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83分放弃985大学,转身选择一所民办大学,他的理由震撼全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22:05 1

摘要:“今年我的高中母校,有52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600多人进入985高校,1400多人考上211大学,而我这个常常自称小镇做题家的人,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成为母校今年以高分被福耀科技大学录取的毕业生。”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周末,无意中刷到一段大学开学典礼上的新生代表演讲视频,大为震撼。

这不是一所声名远播的顶尖名校,也没有顶尖名校生的“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的气魄,甚至有些名不见经传,它就是福耀科技大学。

我写过几次这所学校,有人说我是不是收了人家的钱,所以帮着宣传,其实不是,就是单纯想写一写不一样的大学教育模式,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言归正传,继续说这次新生代表的演讲吧。这次演讲意义非凡,因为它不仅是一场开学典礼演讲,还是创校学生代表发言。

这名新生代表名叫朱星翰,来自河南,他的实力只字未提,但下面这段话足以证明一切。

“今年我的高中母校,有52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600多人进入985高校,1400多人考上211大学,而我这个常常自称小镇做题家的人,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成为母校今年以高分被福耀科技大学录取的毕业生。”

一查才知道,朱星翰是以683分的优异成绩考上福耀科大的。要知道这样的好成绩,不说上清北,C9联盟还是可以随便选的。那他为何会选择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新大学,关键还是一所民办大学?

朱同学说,他是在2024年秋天的一个晚自习上,班主任照常播放的高校宣传片中第一次得知这所新设立的学校。埋头学习的他,起初并没有太多感触,真正触动他的是高考后的某个晚上,当他再次刷到福耀科大的招生宣传片时,他有点心动了。

首年只招50人,自由选专业,本硕博贯通,大四全员去闽南理工,四大导师制,这些特色和特点深深吸引了他,甚至一夜未眠,之后他就开始查找学校相关的资料,直到凌晨3点多,他还在给学校的公众号留言咨询。

没想到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之后又被安排和院士、教授线上交流,这让朱同学如沐春风、印象深刻,最终他决定放弃全国顶尖高校,选择了福耀科大。

对于这样的选择,朱同学的朋友们都觉得他疯了,而他的父亲更是对儿子的未来充满担忧,他希望儿子能从985高校毕业,找一个平稳的工作,然后再平稳地度过一生,唯独母亲坚定地支持他的选择。

正如他所言,哪怕知道这是一场冒险之旅,但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人生只有一次,要活出自己的版本。我坚信在福耀科技大学,我能走向更灿烂的未来。”

入学后的他发现,实际上还有很多同学跟他一样,都是被福耀科大的创新理念所吸引。他还借用了一段他同学说的话来描述此刻他们追求梦想的决心,那就是:

“无论是孟德尔的豌豆,还是摩尔根的果蝇,他们的名字都会留在科学史上,参与这场教育改革的实验。即使我们的名字可能不会留在历史上,但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我觉得朱同学的演讲内容非常精彩,也让我看到了新时代年轻人应该有的果敢和闯劲,和现在很多为了稳定,持续考公考编的大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过,这也真正说明现在的大学教育出了问题。当然,这也不是主因,主要还是当下正好走到了这个新旧更替的时代,没有那么多好的就业机会留给大学生们了。

或许这正是进行大学教育创新和改革的好时机!

我上一次写《福耀大学开学第一课,让大学生集体破防:4年白读了!》,不少网友留言说:这不就是技校吗?甚至有粉丝给我留言说,这学校再怎么都比不上清北名校。

对于这样的质疑,我肯定是不认同的,还因为这个被粉丝脱粉了。好吧!这样的粉丝不要也罢!

王树国校长从西安交通大学退休后,再次参与创业就为办一所技校?我不信!

而且,王校长自己也在采访中说过,他一分钱不拿,完全就是为了一个理念和理想来到福耀科技大学,可想而知,他是带着某种使命在做这样一件事情。

正如他所说:“历史给了这次机遇,难得,我在做一个符合这个时代且具有引领性的学校,这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幸运了。我们都是付出者,包括曹德旺先生也是付出者,所有人都在付出,我们要创办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

首年8亿预算,用来培养50名学生,对标斯坦福,人家一所民办大学,对标清北干什么?更为关键的是,福耀科大虽是民办大学,但却是非营利、公益性大学,就这一点我就必须狠狠点赞了。

很多人吐槽:开学第一课不发课本,发的是岗位清单,不讲高数,讲生产线。听起来有点“技校风”,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反而觉得,这恰恰体现了福耀科大的另一种思路。因为要创立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该有的通识教育必须要有,该讲的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高等化学、人文科学等知识,也肯定一个都不能少。只不过,它把这些硬核知识和市场需求结合了起来,把传统学术和实际产业打通,再加上创新,把“纸上谈兵”变成了“落地实践”。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学教育该有的模样吗?

当然了,这些都是我目前了解到的一些信息,也有我个人的理解在里面。后续能不能真正落地、能不能持续迭代,还得拭目以待。千万不能只是靠首批学生炒一波流量,风头一过就偃旗息鼓,否则再好的起点也会坍塌。

但不可否认,福耀科大的起点是真的很高。先不说首年8亿的投入,光是生源就已经吊打很多大学:600分以上的学生,个个智商和学习能力在线。再看师资力量,15名院士、56位顶尖科学家,别说一般民办大学了,就连部分985也不敢拍胸脯说自己能做到。

且学校提出的“8年本硕博贯通培养”,如果真能落实,那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保障和机遇。只是,目前学校还没有硕博培养的资质,这一点也需要正视。空喊口号没有意义,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把制度和资质完善起来,才不至于让外界质疑这是“画大饼”。

换句话说,福耀科大今天站在了风口浪尖,赢得了关注和掌声,但未来怎么走,决定它能不能真的成为中国的“斯坦福”,甚至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清北的道路。

最后,我想说一句:朱星翰同学的选择,不只是个人的冒险,更是一代青年对教育模式的叩问与试探。愿他和他的同学们,真的能成为这个教育实验里的“果蝇”,哪怕名字不留在历史上,也能推动中国大学教育向前一步。

而我们,也应该保持耐心。毕竟,教育的答案,从来都不是一年两年能看清的。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来源:菊小医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