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美芯片制裁,中国商务部出手!这场科技战中方有信心突破封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22:18 1

摘要:难免会有声音觉得,中国商务部这次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针对集成电路歧视措施反制,顶多是次常规贸易应对,谈不上“战略反攻”.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难免会有声音觉得,中国商务部这次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针对集成电路歧视措施反制,顶多是次常规贸易应对,谈不上“战略反攻”.

毕竟过去中美贸易摩擦也不少,每次似乎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没必要拔高到战略层面。

但要是沉下心梳理这七年的脉络就会发现,这事儿还真不是“就事论事”,七年前美国拿芯片当武器时,咱们在材料、设计、制造上处处被动,只能先收缩防线。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微5nm刻蚀机破了ASML的壁垒,长江存储232层3D NAND闪存良率超美光,中芯国际N+2工艺能做出接近7nm的芯片。

这三大战场都站稳了脚跟,才敢用WTO框架内的合法工具,把美国《芯片法案》的歧视条款摆到国际规则的“审判台”上。

这就像打仗,得先有守住阵地的实力,才能谈反击,不然光喊“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有人疑惑,中国AI芯片自给率从12%涨到48%,看着涨幅大,会不会是“低端凑数”?

毕竟高端芯片的技术复杂度摆在那儿,说不定只是中低端芯片占比高,高端还得靠进口。

这话有一定道理,高端芯片确实还需要时间突破,但不能忽视两个关键,一是增速,三年涨36个百分点,每月还能涨2%,这不是“堆量”能实现的。

要是性能不达标,东南亚数据中心凭啥43%都买华为昇腾芯片?

二是硬实力,华为昇腾910B能比肩英伟达A100,这可是AI领域的“硬通货”,能在高端赛道跟上头部玩家,就说明不是只守着低端市场,而是真在一点点夺回主动权。

换个审视维度,军事科技强调“成本优势”,会不会是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比如歼-35与攻击-11的“忠诚僚机”体系成本是F-35机队的三分之一,会不会战力也打了折扣。

但从珠海航展的公开信息看,这套体系能实现协同作战,高超音速导弹还突破了10马赫,美国现有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052D驱逐舰成本不到伯克级的三分之一,可战力能对标,这不是“做不出贵的”,而是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

长期下来,美国“航母外交”的经济基础根本耗不起,这种“效费比碾压”,才是真正的战略威慑。

谁还记得当年台积电断供后,海思麒麟芯片停产的遗憾,这七年里华为把年营收15%砸进研发,不是轻飘飘的数字,是真金白银的“压强式投入”。

这七年里全国累计投了1.4万亿在芯片研发,中微的工程师在实验室熬了多少夜,才突破ASML的5nm刻蚀机壁垒。

中芯国际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团队反复打磨方案,才让28nm工艺良率提升至99%。

中芯国际又怎么硬生生搞出N+2工艺,让芯片性能比肩台积电7nm,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是一群人在逆境里的“不服输”!

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通过验收,那是打破美国“10nm技术铁幕”的缺口,中国AI芯片自给率每月涨2%,那是在一点点夺回产业链主动权。

所谓“技术封锁”的牢笼,终究被我们亲手打破。

2018年美国商务部长放话“让中国科技倒退十年”,本来华为可能还按部就班搞研发,结果被这么一逼,直接开启“氪金模式”。

还真氪出了Mate60 Pro这个“神装”,雷蒙多访华时直接“亮装备”,主打一个“惊喜变惊吓”。

再说芯片封锁,美国想筑个“10nm技术铁幕”,结果中芯国际搞出N+2工艺,性能跟台积电7nm差不多,这不就是“绕后偷家”。

稀土这事更有意思,美国F-35每架要417公斤稀土,相当于跑车没油跑不了,结果全球90%重稀土分离产能在咱手里,发动机涂层的钇元素咱独家供应。

咱把稀土出口从“年度配额”改“批次核准”,洛克希德·马丁股价直接跌7%,美国国防部赶紧把“稀土自主”当成头等大事。

还有英伟达,为了符合禁令搞出H20芯片,性能缩水得跟“残次品”似的,客户全退货,美国财政部还想抽15%“技术使用费”,割韭菜还个到自己家了。

要说中国韧劲的体现,第一个是华为Mate60 Pro的“5G回归”。

2019年台积电断供后,华为手机份额从20%跌到不足5%,不少人说“华为要完”,但华为没认怂,研发投入一年比一年多,2025年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第二个是天宫空间站,早年国际空间站拒中国参与,美国还立法禁止NASA和中国合作,想把咱排除在太空之外。

可中国没放弃,从“神舟”到“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一步步积累技术,2022年天宫全面建成,成了全球唯一在轨空间站,现在欧洲、日本都来申请合作。

这都说明,外部封锁从来不是绝境,反而是创新的“催化剂”,你越不让我干,我越要干成,还能干得更好。

其实这七年看下来,规律特别明显,美国越封锁,中国越创新。

这次商务部的反制,不是随便的贸易应对,是有了实力后的战略反攻,咱手里握着稀土、新能源、原料药这些关键节点,谁想脱钩就是跟全球经济过不去。

七年前的“至暗时刻”,早成了逆袭的起点,那些曾经的“不可能”,现在都成了“已经做到”,这就是中国的韧性,也是中国科技的未来,越挫越勇,越关越闯,终究会走到最前面。

来源:ho侯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