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市社科研究专项课题开始申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9 19:42 1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求,全面推动我市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建设,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淮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开展2025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课题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为充分发挥市社科理论界

“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积极回应市直相关部门工作需要

近期

市社科联围绕城市文明与文明乡风建设、

大运河保护传承、统战理论等领域

发布3方面专项课题

欢迎积极申报

关于申报2025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

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专项课题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求,全面推动我市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建设,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淮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开展2025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课题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 选题指南

1.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口述史”研究

2.城市文明建设的内涵、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

3.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研究

4.运用互联网赋能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拓展“文明+互联网”新模式

5.文明乡风建设中推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治理研究

6.移风易俗与文明新风尚养成研究

7.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研究

8.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等移风易俗研究

02 有关要求

1.申报选题。课题申报人可参照本通知选题指南进行申报,也可结合地方、行业实际自拟选题。

2.申报要求。课题申报人以课题组暨项目负责人的形式申报,建立项目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申报人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如实填写项目申报材料,不得将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重复申报。申报时需提交《淮安市社科研究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专项课题申报表》。表格电子版请发送至邮箱:1250899207@qq.com,同时提供纸质稿一式2份,由申报单位盖章后于2025年4月25日前报送至市委宣传部文明创建处(市行政中心北楼641室王志轩,电话0517-83605539)。当年承担市社科研究课题,以及未完成上一年度市社科研究课题的,不得参与本次课题申报。

3.立项管理。拟分重点资助课题和一般立项课题两类。课题实行后资助制度,重点资助课题,每项资助6000元;一般立项课题,每项资助2000元。

4.课题结项。2025年9月1日前提交结项材料。结项材料包括鉴定结项审批书、课题研究报告各一式6份。课题研究报告10000字以内为宜。

附件:1.淮安市社科研究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专项课题申报表

2.淮安市社科研究城市文明和文明乡风专项课题论证活页

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淮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关于申报2025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大运河

保护传承利用专项课题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先导段、示范段、样本段”的工作要求,市社科联、市大运河办决定联合组织开展2025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专项课题研究活动。具体如下:

01 选题指南

1.淮安运河研学产业开发研究

2.充分挖掘彰显淮安大运河城市文化特色研究

3.大运河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平台建设研究

4.大运河文旅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再生产机制研究

5.提升清口枢纽历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研究

6.运河文化如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7.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8.大运河文化带超级IP生态圈构建研究

9.大运河文化IP开发与品牌化路径研究

10.大运河沿线乡村旅游提质与产业协同机制研究

11.科技赋能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12.淮安大运河沿线三个古镇(河下、马头、蒋坝)开发比较研究

13.打造淮安运河旅游新业态研究

14.洪泽湖古堰水利遗产开发研究

15.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迹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6.大运河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17.大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18.“龙虾之都”IP与大运河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研究

19.运河沿线传统文化街区建设模式探索研究

20.淮安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统一监管研究

21.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2.数字人文视域下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历史盛景的活态传承研究

23.提升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国际影响力研究

24.VR绘画与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结合研究

25.青莲岗文化饮食器具造物思想的数字化重构与阐释研究

26.国际化背景下大运河与淮扬菜文化耦合传播研究

27.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体系对淮扬菜地位形成的影响研究

28.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

29.淮安大运河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研究

30.把百里画廊打造成富民廊道研究

02 有关要求

1.申报选题。课题申报人可参照本通知选题指南进行申报,也可结合地方、行业实际自拟选题。

2.申报要求。课题申报人以课题组暨项目负责人的形式申报,建立项目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申报人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如实填写项目申报材料,不得将相同或相近研究内容重复申报。申报时需提交《淮安市社科研究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专项课题申报表》。表格电子版请发送至邮箱:605198379@qq.com,同时提供纸质稿一式2份,由申报单位盖章后于2025年4月25日前报送至市大运河办传承发展处(市广播电视中心1601室高梦,电话0517-80698106)。当年承担市社科研究课题,以及未完成上一年度市社科研究课题的,不得参与本次课题申报。

3.立项管理。课题实行后资助制度,经费资助标准为:重大课题 1.5万元,重点课题8000元,一般课题2000元。

4.课题结项。2025年9月1日前提交结项材料。结项材料包括鉴定结项审批书、课题研究报告各一式6份。课题研究报告10000字以内为宜。

附件:1.淮安市社科研究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专项课题申报表

2.淮安市社科研究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专项课题论证活页

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淮安市大运河办

关于申报2025年度全市统战

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工作创新发展,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现就2025年度全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 选题指南

1.发挥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研究

2.周恩来同志关于多党合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

3.统一战线视域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挖掘及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

4.坚持“三统”原则,整合挖掘资源,提升海外统战工作协作机制效能研究

5.产业链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6.网络名人群体性人才发现培养工作研究

7.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研究

8.对口支援在边疆治理中作用与创新机制研究

9.围绕实施“新时代江苏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家思想动态及时掌握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10.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

11.香港青年思想引领创新模式研究

12.政党、国家、社会多维度下新型政党制度自主创新机制研究

02 有关要求

1.申报选题。申报选题需与统战工作密切相关,可从选题指南中选择,也可根据要求自选课题。课题选择及研究应坚持“切口要小、针对性强、成果能转化”的原则,注重原创性,力求科学系统。

2.申报要求。申报者如实填报《淮安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申报表》和《淮安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论证活页》(见附件),对所填内容承担信誉责任,表格电子版请发送至邮箱:1134464937@qq.com,同时提供纸质稿一式2份,由申报单位盖章后于2025年4月18日前报送至市委统战部(市行政中心南楼1230室孙高歌,电话0517-83934495)。

3.立项管理。拟分重点资助课题和一般立项课题两类。课题实行后资助制度,重点资助课题,每项资助5000元;一般立项课题,每项资助1000元。实行特别奖励机制,对获得2025年度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成果的课题,将额外给予课题组适当激励性奖励。奖励经费同课题资助经费一并拨付到课题推荐单位。

4.课题结项。各课题责任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某一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理出思路,给出对策,体现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课题实施项目化管理,鼓励课题研究者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联合开展研究,形成60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正文前附500字以内的报告摘要,知网查重率不超过20%),于2025年9月10日前提交市委统战部,由市委统战部、市社科联组织专家评审。

附件:1.淮安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申报表

2.淮安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论证活页

来源:洪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