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9日,一网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一则视频,画面中拼接活动舞台背景,并配以“有两人被埋,救出一人……”等音频。
惊人的配音言论,大型活动现场人员较多,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网民点击观看。移花接木、掐头去尾、拼接视频……典型的造谣手段,所幸网民是机智的,纷纷@公安官方账号,举报该视频造谣,甚至有网民直接给“喜提拘留5天”的评论。
收到线索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经查,黄某亮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于3月29日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条编造合成的音视频信息,剪辑的视频画面有狗牯脑茶品鉴交易会现场舞台背景,并配以合成语音解说“有两人被埋,救出一人”等不实言论。视频浏览量达47.9万次,点赞998次,评论151次,收藏248次,分享87次。该虚假视频严重误导公众,扰乱网络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黄某亮故意发布虚假视频、散布谣言,已然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黄某亮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决定,并责令删除不实信息。
【网警小课堂】
移花接木网络谣言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造核心信息:移花接木类谣言常常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等核心信息进行改造,将旧闻改造成新鲜事,或将外埠事件改成本地事件,增加话题性。
2.强行狗尾续貂:通过拼接不同的过程与结果,改变事件的结局,制造匪夷所思的结局或未完待续的情节。
3.篡改通报内容:对官方通报内容进行篡改,改动核心语句,误导公众。
4.替代事主声明:编造事主的态度或声明,扭曲事实。
5.假借媒体招牌:引用“权威”媒体评论或把某媒体对A事件的评论放在B事件上,混淆视听。
6.编排“专家”观点:引用或编造专家观点,甚至附上不知来源的鉴定结论和意见,误导公众。
7.视频加料混剪:利用视频剪辑技术,将现场视频与未知来源的视频进行拼接,配以杜撰的文字或解说,制造误导。
认真做笔记
下次识别网络谣言的小聪明就是你!
拒绝“流量至上”,对于编造、传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予以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稿件来源 网安部门
编稿人 马琛
来源:西宁城北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