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子脚被扎伤后,竟长出“癌中之王”!背后真相令人揪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22:49 1

摘要:那是去年的夏天,太阳毒辣得像要把地面烤化。王大姐在工地帮忙搬砖,脚底突然一阵刺痛——一根生锈的铁丝划破了她的后脚跟。她皱了下眉,随手撕了块纸巾按了按,心想:“没事,小伤口,忍忍就过去了。”

王大姐从没想过,那个在工地上不小心被铁丝扎了一下的脚底伤口,会让她差点失去性命。

那是去年的夏天,太阳毒辣得像要把地面烤化。王大姐在工地帮忙搬砖,脚底突然一阵刺痛——一根生锈的铁丝划破了她的后脚跟。她皱了下眉,随手撕了块纸巾按了按,心想:“没事,小伤口,忍忍就过去了。”

可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个小伤口仍然不肯“毕业”。不仅没结痂,好像还越来越“倔”,偶尔还渗点血。王大姐买了点药膏擦,心里安慰自己:“老年人嘛,恢复慢点很正常。”

直到半年后,伤口中央冒出了一个硬邦邦的“小肉球”,走路像踩在针尖上,疼得她直咧嘴。那天,她终于撑不住,去医院挂了号。

医生摸了摸她脚底那个3×4厘米的肉疙瘩,皱起了眉——他怀疑这是恶性黑色素瘤,一种恶名昭著的“癌中之王”。

手术、病理……证实了医生的担心。幸运的是,虽然王大姐拖了很久,但肿瘤尚未大范围转移。她接受了切除手术,还进行了皮瓣修复。
在医生办公室,她忍不住问了句:“医生,以前我也摔过、扎过,伤口没痊愈过这么久,这次怎么就成了癌?”

医生叹了口气:“因为你这次遇到的,是肢端型黑色素瘤——它来得很隐蔽,却比你想象的要致命。”

提起“癌症”,大多数人会想到肺癌、胃癌、乳腺癌,但鲜有人意识到黑色素瘤的可怕——它的恶性程度和转移能力,在所有实体瘤中几乎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它发展快:早期还只是皮肤上的一颗小痣,后期可能在几个月内就全身转移。它转移早:常常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它就已经潜伏进淋巴、肺、肝、脑。它致死率高:由于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总体五年生存率,远低于欧美。

而对中国人来说,最常见的类型,是肢端型黑色素瘤——往往出现在手掌、脚底、指甲下。这也是王大姐患病的类型。

根据《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
我国**51%**的黑色素瘤患者属于肢端型,其中足底黑色素瘤占了接近一半。

为什么中国人更容易长在脚底?
因为东方人皮肤黑色素分布特点,加上很多人长时间穿鞋、干体力活,脚底处于反复摩擦、外伤、慢性刺激的环境——这就像不断“敲打”黑色素细胞,增加了它们恶变的风险。

你可能要问:外伤怎么会变成癌?难道所有的伤口都有风险吗?

答案是——不是所有伤口都会癌变,但长期不愈、反复刺激的伤口,确实可能成为肿瘤的土壤。

医生解释,黑色素细胞原本是无害的——它们负责生产黑色素,抵御紫外线伤害。但当外伤造成皮肤长期发炎、愈合失败,局部细胞就会陷入一种“高压力、高代谢”的状态,有时会出现DNA损伤,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一步步走向恶变。

尤其是在足底、指甲下这些平时不容易观察的地方,如果伤口一直不好,甚至出现以下变化,你就必须高度怀疑:

颜色加深或变得不均匀(黑、灰、棕、蓝色交杂)边界不规则,向外扩张表面溃烂、渗液、出血局部发硬、隆起

记住一句话:任何超过一个月没有愈合的伤口,都值得去医院查个病理。

肢端型黑色素瘤早期很容易被忽视,主要有几个原因:

不痛不痒
很多人以为肿瘤会痛,但黑色素瘤早期几乎没有感觉,就像皮肤表面的“色块”或平滑小结节。容易和“鸡眼、脚茧”混淆
特别是在脚底,很多患者以为是磨出的茧子,自己动手修脚或贴鸡眼贴,结果一拖再拖。部位隐蔽
足底、指甲下不易观察,等到发现颜色变深或破溃,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初期生长缓慢
肢端型黑色素瘤前期可能几年都没大变化,但一旦进入“加速期”,扩散速度惊人。

美国皮肤病学会提出的ABCD法则是一种简单的自检方法:

A(Asymmetry)不对称:痣的左右两半形状不一致。B(Border)边界不规则:边缘呈锯齿状、模糊不清。C(Color)颜色异常:颜色不均,有多种色素交杂。D(Diameter)直径增大:直径大于6毫米,或短时间明显变大。

如果你发现自己脚底或手掌的斑/痣符合以上特征,不要犹豫——去医院做皮肤镜检查、必要时做穿刺或切除活检。

黑色素瘤的治疗核心有三个字:早期切

广泛切除
对早期皮肤黑色素瘤,首选方案是广泛切除+病理确认,切除范围一般比肿瘤大出1-2厘米。淋巴评估
如果病变深入真皮或伴有临床淋巴结肿大,医生会建议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提早发现转移。靶向和免疫治疗
对于BRAF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可用靶向药(如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单抗)也是近年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突破。终身随访
黑色素瘤有复发和转移倾向,术后需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包括皮肤、淋巴、影像学检查。

王大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久不愈合的伤口
它可能只是迟缓的皮肤修复,也可能在默默孕育着“癌中之王”。

黑色素瘤可怕,但它也是少数在早期彻底切除后能接近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前提是你得早点发现它。

所以,从今天开始,多留意你的脚底和手——哪怕只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黑点;也不要让“忍一忍、扛一扛”变成把命交给肿瘤的借口。


你身边有没有“拖延看病”最后酿成大祸的例子?你做过“痣的自检”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更多人警惕这种隐形杀手。

参考资料: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2021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elanoma, 2024Balch CM et al. "Cutaneous Melanom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Natl Compr Canc Netw.张力,等. 中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疗指南.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来源:呵护健康卞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