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下图,音源包括美国WiiM Ultra数播、ONIX欧尼士CD/SACD转盘。解码是波兰Lampizator的Big 7胆解码(用了四只300B做模拟放大)。放大器是波兰Fezz出品的300B合并机Lybra。音箱是日本KISO Acoustic HB-X1
老烧“硬总”在退隐多年后又想到发烧了,随便搭配了一套小系统,邀请我去听听,顺便对比一些东西。于是有了这次家访。
如下图,音源包括美国WiiM Ultra数播、ONIX欧尼士CD/SACD转盘。解码是波兰Lampizator的Big 7胆解码(用了四只300B做模拟放大)。放大器是波兰Fezz出品的300B合并机Lybra。音箱是日本KISO Acoustic HB-X1,售价200多万日元的一对顶尖小喇叭。器材架和避震板、避震脚钉都是日本TiGLON。
在这套“小系统”上试听和对比了CD、SACD、数播流媒体的音质。还对比了ONIX转盘和YBA转盘(因为最后升级成了YBA)。
这套很有意思的是,HB-X1是很小巧精致的小喇叭。WiiM Ultra也是很小巧的数播音源。ONIX和YBA的CD/SACD转盘都是山灵代工的,尺寸几乎一样,都是宽度只有32厘米的小机器。
不过,解码器却很大!兰波的Big 7真是一台硕大的胆解码。采用四个300B胆管做模拟输出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设计。
多年过去,硬总收藏的Esoteric SACD依然很多,虽然照他的说法已经少了一半。
用FEZZ的300B胆机Lybra搭配HB-X1小喇叭是确认过合适的,下图是硬总把他的HB-X1搬到我这里,实际试听了搭配Lybra的效果,觉得满意!我现场听着也觉得满意。试听时也尝试了搭配FEZZ的KT88推挽机Titania。Titania功率更大,可以获得更大动态,但音色不及Lybra来得通透细腻。
最后就是四个300B构成模拟输出的Big 7解码器,搭配四个300B做功率放大的FEZZ Lybra胆机,八只300B胆管在系统里,这样的组合也属于罕见吧。下一步硬总在考虑升级为什么300B管了。
Lybra的四个300B我已经帮他升级为PSVANE的“珍品”300B。好于普通级别300B。
第一件试听的内容是对比ONIX转盘播放CD,和WiiM Ultra数播播放流媒体(Qobuz),都通过Big 7解码,有多大区别?
听下来WiiM Ultra还真是个不错的数播,机器小巧,功能丰富,用USB输出接到Big 7声音真的很好了。完全可以听。ONIX转盘播放原版CD碟(头版CD)声音我觉得更好“一线”,但是也就这样了。从绝对意义上说CD转盘的声音仍会更好一丢丢、一眼眼,但是不对比的话,用WiiM Ultra数播作为数字源,也Good enough。
而且数播还可以通过Tidal和Qobuz等平台欣赏到真正的高码率。听了几段高码率的专辑,觉得那出来的声音真的是很好,不会输给CD转盘播放CD碟的效果了。
下一个对比的内容,是ONIX转盘播放SACD的CD层和SACD层。注意Big 7解码没有IIS输入口,但是它的同轴输入支持DoP,所以就用同轴数字线连接ONIX转盘,播放SACD层的时候,DSD信号会通过DoP的方式给Big 7解码。
对比了两张SACD,一张是德国MDG的,一张是日本Esoteric的(EMI的原始录音)。结果是一致的,就是当播放SACD的SACD层时,表现出更为宽广一些、纵深更好的声场,切换到CD层数据后,声场略收,但是声场中央的独奏乐器反而会更结实而前凸一点。SACD层的独奏乐器会在三维声场中略靠后,带更多的“纵深感”。不难听出SACD层的整体信息量是更大的——更宽大和有纵深一些的声场无疑就是明证——但是CD层也不算全输,主观听感也不错。
最后就是对比了ONIX的转盘和YBA Design的转盘。两者都是山灵制造,功能接口几乎一致,当然YBA的产品定位更高一些,包括有时钟输入口,内部元器件方面也会定位更高一层。
实际播放CD和SACD都试听了一下,感觉差别确实存在,YBA声音品质更好一点,但是两者的声底很像,而且差别也不能说很大、很显著。因此怎么说呢,万元级别的ONIX转盘还是有性价比的,或许,性价比更高一点。无论如何两台机器的做工和设计都不错,也都支持DoP方式输出SACD的DSD信号,以及IIS方式输出Native DSD。YBA定位略高,还支持外部时钟升级,所以卖贵一些也是自然而然。
最后还是略说下HB-X1这个漂亮精致的日本顶级小喇叭。别看他只有四寸的单元,在FEZZ胆机的驱动下,出来的声音真是蛮有吸引力的,是一种极致细腻和精致的声音,低频能量虽然不强但整体是基本平衡的。用它欣赏人声,小编制的纯音乐,确实是一种享受——小喇叭里面极致的享受了。
本身听小喇叭和玩大喇叭就是不同的声音审美。就像玩“小功率美学”和“大功率美学”一样,一大一小,有着不同的玩法和欣赏点。大喇叭、大功率固然更有气势、密度、动态,但小喇叭、小功率的玩法能出一种精致化的点声源之声;大喇叭是听“面”,小喇叭是听“点”,注重的侧面有所不同。
人类的音乐和声音审美是多层次的、丰富的。因此也就存在喜欢玩小喇叭的烧友,因此小喇叭也可以有很贵、定位很高的。不是说尺寸大的一概可以压倒和取代尺寸小的。否则作曲家全部去写交响曲好了,不必再写室内乐。而事实是,室内乐的乐趣,也是交响曲无法取代的。同样的逻辑,高级小喇叭的乐趣,也不是大喇叭能完全取代的。
来源:耳机俱乐部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