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抖音美妆品牌GMV榜单中,韩束以7.25亿GMV的惊人战绩再次登顶,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第二、三名的总和。TOP10品牌中,国货品牌豪取六席,珀莱雅、自然堂、百雀羚紧随其后,形成国货包围国际品牌的态势。
2025年8月,抖音美妆品牌GMV榜单中,韩束以7.25亿GMV的惊人战绩再次登顶,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第二、三名的总和。TOP10品牌中,国货品牌豪取六席,珀莱雅、自然堂、百雀羚紧随其后,形成国货包围国际品牌的态势。
韩束一路狂飙,母公司上美股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3%,净利润猛增34.7%,国内销售额仅次于珀莱雅。
与此同时,美妆巨头雅诗兰黛则持续下滑。8月20日晚间,雅诗兰黛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5财年Q4及全年业绩报告。其净销售额为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净利润同比暴跌390%,从上一年的盈利3.9亿美元变为亏损11.33亿美元。股价从2022年的374美元高点暴跌至91美元。
这场较量远非数字游戏那么简单。背后是两种品牌哲学、两套营销体系、两种用户对话方式的终极对决。
当雅诗兰黛还在为线下专柜客流减少而苦恼时,韩束已经在抖音上打造了自己的流量帝国:品牌自营单月贡献了73.31%的GMV,官方店铺账号甚至超越了头部主播的带货能力。
这场变革背后,是渠道、营销、产品体系的全面重构。Z世代消费者不再为国际大牌的光环买单,他们要成分、要效果、要性价比,更要与品牌平起平坐的对话权。
美妆押宝抖音
一场豪掷30亿的流量游戏
2024年,上美股份在营销及推广方面的开支高达33.17亿元,暴增90%以上。这笔巨额投入,大部分流向了抖音平台。
韩束的抖音策略极为精准:将店铺账号打造成"新头部主播账号"。不同于大部分美妆品牌与头部达人合作,韩束对品牌自营进行深度聚焦。
仅在8月,品牌自营贡献了73.31%的GMV,约5.66亿元。这部分销售额完全由韩束自己掌控,这意味着它不再依赖外部达人,而是构建了属于品牌自己的流量王国。
9月10日上午同一时间,在抖音开播的韩束自营直播间数量已经超过30个,对比榜单第二的珀莱雅,这一数据是10+。
这些直播间没有达人,没有明星和知名主播,清一色都是训练有素的品牌主播,专业的打光、夸张的美颜、高清的虚拟背景、琳琅满目的产品和福利露出,高节奏的话术每一分钟都在激情催单。
在「韩束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里,七夕刚过就开始了中秋+23周年的双节庆礼,不放过每一个日常脚本。1253万的品牌粉丝、路径完整的会员和私域机制,专业主播+韩束电商总监徐总的双主播搭配,一个负责产品介绍和催单,一个负责提供品牌福利,没有大主播的激情剧本,但也是套路满满。
纯投流+卖货逻辑,不需要红人加持,也不需要讲故事,把品牌自播做到极致。
一套399元的经典红蛮腰套装卖了713.4万套。
8月抖音美妆类目GMV超5000万元的热销SPU共有7个,而这款韩束红蛮腰环六肽套装则是本月唯一破亿的SPU。
不仅是直播间,无论是商城推荐、频道搜索还是购物车推荐等,均能看到韩束的推广。即便是搜索珀莱雅直播间,也能看到大量韩束直播间的推荐。
高投入也带来高风险。数据显示,韩束在今年4月的27场直播中,场均观看人数76.2万,背后是足足1753条直播引流广告的投流。这种高投流模式能否持续,也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国货崛起
是实力爆发还是流量幻想?
国货美妆是真正崛起,还是仅仅抓住了渠道红利?
2025年8月,抖音美妆TOP10品牌中国货占据六席,GMV合计超过18亿元。珀莱雅、自然堂、百雀羚、谷雨等品牌均表现出色,整体同比增长率惊人。
这种爆发并非偶然。2023年,国产化妆品线上市场份额已达56.7%,首次超越国际品牌。韩束自2023年8月至今,已蝉联抖音美妆榜首22个月。
这背后既有成分党的胜利,也有国货品牌的价格优势和文化共鸣优势。
但危机也已然显现。韩束在抖音的复购率从2023年的24%~28%降至18%~22%,表明用户忠诚度建设不足。高营销投入占比(近50%)也让人质疑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韩束高投流的广告内容是高同质化的。当受众在14天内接收超过7次同主题的广告时,记忆唤醒指数将衰减到80%。
不难看出,与头部主播自带流量不一样,韩束、雅诗兰黛、珀莱雅等品牌自营直播间的流量均来自巨额的平台投流。
今年4月,在一众大主播光环下,闯入带货榜前10的韩束官方旗舰店投流广告数量是1753,而在前10开外的雅诗兰黛、珀莱雅则分别是149条和601条。
这暴露出抖品牌模式的核心问题:人流来自于广告购买而非自然流量的积累。一旦缺乏高额营销投入,流量帝国便随之崩塌。
有业内人士告诉弯弓,韩束在抖音的投流比是1:1.8.
从广告投放素材到直播间话术,不断的重复或许能够带来一次冲动消费,但却难以形成品牌优势认知和复购。
下降的复购率、过高的销售费用、相对不高的毛利率以及对单一品牌依赖导致的低抗风险能力,都有可能在未来的财报里生长成泡沫破碎后的一个个窟窿。
去掉平台打造的流量幻想,企业的增长最终仍然要回到品牌建设与长效持续的私域运营之中。
大牌失速
雅诗兰黛为何节节败退?
雅诗兰黛的困境,代表了一代国际美妆巨头的集体迷茫。
这种溃败源于多重因素。
过去三十年,国际美妆品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美妆神学体系:欧洲实验室、神秘成分、大师调配、奢华体验。这套体系依靠信息不对称和距离感美学维持其神圣性。
雅诗兰黛们相信,美是一种需要攀登才能到达的殿堂。他们用高端商场专柜、精美包装和遥不可及的代言人,精心维系着这种造神运动。
然而Z世代的消费者不再吃这一套。他们在B站学习成分分析,在小红书研究配方体系,他们相信数据而非广告,信任博主而非明星。美妆神坛正在被理性主义摧毁。
年轻人不再为华丽的品牌故事买单,他们要的是‘效果可见’的实在价值。
最核心的,其实是渠道权力的转移。
渠道权力的转移剧烈且不可逆转。
雅诗兰黛的渠道体系建立在高端百货专柜基础上。截至2024年底,其在中国拥有约300个专柜,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商场。这种渠道模式曾经是品牌形象的保证,如今却成为沉重负担。
更致命的是,雅诗兰黛的线上转型步履维艰。为避免冲击线下渠道,他们采取差异化产品策略或价格保护策略,结果是在两个渠道都未能形成合力。
反观韩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渠道策略:全域运营,多平台协同。
在抖音,韩束不仅卖货,更构建了完整的内容生态,在线下渠道的选择上也更为灵活。不进高端商场拼位置,而是选择购物中心店、美妆集合店等更轻量级的渠道模式,单店投入较传统专柜极大下降。
用户之战
美妆行业将向何方?
有人说,抖音已经成为美妆品牌的唯一出路。
在弯弓提出的「品牌五力增长模型」中,产品、渠道、内容、用户、数据始终作为品牌的基底牢牢支撑起品牌的核心增长,万变不出其宗。
渠道多元化已成必然趋势。抖品牌的崛起就是渠道变局的典型。除此外,韩束也在布局全域运营:线上天猫、京东、快手多平台拓展,线下与屈臣氏等合作设立"抗衰体验专区"。2024年,韩束线下网点逆势增长至1.8万个,复购率提升至35%。
产品力建设必是终极战场。上美股份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1.7%,设立"韩束转化医学基金",构建"产学研医"生态。智慧工厂投产实现200万瓶/日产能。
国际化突破是国货品牌的必经之路。韩束已在东南亚、中东布局跨境电商,计划2025年进入日韩市场。但其国际影响力与欧莱雅(2024年销售额约3292亿元)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组织能力重构决定转型成败。对于中小品牌,韩束模式的可复制性有限。巨额营销投入(月均超1亿元)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筑起了高高的竞争壁垒。新品牌更可能的机会在于垂直细分领域:如newpage一页专注母婴护理,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46.3%。
美妆行业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的变革。
韩束在品牌发展初期,不仅在名字上蹭韩流,2010年还不惜重金邀请韩国明星崔智友当代言人。韩束从中尝到营销带来的甜头,随后几年又冠名综艺节目。在2013~2014年豪掷2.4亿元和5亿元强势冠名婚恋节目《非诚勿扰》,创下了当时中国电视史上的冠名费用纪录。
到了2020年,韩束走进新的营销渠道。上美CEO吕义雄曾谈及近来成功的八大方法论:
1、重兵抖音;
2、聚焦韩束;
3、聚焦韩束红;
4、聚焦韩束红礼盒;
5、全渠道统一价、统一利益点;
6、聚焦日销,而非大促;
7、只学习不模仿,走自己的路;
8、避开竞品,找自己的舒适区。
聚焦一词贯彻始终。直白,却不简单。
弯弓启示
韩束的登顶是渠道革命的胜利,但绝非终局。随着抖音流量红利消退,产品力、品牌力和用户忠诚度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雅诗兰黛的困境也不是定局。新任CEO Stéphane de La Faverie正推动改革,国际品牌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未来属于那些能够同时驾驭渠道变革、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的玩家。
美妆行业的多极竞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来源:弯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