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烃类混合物分离是石油化学工业中的核心环节 之一,开发节能高效的烃类化合物分离技术对提高石化工业能效,实现低碳流程再造,助力“双碳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有机溶剂反渗透(OSRO)是一种新型的无相变膜分离技术,在液态烃类混合物的分离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是膜科学领
烃类混合物分离是石油化学工业中的核心环节 之一,开发节能高效的烃类化合物分离技术对提高石化工业能效,实现低碳流程再造,助力“双碳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有机溶剂反渗透(OSRO)是一种新型的无相变膜分离技术,在液态烃类混合物的分离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是膜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目前的聚合物膜材料在用于高粘度、多组分烃类混合物分离时存在渗透性低、选择性不足等关键挑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OSRO技术在烃类混合物分离中的实际应用。
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分子链编程策略,通过调控结构单元比例实现聚酰亚胺膜微孔结构的精准控制。以6FDA酸酐、3,5-二氨基苯甲酸(DABA)与2,4,6-三甲基-1,3-二氨基苯(DAM)为单体,通过改变DABA与DAM单体的比例合成一系列氟化聚酰亚胺。进一步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耦合热处理工艺成功制备了6FDA-DABA/DAM非对称膜。
图1 分子工程化设计非对称聚酰亚胺膜的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A)聚合物合成、相转化膜热处理、膜法烃类分离过程示意图。(B)聚合物的1H NMR谱图。(C)聚合物的DMA曲线。(D)相转化基膜与热处理膜的实物图与电镜图。(E)相转化基膜与热处理膜的慢速正电子湮灭R参数。(F)A4M0-M膜与A1M3-M膜的断面TEM图。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结果显示,6FDA-DABA/DAM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刚性单元DAM比例的增加而上升。正电子湮灭多普勒展宽谱(DBES)表明非对称膜皮层与致密膜具有相似的微孔结构,说明6FDA-DABA/DAM非对称膜分离层的孔结构源于聚合物的本征微孔结构。结果还指出,不同非对称膜皮层厚度在100-250 nm之间,有利于在保证烃类物质分离选择性的同时,实现透过物的高渗透性。
图3 分子链编程化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性能。(A)6FDA-DABA/DAM膜的溶剂渗透率;(B)溶剂渗透率与溶剂粘度的关系;(C)膜对甲苯中六苯基苯分子的截留率;(D)甲苯/TIPB分离因子;(E)膜的烷烃截留曲线;(F)膜对不同碳氢化合物的截留率。
分离性能测试表明,分子链编程化设计精确调变了6FDA-DABA/DAM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性能。由于含氟6FDA基团的存在,不同有机溶剂在膜中传输遵循孔流模型,渗透率与其粘度成反比关系,甲苯、己烷等烃类化合物具备高渗透率。随着分子链中DABA比例的增加,膜材料的选择性逐步增强,其甲苯/三异丙基苯(TIPB,204 Da)分离因子从1.7(A1M3-M膜)增加至7.2(A4M0-M膜),烷烃截留分子量从530 Da降低至350 Da,对其他烃类小分子(率同样增强。
图4 基于聚酰亚胺膜的烃类混合物膜分馏过程。(A)碳氢化合物二级膜分离示意图;(B)分离过程中煤油与石蜡组分的相对含量;(C)分离过程中膜渗透率变化;(D)进料液、一级滤出液、二级滤出液的气相色谱曲线;(E)进料液、一级滤出液、二级滤出液中煤油与石蜡组分的相对含量。
研究中选用了A4M0-M与A1M3-M膜模拟复杂烃类混合物体系的多级膜分馏过程,以5 wt%煤油与5 wt%液体石蜡的混合甲苯溶液为进料液。研究表明,一级过滤过程中A1M3-M膜能快速脱除混合物中的大分子量组分,随后在二级过滤过程中A4M0-M膜能够精确滤除体系中的十七烷等石蜡组分,保留十一烷、十二烷等煤油组分。经过二级膜分离过程,溶液中煤油的相对比例从50%富集到93%,表明了分子链编程设计的聚酰亚胺膜在烃类混合物膜分馏过程中的应用潜力。
该研究揭示了分子链编程对聚酰亚胺膜微孔结构与渗透选择性的调变机制,为下一代高性能烃类混合物分离膜的按需设计与可控制备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进一步探索该类聚酰亚胺膜材料的构效关系,并开发非对称OSRO膜的规模化制备工艺,推动该技术在烃类混合物分离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