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类内容的助推下,今天的短剧推广几乎成为了网友们眼中“兼职界的MVP”。仿佛我们今天下定决心注册账号,下个月就能实现自己经济自由、睡后收入暴涨的愿望。
“0基础宝妈日赚2000+”
“有手就行,睡后收入真的太香了!”
“靠兼职短剧推广赚到钱后,我连正职都不想做了。”
在这类内容的助推下,今天的短剧推广几乎成为了网友们眼中“兼职界的MVP”。仿佛我们今天下定决心注册账号,下个月就能实现自己经济自由、睡后收入暴涨的愿望。
可事实,真和网友们想象的一样吗?
兼职短剧推广真的靠谱吗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高达6.62亿,使用率为59.7%,较上半年提升7.3个百分点。另在使用时长层面,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01分钟,已追平即时通讯。
《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同样显示,在2024年,我国的微短剧市场规模已高达505亿元。
在微短剧“吸睛又吸金”的市场背景下,“短剧推广”作为和其直接相关的商业概念,自然也博得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要打开社媒搜索“短剧推广”“短剧副业”等关键词,就能看到大量打着“进群拜师”“教程分享”等旗号的帖子。
更有趣的是,随着相关内容的广泛传播,短剧推广还在网上隐约有了成为“副业之王”的趋势,出现了诸多类似“0基础宝妈做短剧推广,成功日入2000+”的致富史诗。
那么问题就来了。
短剧推广这门生意真的靠谱吗?
通过延伸搜索,我们发现曾有记者主动添加推广导师询问相关事宜。值得注意的是,对方虽然通过了申请,并且利落地发来了相关课程,但内容里夹带的私货却将“只多不少”四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记者表示,教程里超一半的内容都是在推销价值980元的“超级玩家训练营”。
期间推广导师不仅声称付费后能享受“一对一答疑服务”“一键剪辑工具”“全套进阶课程”来帮助记者快速变现,还分享了大量微信转账截图、其他学员月入过万的例子来增强推销话术的说服力,大有一种“想要赚钱就必须先付费学习”的架势。
最强副业的背后是骗局本相
所谓短剧推广,就是指人们下载短剧后进行不同程度的二创剪辑,然后把这些内容和跳转链接发布到不同的APP上。只要有人被二创内容引导到专门的短剧平台并付费观看,推广者就能根据对方的充值金额拿到相应的佣金。
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短剧推广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不少坑。除上文“以身试险”记者外,还有不少受骗者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阿音的妈妈是在推销电话里得知“短剧推广”这门副业的。当时对方不仅用“足不出户赚大钱”的概念抛出了大饼,还借助“3天免费体验课”的诱饵成功让音妈咬了钩。
但问题是什么呢?
合同中承诺的“相关素材授权+课程服务”几乎没有价值,因为现在的短剧出品方会和视频平台合作,将素材免费授权给任何想参与推广的人。而这也就意味着,掏了4880元的音妈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有效指导,还因为信息差的存在成为了机构的收割对象。
在故事的最后,忙活了一个月的音妈发现只有两位粉丝通过自己购买了29.9元的短剧套餐,近5000元的投入仅换来了47.84元的收益。(按照合同规定,推广收益为“套餐金额的80%”)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事后音妈的账号还因为涉嫌“搬运”惨遭举报,导致她之前的付出精力全部打了水漂。
对此时的音妈而言。
坏消息是账号被举报了,她的短剧推广梦就此破碎;好消息是账号被举报了,她误打误撞躲开了机构后续的收割计划。
是的,短剧推广背后的陷阱是“套娃式”的。
倘若音妈的账号没有出现异常,那么还有“养号教程”“起号教程”“引流服务”等各种千奇百怪,各种号称能提升账号吸引力的付费教程等着她。只要音妈一天没识破机构“小白收割机”的真实面目,她就会被对方以指导教学之名多收割一天。
短剧推广骗局的本质是什么
截止到4月9日15时,在黑猫投诉上输入“短剧推广”共可发现1100条投诉内容。
在理由层面,话术诱导消费者付款、诱导消费者购买短剧授权、诱导消费者付费购买代理权限等均为常见理由。
谈及此事,曾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短剧推广骗局的本质,就是“裂变”二字。
“因为(初期课程)是免费的,所以说“人头”非常好拉。钱你肯定是赚不到,但是号肯定会被封,当你的号被封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他也会教你怎么去拉人头,你也只能这样做才能赚到钱,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所谓的短剧推广根本就是个幌子。”
时至今日,短剧推广的衍生骗局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商业闭环。
即:免费课程吸引小白→授权费、工具费、服务费进行套娃收割→诱导用户发展下线,用以增加骗局活性。
在这个过程中,推广者、机构往往会刻意淡化行业壁垒,隐瞒入行需要专业背景知识的真相。当客户意识到不对劲时,他们则会用“你要坚持”“没有爆的原因是你发得还不够多”等话术来打着“量变引起质变”的幌子同客户周旋,进而将起号失败、收益不足的原因反推给客户,让他们认为自己推广失败的原因是“我还不够努力”。
为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一些所谓的利用短视频制作创业的虚假宣传,它可能包含了包括诈骗罪在内的刑事犯罪,他根本没有这样的资质,他谎称有这样的能力。他骗取的金额比较大、主观恶意比较高的话,可能涉及虚假广告罪和诈骗罪的范畴。”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用兼职来扩张自己的收入来源,为自己的资金链提供额外的保障。
虽说这种想法十分值得提倡,但还请大家记住“向淘金客卖铲子”这条吸金路会在各种商业故事和骗局里出现。我们千万不要被骗子利用自己“兼职增收”的急切心理,成为他们的收割对象。
参考:
极目新闻:“零基础月入过万”的短剧推广成“最强副业”?实为骗局!
工人日报:微短剧推广成“最强副业”,能赚钱还是被骗钱?
新京报评论:零基础月入过万,平台不能给短剧推广骗局“放水”|新京报快评
来源:互联网那些事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