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检察类法治节目成为建设平安福地、法治高地的生动缩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22:23 1

摘要:每周六18:35,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准点播出福建省首档检察主题的全媒体定制节目——《检察时间》。该节目以一线检察官讲故事的叙事手法,通过采访当事人、情景再现、全媒体矩阵等表现形式,传递法治正能量。

每周六18:35,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准点播出福建省首档检察主题的全媒体定制节目——《检察时间》。该节目以一线检察官讲故事的叙事手法,通过采访当事人、情景再现、全媒体矩阵等表现形式,传递法治正能量。

2024年底以来,《检察时间》推出的“检察护网安”系列报道获得观众的好评。在策划采编的案例中,有8个获评“榕城e治理”福州市网络空间治理优秀案例。

“羊毛”出在规则里

自买自卖,四步骗保。

“下单,接单……空包寄,空包回……骗保!” 摄影灯在闽侯县检察院案件讨论室亮起,白板上的作案流程图清晰可见。承办检察官焦莉萍抬手比划道:“陈某的作案途径像贪吃蛇,骗完一单又回过头骗下一单,保险的钱就这样被一口口吞掉。”摄像机红灯一闪,她扭头提醒编导:“得找个小伙子情景模拟一下,观众一看就懂……”

模拟什么?模拟白板上的作案流程。模拟给谁看?模拟给那些自以为可以“薅羊毛”,实则已经碰到法律红线的“羊毛党”看。据焦莉萍检察官介绍,陈某挣的是实际运费和运费险理赔之间的差价——他寄的多,故运费本身享有协议价;再加上“同城寄送”“重量畸轻”两个因素,差价就又拉大了。经过反复操作,200多万元保险赔款被套取到账。

面对交易记录繁杂,电子数据分散等问题,焦莉萍检察官启动自行补充侦查,联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调取涉案网店交易数据、物流记录以及保险理赔信息,同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业的审计报告,对陈某以合同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提起公诉——这一次陈某“签收”的,是五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判决书。

新人注册,骗取返利。

“本来以为这‘新人羊毛’不薅白不薅,没想到把自己给‘薅’进去了!”

家住连江县的邵某在浏览某购物平台时,APP界面跳出“邀请新人注册赢好礼”的链接。邵某随即将链接分享至同学群,当日便有两名同学点开链接,在该购物平台注册了账号,邵某因此得到两笔随机返利。

“如果新人一个接一个,那么返现就能一笔接一笔。”带着这样的“致富经”,邵某通过网络搜索加入了多个微信群。几名自称在通信运营商工作的人员每天在群内定时推送实名注册的手机号码。邵某在群里参与“抢号”后,“放号”人员便会提供相应验证码给邵某。邵某便利用这一元一条的手机号码及验证码信息,在不同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并获取返利。直至案发,邵某一共使用2.2万个手机号码及验证码信息,套取新人返利7.8万余元。

“验证码是用于身份核验的安全凭证,一旦泄露,可能会导致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网上操作。轻则冒名注册登录,重则进行交易支付。”演播室里,主持人白娅莉提醒观众。画面一转,便是连江县检察院推动县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通信营业厅、房产中介等店面联合开展“筑牢个人信息防火墙”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实景。

前来通信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大爷告诉执法人员和检察官:“我这手机诈骗电话、广告短信太多了,今天专门过来换号。前台的营业员说他们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种问题。执法检查应该多开展,信息泄露防不胜防,能防多少就防多少。”

“马甲”的不同穿法

斜杠骗子,百万落袋。

“物业经理、假警察、假房东,这位‘斜杠骗子’的身份可不少!”2025年3月,马尾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兰燕向编导展示了犯罪嫌疑人张某的三张“剧照”。

张某最初在某物业公司任经理,以“便捷缴费”的名义私下收取了物业费、水电公摊7万元。在被警方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期间,又通过网络平台谎称自己是公安干警,与陈女士发展感情,以“办案差旅费”“母亲住院”等各种理由,骗走了陈女士33万余元。然而他还是觉得来钱太慢,又谎称自己是福州某小区的业主,伪造房产证。将一套房子以86万元的低价“卖”给陈女士的儿子。

节目录制间隙,兰燕检察官一把拉过编导:“这套‘公安干警制服’都足以以假乱真了。拍个特写,冲击力才够!”

节目播出当天,新媒体后台收到观众留言:“原来假制服长这样,记住了!”

沉默通话,兼职糖衣。

“很年轻啊,还不满19周岁。他眼泪一直流,非常后悔。我们看到他这个认罪态度,综合考虑诈骗钱款并没有分到他手上,而他积极筹钱偿还被害人的损失等情节,依法给他作了相对不起诉。”

面对镜头,长乐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陈秋容感慨地说,“三天‘接线员’的兼职换来4.5万元的赔偿款,他也该长点记性了。”

2024年10月,大学生小郑在网上看到“打电话不说话,时薪550元”的兼职广告,用两部手机连续拨打了3天的诈骗电话,涉案金额4.5万元。

“打电话不说话”是什么意思?节目道具组将两部手机打开扬声器并排摆放:一部与电诈链条“上家”保持语音通话,另一部则不断拨打对方提供的陌生号码,两部手机实现了隔空“对话”。这个过程不需要小郑开口说话,他的手机号成了电诈分子的逃避侦查的“马甲”。

“这期节目的名称有了!就叫《沉默的接线员》。” 一旁观察着情景模拟的陈秋容检察官突然灵感涌现。

节目的最后,福州市人大代表吴芬充分肯定了这起案件的办理:“检察机关对在校学生小郑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不仅挽救了误入歧途的青年学子,又及时斩断了犯罪链条,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揭露科技障眼法

免费提速?诈骗中转。

“我是电信工作人员,为您免费安装网络宽带提速器。”这是不久前黄阿姨接到的一通电话,这位自称是“电信工作人员”的小马向黄阿姨承诺,安装后三日内如果没效果可以免费拆除。黄阿姨没多想,就同意小马在她的电话机上加装了据说能提速的“黑盒子”。

镜头下,是一只巴掌大的黑盒子,没有品牌、没有指示灯,只有一根网线、一根电话线。——这个黑黢黢的盒子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原来,“黑盒子”是犯罪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工具。不久前,有人遭遇电信诈骗,警方一查,这电话居然是从黄阿姨家拨出的。“诈骗分子通过在用户家中架设‘小黑盒’,以异地网络远程拨号的方式通过‘小黑盒’关联用户的电话实施诈骗,达到隐匿其真实位置的目的。”仓山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许青青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4年12月,经仓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马某某被判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000元。

针对老年人对电信网络技术缺乏了解,容易成为诈骗对象的问题。仓山区检察院积极开展“法意延年”专项行动,面向辖区209个老年学校收视点同步直播普法知识,受众2万余人。同步推动区民政局将入职查询、强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养老机构考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为掩盖作案痕迹,利用科技手段构建隐蔽的‘诈骗通道’。其中不仅有‘黑盒子’,还有‘洋葱皮’(多层IP跳转)、‘背包客’(伪基站)、‘画皮’(AI变脸)等,并衍生出推广引流、买卖个人生物信息等涉诈黑灰产。”福州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加强与我院宣传部门的协作配合,通过《检察时间》栏目揭露诈骗新动向,普及反诈新知识,防止更多市民上当受骗。”

“在福州检察与福州广播电视台的共同努力下,《检察时间》先后获得全省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新媒体品牌栏目、全省检察宣传工作典型事例等荣誉。”福州市检察院宣传和教育培训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护网安’系列报道,旨在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中引导正确网络行为,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积极营造安全网络环境。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每出现一件‘新马甲’,我们就在《检察时间》上架一件‘防骗衣’。”

周六晚上的有福之州灯火次第亮起,《检察时间》正在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并在新媒体平台同步点播。上班族在新媒体互动平台刷起“反诈知识点+1”;大学生们边看节目边对照自己的兼职信息;老人们的花镜摘下又戴上,看清了“黑盒子”也看清了套路……镜头外,检察官已着手整理下一个要曝光的网络骗局。这就是《检察时间》:让检察类法治节目,成为建设平安福地、法治高地的一个生动缩影。

供稿 | 福州市人民检察院

来源:平安福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