,其实是爱它身上那股子 “大气”!
不似梅花孤高,不似荷花冷艳,它大大方方、热热闹闹,把对生活的热爱全绽放在枝头。
这,才是咱中国牡丹的 “天下第一” !
#不负春光趣踏青#
来源:一起走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