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禹锡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才学出众。贞元九年(793年),他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又登博学宏词科,开始步入仕途,任太子校书,后迁监察御史。在此期间,他与柳宗元、韩愈等交游,诗文往来,名声渐显。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其一生经历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年求学与入仕
刘禹锡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才学出众。贞元九年(793年),他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又登博学宏词科,开始步入仕途,任太子校书,后迁监察御史。在此期间,他与柳宗元、韩愈等交游,诗文往来,名声渐显。
参与永贞革新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即位,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积极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整顿财政等。但改革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仅持续了七个月便以失败告终。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途中又被贬为朗州司马。
朗州十年
在朗州,刘禹锡身处逆境却并未消沉,他深入民间,学习当地民歌,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如《竹枝词》等。其诗歌风格也在这一时期逐渐成熟,更加清新自然、豪迈奔放,同时作品中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多次迁谪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召回长安。但因作《玄都观桃花》一诗,触怒权贵,再次被贬为播州刺史,后经裴度等说情,改为连州刺史。此后,他又辗转夔州、和州等地任职。在各地任职期间,刘禹锡关心民生,积极推行一些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同时也继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晚年回京
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中。此后,他在长安、洛阳等地任职,与白居易、裴度等交往密切,相互唱和。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其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在唐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不易,求点赞,求关注。
来源:镜花水月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