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的社区每年都会选“五星劳模”,得主便能挂上大红花站到主席台上。上柱国就相当于古代版的“五星劳模”。只不过一个要不停地劳动,一个得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拼。
上柱国是什么职位?我们不妨来聊一聊古代荣誉界的传奇、功勋界的天花板——上柱国。
假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突然听见某位老兄大声炫耀:“我家祖上在唐朝当过上柱国”。
这话定然能够把周围买菜的大妈都给逗乐了。这“上柱国”听着就高大上,就像是盖房子的顶梁柱,到底是个啥稀罕物呢?
一、假如把古代朝廷比作菜市场,上柱国就相当于菜市场里的五星劳模。
以前的社区每年都会选“五星劳模”,得主便能挂上大红花站到主席台上。上柱国就相当于古代版的“五星劳模”。只不过一个要不停地劳动,一个得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拼。
北魏时期,士兵砍够一千个敌人的脑袋,才能当上“柱国大将军”,后来又改叫“上柱国”。当劳模的意义是要劳动致富,上柱国的价值是要保家卫国。
二、上柱国一职从战场到荣誉墙的转变
到了隋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给24位开国功臣创作了“凌烟阁画像”。这就跟社区光荣榜贴照片是一个道理。上柱国在这一时期已经不再管理具体事务,纯属荣誉称号。
唐朝有个猛将叫程咬金,他年轻时在瓦岗寨当土匪,后来归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就给他封了上柱国,这就相当于在长安城最热闹的朱雀大街给他立了个荣誉牌。
或许这位“混世魔王”退休后也会天天在酒肆吹牛说:“想当年老夫可是上柱国!”活脱脱一位古代版的胡同大爷。
宋朝以后,上柱国这个称号就像过季的萝卜,越来越不值钱。到了明清时期,上柱国彻底成了压箱底的老古董。甚至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虚职,或者在功勋贵族死后才会追认。
然而,“柱国”原本为国都之意,上柱国就相当于保卫国都的武官。在战国时期楚国、赵国都有此官职,地位在令尹、相国之下,身份地位甚为尊崇。
上柱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原义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所以后来上柱国一词自然就会被引申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不管时世怎么变迁,上柱国都基本上是拥有功勋的高级将领,而不是文官。能被封为上柱国的人,大多都意味着拥有极大的功勋。
来源:灾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