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跻身全国前十!滨州国家小麦试验站考核获评“优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21:17 1

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5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农科院紧紧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锚定“争做上游农业科技的试验田、下游农业科技的供应站、当地农业科技支撑的主力军”工作定位,持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5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农科院紧紧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锚定“争做上游农业科技的试验田、下游农业科技的供应站、当地农业科技支撑的主力军”工作定位,持续推进农业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多项重点工作实现突破。

市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赵福江介绍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3项市重点任务按时序推进;高质量承办省级现场会1次;自主选育4个作物新品种进入国审、省审;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滨州试验站考核首次进入全国前十,获评优秀等次。

在科研攻关方面,市农科院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推动品种选育突破。耐盐碱玉米新品种“滨研72”进入国审,在轻度盐碱地实现亩产潜力超850公斤;“滨研89”“滨玉166”“滨蓝麦6号”等新品种进入省审;玉米新品种“滨研52”进入转化程序;与北京农林科学院联合选育的耐盐碱优质麦“京农607”亩产达669.86公斤,创轻中度盐碱地高产纪录,被央视报道。科研项目量效齐升,申报省市科研项目34项,立项17项,立项率达50%;联合罗马尼亚农林科学院院士、欧洲果树研究所联盟主席斯塔尼卡成功申报省外专项目;上半年申请专利14项,录用论文12篇。创新平台扩容提质,建强8个国家、省级试验站,承担各级品种试验1014项,为我国主粮作物品种审定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市农科院坚持场景应用与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探索盐碱地农业新发展路径。特色农业降本增效,老枣园篱壁树形成效初显,管理成本降低40%;建设生态枣园,用药、用肥减少30%;引进蔬菜、中草药、经济林果等新品种822个,筛选耐盐碱品种,优化盐碱地种植结构。农机农艺融合创新,成功研制盐碱地棉花免放苗播种机、棉麦套种棉花精量播种机;推广基于北斗导航的棉花播种、棉花提密降高、小麦高低畦等技术5项。乡村振兴加速赋能,集中展示89个小麦主栽品种,超500名种粮大户实地考察,破题“选种难”;用好4个服务团,开展田间指导48次;建立示范基地17处;在邹平、惠民等地开展农民培训3场次,培训农民500余人。

在对外合作方面,市农科院坚持开放赋能,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人才引进。国际合作方面,引进日本ENZYME株式会社、伯东企业(上海)有限公司,开展盐碱地改良及示范推广国际合作项目;引进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李承道,开展大麦耐盐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引进罗马尼亚院士塔尼卡,开展冬枣新品种选育。深化国内协同,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加强智库建设,引进日本土壤专家铃木一哉、世界知名农学家徐会连等国际人才,组建跨国科研团队,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国际前沿动能。

下半年,市农科院将聚焦“科研创新、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产业赋能”四大攻坚任务,持续推进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加快盐碱地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户,为滨州乃至黄淮海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