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美国金融市场再度被两家预测市场平台的估值所震动。一家是因监管问题一度退出美国市场的 Polymarket,另一家是长期坚持合规路线的 Kalshi。
2025年9月,美国金融市场再度被两家预测市场平台的估值所震动。一家是因监管问题一度退出美国市场的 Polymarket,另一家是长期坚持合规路线的 Kalshi。
前者估值从2024年6月的10亿美元飙升至如今的100亿美元,后者则在短短三个月内从20亿美元上涨至50亿美元。这样的涨幅在传统金融领域少之又少。
不少人开始困惑:一个连营收都还没实现的行业,凭什么拿到这样的估值?Polymarket 和 Kalshi 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让用户围绕某个确定事件的结果进行交易。
比如美国总统大选谁会获胜、美联储是否会加息、某场NFL比赛哪队会赢。这种交易方式被称为事件合约。
说简单也并不简单。在2021年Polymarket 因为未注册运营衍生品交易所,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盯上,并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直到2025年这家公司才通过收购佛罗里达州的 QCX 交易所,并获得 CFTC 的无异议函最终扫清了合规障碍。
这个监管突破是Polymarket估值飙升的关键节点。与此同时Kalshi走的是另一条路。它从一开始就选择在美国监管框架内运营。
2024年一项法院裁决允许其提供政治事件合约,尽管当时CFTC上诉但到2025年5月已主动撤回。这让Kalshi得以在领域继续扩展。
如果说监管是门票,那交易数据就是底气了。Polymarket在2025年8月的月度交易额达到10亿美元,是2024年同期的两倍多。
这意味着用户的参与在迅速提升。平台使用的是由Circle发行的USDC稳定币,交易清算方式简单透明,也让更多用户愿意参与。
Kalshi也不甘示弱,同月的交易额达到了8.75亿美元。随着NFL赛季开启,Kalshi在短时间内又处理了4.41亿美元的合约交易。
为了拓展用户它还与Robinhood达成合作,将预测合约集成进该应用,覆盖NFL和大学橄榄球等热门赛事。
这些数据让资本市场迅速反应,Polymarket在2024年6月完成由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彼时估值为10亿美元。
短短3个月后估值已冲上100亿美元。Kalshi的投资者也不容小觑,包括Paradigm、红杉资本、Multicoin Capital,以及Citadel Securities首席执行官赵鹏。
有人质疑:Polymarket连营收都没有,估值靠什么支撑?确实到目前为止,它并未实现盈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台空转。预测市场的价值不在于现在赚多少钱,而在于未来能吸引多少用户、产生多少数据、承载多少金融功能。
Polymarket计划未来通过收取交易费用实现收入变现。而这一模式在Kalshi上已被验证可行:Kalshi已通过对合约的预期收益收取交易费用来获利。
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易形式正逐步获得主流市场的认可,不论是体育、政治还是宏观经济,事件合约正在成为一个观察民意、判断趋势的新工具。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Polymarket曾因准确预测特朗普胜选而引发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声誉。
Polymarket的重返美国市场,得益于通过收购QCX交易所获得的CFTC豁免,这让它得以在不满足所有联邦报告和记录保存要求的前提下合规上线事件合约。
这一监管豁免并非CFTC放水,而是其对新型金融工具逐步采取引导而非禁止的态度。
Kalshi的路径更加稳健。它一直坚持合规框架、在法院裁决基础上推进业务扩展,同时通过与主流平台合作慢慢提升用户规模。
这一点从与Robinhood的合作中可以看出,预测市场不再是玩票性质的金融产品,而是逐步走入大众视野的主流工具。
从更深层看,预测市场的兴起反映出人们对传统信息获取渠道的信任危机。相比专家观点或民调,预测市场提供了一个真实的集体押注机制。
在Polymarket和Kalshi上,用户用真金白银下注事件结果,这些“押注”代表的是人们对现实的预期。随着数据积累,这些市场也能反馈出更精准的概率分布。
因此这些平台不仅是交易工具,也可能成为未来政策研究、舆情分析、甚至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来源。
Polymarket与Kalshi的估值暴涨并不是资本无序炒作,而是对一种新兴市场形态的认可。这种市场将信息、金融、行为与技术进行融合,构建起一个真实可交易的集体预期平台。
正如一位市场分析师所说:“预测市场不是在赌博未来,而是在定价现实。”
当我们站在2025年回望,或许这并不只是一次资本投资潮的狂欢,而是一个全新市场机制的启动信号。
来源:瑛子的分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