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案例 | 只需一年硕士,这所商学院给了最理想答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7:56 1

摘要:假如从申请初期,就一门心思地扑在某个特定项目上,文书改了又改,结果却没收到offer,应该整个人都会十分泄气,进而失去申请其他项目的动力吧?不瞒大家,Jason学员的申请季就不是那么如履平地,恰好经历了以上形容的事情,但很快Smart和PH团队站了出来,“之后

假如从申请初期,就一门心思地扑在某个特定项目上,文书改了又改,结果却没收到offer,应该整个人都会十分泄气,进而失去申请其他项目的动力吧?不瞒大家,Jason学员的申请季就不是那么如履平地,恰好经历了以上形容的事情,但很快Smart和PH团队站了出来,“之后的项目也很适合你,坚持做完才能有更多选择”,在文书导师高效率的配合+单独辅导之后,他一步步重新拾起自信,最终收获了CBS MSAFA等多个顶尖offer!

姓名:Jason

即将要去:CBS MSAFA

高中:张家港常青藤实验中学国际部

本科:NYU

专业:Finance

Overall GPA:3.90

GRE/GMAT:336

申请研究生获得的所有offer:CBS MSAFA, Columbia OR, UChicago Booth MiF, Cornell MiM

实习经历:两段外资银行(一个s&T 一个mkt analyst),一段三中一华,一段ER

访谈正式开始

当时我是听到几位同学之前选择了PH留学,合作下来都体验不错,结果也好,于是我就先跟Smart老师聊了下。他作为金融方向的部长,给了我很多针对性很强的建议。因为我当时的summer intern是有几率拿到return offer的,而这个offer的要求就是我去多读一年书。所以我申研就因为这个前提,要申1年的项目。Smart也很实诚地给我解释了适合我需求的项目选择相对少点,但也能申。我觉得印象很好,就选择了PH留学。

PH留学 x NYU学员案例:

案例 | T同学,25届,HKUST-Yale M2M

案例 | Joseph,25届,UCLA MSBA

案例 | L同学,25届,MIT MFin(上纽)

案例 | Rain,25届,Stanford MS&E(上纽)

案例 | H同学,25届,MIT MFin

案例 | Rena,25届,Yale MSCS 1-year

案例 | Oscar,25届,CMU MSCF

案例 | Maggie,25届,HEC-Yale M2M

案例 | Louis,25届, MIT BA

案例 | Daisy,25届,Oxford MFE

案例 | E同学,25届,CMU MCDS(上纽)

案例 | Annie,25届,GT IO Psychology PhD

案例 | James,24届,CBS MSFE(上纽)

案例 | Alice,24届,剑桥金融

案例 | L同学,24届,MIT MFin

案例 | Ami,24届,MIT BA

案例 | Richard,24届,Stanford MSCS

案例 | Kate,24届,Oxford MFE

案例 | Stella,24届,MIT MFin

案例 | Chen,24届,Stanford MS&E

案例 | Chris,24届,MIT MFin

案例 | Cerina,24届,Princeton MFin

案例 | T同学,24届,CBS MSFE

案例 | Pierce,24届,Yale 2-Year MSCS

案例 | Jerry,24届,Columbia MSDS

案例 | David,24届,Harvard MPH

案例 | Sasa,24届,Oxford MFE

案例 | Jack,24届,UChicago MiF

案例 | Lily,24届,CBS MSAFA

案例 | E Zhang,24届,Yale AM

案例 | Vivian,24届,Yale Biostatistics

案例 | Avery,24届,Yale Stats&DS

案例 | C.C,24届,CMU MSCF(上纽)

案例 | Lesley,24届,UPenn CIS

案例 | Irene,24届,Oxford MFE(上纽)

案例 | Owen,23届,NYU DS

案例 | Eason,23届,MIT MFin

案例 | Estelle,23届,剑桥金融

案例 | Nat,23届,UW MSHCDE

案例 | Annita,23届,UPenn DS

案例 | TIan,23届,Cornell Tech MSIS(上纽)

案例 | Oliver,23届,Oxford MFE

案例 | Kaka,23届,Yale-HKUST M2M

案例 | Selena,23届,Oxford MFE

案例 | Grace,23届,Stanford Stat-DS

案例 | Rachel,23届,USC BA

案例 | Maggie,23届,UCB MFE

案例 | Kira,23届,Northwestern MSiA

案例 | IW,23届,Oxford MFE

案例 | Luna,23届,剑桥管理

案例 | Arlen,23届,NYU DS

案例 | Lavender,23届,CBS MSAFA

案例 | Amy,23届,Yale Silver Scholars

案例 | Jenny,22届,Yale AM

案例 | Maggie,22届,MIT MFin

案例 | Gavin,22届,Columbia BA

案例 | Stephanie,22届,CBS MSFE

案例 | Jewel,22届,Cambridge FE

案例 | May,22届,MIT MFin

案例 | Evon,22届,CBS MSM

案例 | Xiwen,22届,Columbia MFE

案例 | LG,21届,CMU MISM

案例 | Tianyi,21届,LBS MFA

案例 | Bill,21届,Northwestern MSiA

案例 | John,21届,Brown CS

案例 | LM,21届,Yale AM

案例 | Boyce,21届,哥大金数

案例 | Amy,21届,Harvard LDIT

案例 | Tanya,21届,NYU,Math PhD

案例 | ZL,21届,CMU MSCF

案例 | Samuel,21届,NYU DS PHD(上纽)

案例 | Olivia,21届,CMU MCDS

案例 | Coco,21届,MIT MFin

案例 | October,21届,NYU DS

案例 | Kelly,21届,LBS MFA

案例 | Steve,21届,CBS MSAFA

案例 | Iris,20届,Oxford MFE

案例 | Tony,20届,UIUC CS(上纽)

案例 | Joy,20届,UIUC CS(上纽)

案例 | Freya,20届,CMU MCDS(上纽)

案例 | Jack,20届,MIT MFin

案例 | Maggie,20届,Columbia BA

案例 | David,20届,Northwestern MSiA

案例 | Zhihao,19届,MIT MFin

案例 | Ruochen,19届,Harvard DS

案例 | Alec,19届,CMU MSCF

初期就是Smart给了我不少战略大方向上的建议,让我从整体的视角上先清楚地认识到我这个申研策略是什么样的。包括给我分配很专业负责的班主任和文书导师。我的班主任是Z老师,后续选项目时候的很多细节都是她来给我提供的,我结合她propose的那些项目,后续定了一些下来。文书导师也是非常负责任的,由于我选校有点纠结,最后定下来的时间其实有点紧的。她一直很responsive,一路帮助我完善文书之类的。后续针对哥大CBS的材料PH也给我额外安排了一位该项目出身的D导师来给我单独辅导了下,也是给我改得非常认真。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申研这个事儿还是很需要看自身和项目的match的,不要太一厢情愿。比如我因为是需要读一个一年的program,所以就非常想去Yale AM这个项目,自己研究下来认为非常非常合适。申请初期我也是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去打磨这个项目的文书,一门心思就想去这个项目,但确实不巧没申上,当时我一下子就有点泄气了,对后续的申请没了动力。但Smart老师当时也是帮我仔细分析,给我解释说之后的几个项目也有很合适我的,还是要坚持做完申请才能多点选择。最后也确实拿了几个不错的offer,回过头来感叹申研这个事儿还是要从长计议,并且接受一些不确定性的。最后我和我家人也都是挺满意CBS这个项目的了。

►问:在申请过程中,PH留学是如何帮你确定专业选择、选校目标的?

我跟Smart部长聊了不少选校相关,让我对我的竞争力和目标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再和班主任聊了三次左右,定下了一版选校列表。看最后的命中率来说,难度安排的就很合理。

简历方面其实大改的不多,我这个专业方向的求职简历和申研简历要求重合度较高。期间是一位学姐帮我针对耶鲁项目润色了下简历,她很清楚这个项目很看重申请者的quant背景及能力,于是帮我去掉了一些社团活动的篇幅,加进去了一两个quantitative model的科研项目,让我的这份简历跟项目的匹配度更高些。后续的导师也认为这版简历完成度就很高,我就沿用下去了。

当时因为我真的很想去Yale AM,甚至暑期我就开始写了,一直改到提交。后续虽然一度动力不足,但是Smart这个时候针对我余下几个项目找了两三位对应master出身的导师,分别给我讲了那几个项目的具体风格和prefer的申请者画像,给了我很多insights,让我更清楚地去审视自己跟那些项目的匹配度。

除了CBS之外,芝加哥的项目我也是拿到了面试,PH这边给到的面经题库都很完整,给我mock的导师也都是这些项目的直系学长姐。辅导下来的效果都是挺不错的,每一位都很认真很supportive。

►问:当时申请的dream program是什么?在众多offer中为什么选择了现在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优点和缺点各有什么?

其实Yale AM对我来说不完全算是dream program,是我申请初期个人觉得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当然随着后续项目的文书撰写和递交,跟好几位导师都聊过之后,我对于CBS MSAFA的印象也是非常好的,业界内的认可度以及地理位置都是极好的。当然我也有稍微纠结过芝加哥Booth的MFin,因为也有朋友在那个项目读。但哥大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底蕴确实还是更胜一筹,我自己本科在纽约四年也是觉得挺适应的,于是还是选择了MSAFA。

推荐信这些挺顺利的,毕竟我GPA还是比较高的,问了几位老师简单沟通过后,他们都挺乐意给我推荐的。实习那边也是我的带教老师对我认可度不错,很自然地答应了。

经历过一整个申请季之后,我想给后来人们一些建议。首先一个是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规划申研,尤其是选校策略上要做的全面一些,如果像我早期那样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实不是很合理的申研心态,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去拥抱不确定性。

另外一个是面试的能力需要提前训练,我自己因为实习比较多,接触过的面试也比较多,所以应付起研究生面试就还比较得心应手。但不少同学们申研之前面试经历不多,所以容易发挥不好会,或者口头表达能力跟不上,这个建议大家也是早点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及商科的面试可以准备一些比较体现个人性格的点,这个可以加深面试官对你的印象和了解。

最后就是PH这边给我辅导下来的体验确实是不错,一方面为了我很想冲耶鲁的想法是鼓励为主,文书导师和班主任都是全力帮助我。另一方面冲刺没冲上的情况下,给我后续的安排和辅导也是很专业到位的,还是帮我录取到了很好的哥大项目。很感谢几位老师的付出,申请季有靠山、有指引的感觉还是很踏实的。

来自PH的祝福:
Jason因为申请前就确定了大四的实习且很大概率能拿return,所以对于要申请的项目的开学时间,时长,毕业时间等都卡的比较死,加上对于master的课程设置是否match也要求比较高,在项目选择上很谨慎和严格,申请的项目都是很适合自己的。除此之外,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的规划都很明确,在申请中每一步也都是提前完成,效率非常高。在很多学生还在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时,Jason本科阶段就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努力,结果自然不会差,优秀!很开心Jason能拿到自己理想的offer,祝你前程似锦,未来都是坦途!

来源:蕴涵教育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