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术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力量+柔韧+耐力)能减轻腰腿痛,提高功能与生活质量。
王加旭,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脊柱外科
话不多说,先上结论[1]
1. 术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力量+柔韧+耐力)能减轻腰腿痛,提高功能与生活质量。
2. 长期限制活动或长期佩戴腰围帮助不大,反而可能拖慢康复进度。
3. 尽早安全下床走动是可行的,虽然最佳时间因具体手术及病情而异,但越早启动越有利。
4. 居家锻练可行,但早期得到康复指导往往更稳妥、更高效。
5. 辅助康复(如针灸、放松训练、游泳)对康复有加成,但不是人人必需。
6. 不推荐把神经牵拉训练当“主菜”做神经松动训练,把卧床静养当康复。
术后康复怎么练?
(1)第1周:醒得早、动得稳
目标:防血栓、控疼痛、学会安全翻身与下床。
建议每天活动量如下:
1) 每小时坐起/站立/原地踏步2–3分钟;踝泵30次×3组;
2) 腹式呼吸:5分钟×2次;
3) 仰卧屈膝:10次×2组;
4) 臀桥训练(抬臀1–2秒):8–10次×2组;
5) 步行计步:第1天500–800步 →第2天1000–1300步 →第3天1500–1800步 →第4天2000–2300步 →第5天2500–2800步 →第6天3000–3300步 →第7天≥3500步。
注意避免:久坐>30分钟不变换体位;深弯腰、扭转、提重物。
(2)第2–6周:功能回归与“核心稳”
目标:日常自理、耐力恢复、建立腰-骨盆-髋稳定。
建议每周4–5天(隔天练):
1) 有氧:适度快走20–30分钟;
2) 力量/稳定:轻度后伸(麦肯基风格,疼痛耐受程度内),Bird-dog(四点跪伸对侧臂腿),臀桥训练(逐步延长保持至5–10秒),每项2–3组×8–12次;
3) 柔韧:腘绳肌、髋屈肌温和拉伸,各20–30秒×3;
4) 工作回归(供参考,听从术者意见微调):坐班/轻体力者,2–3周分段返岗(25%工时→50%工时→75%工时),长时间坐姿者,每30分钟起身活动2–3分钟。
注意避免:一次性提举>5–7kg物品;“弯腰+扭转+提重”三连。
(3)第6–12周:力量与耐力进阶
目标:进一步减痛、提力量、改善耐力与信心。
1) 抗阻训练:靠墙半蹲、登台阶、硬拉入门式(轻壶铃/弹力带,保持脊柱中立);
2) 背伸力量:罗马椅/俯身后伸的低角度、低负荷版本(腿、坐骨无放射痛可适度加量);
3) 有氧运动:快走/椭圆机/游泳30–40分钟;
4) 返回慢跑/球类:通常≥8–10周、疼痛与控制稳定后再评估。
注意避免:一次性提举超过体重10%的物品,超负荷锻炼。
(4)3个月后:逐渐回归喜好运动-恢复自信
周计划 = 力量(全身)2–3次/周 + 有氧150–300分钟/周
注意避免:长时间高负荷扭转冲击;逐步暴露、渐进超负荷。
锻炼期间,痛感为2–3分可继续,4–5分需降量改型,≥6分停止,训练程度可自我把关。
温馨提示:术后康复按大多数患者的平均节奏,遇到术者个别禁忌从其医嘱
康复期间若出现如下表现,需立即就诊
1) 新发或加重的会阴麻木、尿潴留/失禁、粪失禁;
2) 双下肢进行性无力、走路明显不稳;
3) 发热>38.5°C、切口红肿渗液明显或撕裂样疼痛。
4) 任何疼痛急剧升级或与平日不同的神经症状也需尽快就医。
腰椎间盘术后物理治疗常见问答
问题一:术后疼痛是不是说明把腰练坏了?
不是的。安全范围内的轻度酸胀(2–3分)反而提示组织在适应负荷。疼痛≥6分、放射痛明显加重或持续>24–48小时不缓解才需要降量/暂停并咨询。
问题二:一定要做牵引吗?
牵引不是必需。现有研究并未显示牵引对术后恢复有稳定、可重复的额外好处,核心仍是主动运动+教育。
问题三:骑车、瑜伽、普拉提什么时候能做?
静态单车/椭圆机一般4–6周可尝试;瑜伽/普拉提建议8–12周后并避开大幅度前屈扭转,由浅入深。
写在最后
对每一位走过治疗阶段、迈向康复的患者,医生常说康复不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任务”,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定制专属的‘回归计划’,想要少走弯路,做好这四件事很关键。
把目标写清楚:减痛、返工、带娃、恢复跑步……不同目标=不同处方。
把进度量化:步数、组数、RPE(主观用力)、疼痛分。
把动作做“干净”:脊柱中立、呼吸配合、稳定优先于负荷。
把随访走完:1月、3月、6月节点随访和“参数调整”,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 Brotis A G, Kalogeras A, Spiliotopoulos T, et al. Physical therapies after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vidence synthesis from 55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and a total of 4,311 patients[J]. Brain Spine, 2025,5:104238.
来源:战支特色医学中心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