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代由杨衮的七位亲生子与养子杨继亮(俗称"老七郎八虎")组成;第二代则是杨继业的七个亲生儿子及其义子杨延顺(通称"七郎八虎");第三代则精选自杨家将"七郎八虎"后裔中最杰出的七人,并包含杨六郎的养子杨宗童(又称"第三代七郎八虎"或"少八郎")。
在杨家将的传承体系中,"七子八虎"共分三代。
首代由杨衮的七位亲生子与养子杨继亮(俗称"老七郎八虎")组成;第二代则是杨继业的七个亲生儿子及其义子杨延顺(通称"七郎八虎");第三代则精选自杨家将"七郎八虎"后裔中最杰出的七人,并包含杨六郎的养子杨宗童(又称"第三代七郎八虎"或"少八郎")。
这三代"七子八虎"的武艺造诣,究竟哪一代更为出众?
【杨家将第一代-七子八虎-】
《杨家将》中第一代英雄群体被称为"七子八虎",也被称作"老七郎八虎"或"火塘寨八虎"。
这个群体由火山王杨衮与其夫人金玉荣所生的七个儿子组成,他们分别名为阿康、阿孝、阿仁、阿义、阿忠、阿凯和阿业,正式姓名依次为杨继康、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忠、杨继凯和杨继业。
此外还包括一位养子阿亮(杨继亮),此人后来改名为高怀亮。
在杨家兄弟中,杨继康、杨继业和杨继亮三人的武功造诣最为出众,分别排行老大、老七和老八。
其余几位兄弟中,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以及杨继凯的武学修为也达到了一定水准,这四人分别位列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
杨衮在创建《杨家枪》这一武学体系时,考虑到"十二手绝命枪"杀伤力过强,最终仅选择传授给杨继康和杨继亮两人。
按照常理,杨继业原本也具备修习这十式绝技的资格,但由于他早已转攻刀法,最终未能获得这项传承。
杨继康最终选择在幽州城周边安家落户。
当孟良在幽州遭遇困境时,正是这位故人伸出援手给予协助。
杨继业选择放弃枪法改练刀术,根源在于对父亲杨衮教学方式的不满。
每当传授精妙枪技时,杨衮总是优先教导八弟杨继亮,待其掌握后才传授其他兄弟。
这一做法源于杨衮与义子杨继亮先祖"白马银枪将"高思继的渊源——当年高思继曾代师传授杨衮枪法。
为报答这份恩情,杨衮在教导杨继亮时倾囊相授,且总是优先教授高阶枪术。
正因如此,杨继亮的枪术造诣远超其他兄弟便不足为奇。
在杨家兄弟中,杨继业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这位天资卓绝的武者最初修习杨家枪法时,造诣仅次于排行第八的阿亮。
然而发现父亲杨衮偏袒其他兄弟后,他愤然放弃枪术,转而向关羽后裔关大烈研习春秋刀法。
归家后偶然觅得先祖杨会所著《金刀谱》,他潜心钻研其中精要,将刀法修炼至人器合一的至高境界,最终在战场上获封"金刀杨无敌"的赫赫威名。
【杨家将第二代-七子八虎-】
《杨家将》中第二代核心人物被称为"七子八虎",这一称谓也作"七郎八虎"或"杨家将八杆枪",其典故出自"一把金刀八杆枪"的说法。
该群体由金刀将杨继业与佘赛花夫妇所生的七个儿子组成,他们依次名为阿平、阿定、阿光、阿辉、阿德、阿昭和阿嗣,正式姓名分别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和杨延嗣。
此外还包括一位名为阿顺(杨延顺)的养子。
这八位将领皆是威震三军的杰出人物,特别是长子杨延平、第五子杨延德、第六子杨延昭以及第七子杨延嗣表现最为突出。
杨延平作为"少阳五将"之首,在《赵太祖三下南唐》时期就已崭露头角。
这位杨家将的长子最初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后来更受到赵太祖的亲自征召,在寿州战役中表现卓越。
当需要执行"取杜女血"这项关键任务时,孙真人对高君保、高君佩、郑印和冯茂四位将领都不甚满意,认为他们要么性格莽撞,要么处事不够谨慎,武艺方面也难以与杨大郎相提并论。
直到杨延平从后山赶来,孙真人才露出赞许的神情。
在《花家寨》寨主花解语的鼎力协助下,杨大郎圆满达成了孙真人交付的使命。
这位年轻将领凭借在南唐战场的卓越战功,获得了赵太祖的特别嘉奖。
更令人瞩目的是,太祖亲自为杨大郎与花解语主持了盛大的婚礼仪式,这场庆典在当时堪称绝无仅有。
杨延德作为杨家第五子,在武术造诣上展现出非凡天赋。
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类兵器武艺,皈依佛门后更独创出《五郎八卦棍》这一武学体系。
其武学成就与祖父火山王杨衮不相上下,由此在杨家将中确立了武学宗师的崇高地位。
杨延昭在杨家将中排行第六,其枪术造诣虽不及七弟杨七郎精湛,却兼具智慧与胆识。
他师从隐士任道安,深谙阵法攻守之道。
在与辽军统帅韩昌的交锋中,他独创性地部署五百头壮硕蛮牛组成牤牛阵,未损一兵便迫使敌军溃退六十余里。
凭借多次击败韩昌的战绩,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最终成为镇守边关、威名远播的三军统帅。
杨延嗣在杨家将中排行第七,其枪术造诣堪称众兄弟之首。
这位猛将手持丈八蛇矛,以惊人的臂力著称,每次出战都能令敌军闻风丧胆。
最令人称道的是他曾昼夜兼程奔赴幽州勤王,在未进饮食的情况下单枪匹马闯入辽军大营,连续突破四道城门防线。
这场惊世骇俗的战斗使其威名远播,自此成为辽兵最为忌惮的杨家将领。
【杨家将第三代-七子八虎-】
《杨家将》第三代传人中有"七子八虎"之称,也被称为"少八郎"或"第三代七郎八虎"。
这个英雄群体由杨宗保、杨宗勉、杨宗英、杨宗飖、杨宗峰、杨宗孝、杨宗原和杨宗童八人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前七位成员均为杨家嫡系血脉,继承了"七郎八虎"的优良血统;而排行第八的杨宗童身份特殊,乃是杨六郎所收养的义子。
这八位武者个个身手不凡,其中杨宗保、杨宗英、杨宗飖、杨宗峰和杨宗童五人尤为突出,他们的武学造诣明显高于其他人。
作为杨家将第四代的代表人物,杨宗保是杨六郎与柴郡主之子。
这位文武双全的将才在国子监求学期间,白天专注学业,夜间则勤练家传杨家枪法,展现出卓越的军事素养与文化修养。
在《杨家将》第四代传人中,杨宗英的武艺堪称顶尖水平。
能与他一较高下的,仅有杨四郎之子杨宗飖和杨宗峰这对兄弟。
杨宗峰是杨四郎与铁镜公主所生的孩子。
他与杨宗英既是同宗兄弟,又同出一门修行。
这源于二人的授业恩师——广成子和太乙真人,这两位仙长均位列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之列。
杨宗英曾与杨宗峰有过交锋,当时他目睹杨宗峰在溪涧边救下黄凤仙,二人行为亲昵。
杨宗英并不知晓黄凤仙已承诺杨宗峰要背叛天门阵,误以为杨宗峰受其蛊惑投靠了北国。
因此当杨宗峰前来认祖归宗时,杨宗英刻意阻挠,导致双方爆发冲突。
尽管最终澄清了误会,但从这场较量可以看出,二人看似实力相当,实际上杨宗英的武功略胜一筹。
杨宗童本是杨六郎的养子,其本名为任金童。
他的生父任炳任堂惠因相貌酷似杨六郎,被称为"银枪将"和"假六郎"。
幼年时,海空长老将其带上高山习武,这一去便是十余载。
正因如此,当任堂惠在云南昭通府代杨六郎赴死之际,这对父子始终未能重逢。
杨宗童离开山门后,遭到颜荣道人的蒙蔽,误信杨六郎是杀害父亲的凶手,于是拜入颜荣门下。
由于颜荣需要专心布置阵法,便将任金童送往海外,委托其师金璧峰传授武艺。
正因如此,杨宗童日后得以担任金童阵主将,并能在交战时用长戟重创韩昌,这些卓越的武艺成就都有其明确的师承渊源。
【三代-七子八虎-,哪一代更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三代"七子八虎"都具备非凡实力。
但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和第三代整体水平更为突出。
第一代中仅杨继康、杨继业和杨继亮三位成员武艺超群,而后两代所有成员的武功造诣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关于"七子八虎"这一武术流派,第二代与第三代传人中究竟哪一辈更具实力?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从客观分析来看,第三代"七子八虎"的竞技水平确实更为突出。
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两代"七子八虎"在选拔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代成员仅从杨继业的亲生儿子和义子中挑选,而第三代则将选拔范围扩大到"七郎八虎"的所有后代,包括义子,这种更广泛的选拔机制有助于发掘更优秀的武术人才。
在师承方面,第二代主要接受祖父火山王杨衮和父亲杨继业的指导,其中杨继业早年就精通杨家枪法;相比之下,第三代成员多拜在世外高人或近乎神仙境界的武学大师门下,这种高水平的师承关系自然能培养出更为出众的武艺。
通过对比《七子八虎》中第二代与第三代人物的实力差异可以得出明确结论。
以杨六郎与其义子杨宗童为例,评书中的正面交锋显示后者更具优势;同样,杨七郎与杨宗英、杨四郎与杨宗飖及杨宗峰之间的较量,都呈现出后代超越前代的趋势。
针对"三代'七子八虎',谁更强?"的疑问,根据现有证据分析,第三代成员整体实力明显优于第二代,而第二代又强于第一代。
【那么,三代-七子八虎-中,谁又是最强的那个人呢?】
这种判断基于多方面因素。
作为杨家将第二代"七子八虎"中实力最强的杨七郎之子,杨宗英在武学方面展现出非凡的资质。
其师承背景尤为显赫,拜在太乙真人门下,这意味着十二金仙中不是其师父就是其师叔伯。
即便是地位崇高的元始天尊,在常人眼中高不可攀,对他而言仅是授业恩师。
即便仅从师父、师叔伯或师尊处习得部分技艺,其实力也足以傲视群雄。
因此在比较这些人物时,可以明确得出杨宗英实力最强的结论。
#百家说史#
举报-反馈
来源:缤纷溪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