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用健康人血浆制备的,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主要针对相关定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用健康人血浆制备的,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主要针对相关定义、适应证、监测与评价等3个部分共提出了10条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PCC,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定义
推荐意见1 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PCC的药理学特征(ⅡB)。
现有的PCC可分为3类:(1)4种凝血因子PCC(4F-PCC),含治疗剂量的FⅡ、FⅦ、FⅨ及FⅩ;(2)3种凝血因子PCC(3F-PCC),相对于4F-PCC而言,缺乏治疗剂量的FⅦ;(3)活化的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含部分活化FⅦ及少量活化的FⅡ、FⅨ、FⅩ,目前我国尚无此类药品。PCC所含凝血因子的浓度相当于健康人血浆凝血因子浓度的25倍。
推荐意见2 PCC主要通过促进凝血酶生成而发挥止血作用(ⅡB)。
适应证
推荐意见3 推荐PCC用于华法林相关出血或需要紧急手术患者的逆转治疗(ⅠA)
华法林相关性出血的逆转治疗
推荐意见4 推荐PCC用于接受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抗凝患者发生出血或需紧急手术时的逆转治疗(ⅡB)。
(DOAC 相关出血的处理流程)
推荐意见5 推荐基于目标导向策略使用PCC治疗急性创伤大出血及凝血障碍(ⅡB)。
推荐意见6 推荐使用PCC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出血(ⅡB)。
目前治疗心脏手术后大出血主要依据6Ps 原则:血压(pressure)、加压填塞(packs & pads)、缝线(prolene)、鱼精蛋白(protamine)、血小板与血浆(platelets & plasma)、红细胞悬液(packed cells)。因此,积极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酶生成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推荐意见7 谨慎使用PCC治疗肝病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ⅢC)。
推荐意见8 PCC可用于治疗遗传性血友病A(HA)伴发抑制物或获得性血友病时的出血(ⅡB)。
推荐意见9:PCC慎用于具有血栓栓塞倾向或合并急性血栓的出血患者(ⅢC)。
监测与评价
推荐意见10 应用凝血指标指导PCC的个体化给药并进行疗效评价(ⅢC)。
传统的凝血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
以上内容来源:宋景春,王岗,房云海,等. 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23,48(12):1359-1369.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急诊重症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