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打开手机,西贝和罗永浩的争论像躲不开的弹窗。十条推荐里能有三条提这事儿,有人挺罗永浩说他替消费者发声,也有人帮西贝辩解;刷短视频更热闹,双方支持者晒截图、拍门店视频吵得不可开交。
最近打开手机,西贝和罗永浩的争论像躲不开的弹窗。十条推荐里能有三条提这事儿,有人挺罗永浩说他替消费者发声,也有人帮西贝辩解;刷短视频更热闹,双方支持者晒截图、拍门店视频吵得不可开交。
这事儿起点很明确,9 月 10 号罗永浩发微博吐槽:好久没吃西贝,下飞机和同事点了羊排、番茄牛肉等菜,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一份羊排九十多还贵,呼吁国家立法让饭馆注明是否用预制菜。
这条微博当天就炸了,评论过万、转发五千多,有人说早觉得西贝菜不新鲜,也有人觉得预制菜只要安全就没问题。
其实两人能引发这么大动静不奇怪。罗永浩从做手机到直播带货一直自带话题,之前吐槽某品牌耳机还影响过其股价。
西贝是连锁餐饮知名品牌,商场的门店周末经常排队,家长爱带孩子吃它家儿童餐。两个有大批关注者的人争论,自然吸引所有人目光,大家都在聊 “西贝到底用没用预制菜”。
面对吐槽,西贝当晚就回应,客服举例子说牛大骨早七点现煮三小时,莜面师傅现场手搓,芹菜炒肉用新鲜蔬菜现炒。
可罗永浩不买账,转天发微博反击,还悬赏 10 万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双方粉丝也在评论区吵翻,有人翻西贝 “现做现吃” 的旧宣传,有人辩解 “预加工不是预制菜”。
吵到后来,焦点落到了预制菜的定义上。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说 “预加工不是预制菜”,按国家规定西贝没有预制菜。他解释中央厨房会提前切羊排、打番茄酱送门店,这是为提高出餐速度的预加工,和 “炒好冻起来加热即食” 的预制菜不一样。
我查了查规定,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里,预制菜是 “用食用农产品做原料,不添防腐剂,工业化预加工,需加热才能吃的预包装菜肴”。
对照来看,西贝的预处理食材确实不算预制菜,但普通消费者理解不一样 —— 我爸妈觉得,不是后厨现炒、没 “锅气” 的就是预制菜,我妈上次吃凉得快的鱼香肉丝,就断定是预制菜。这种认知差让争论更复杂。
为自证清白,西贝说 9 月 12 号起开放全国门店后厨,还推 “罗永浩同款菜单” 标注可参观工序。
可这举动反而引了麻烦,媒体直播后厨时,拍到肉夹馍馍块和肉分别冻存、加热组装,凉拌木耳是隔夜的,儿童餐鸡翅和西兰花冷冻保质期达 9 到 24 个月,羊排、烤鱼是速冻品,番茄牛肉酱连袋加热,甚至有员工用漏勺捞地漏里的东西。
负面消息一曝光,“西贝后厨乱象” 话题阅读量一天破亿。
有人说再也不吃西贝,花高价吃隔夜菜不值;有人翻出西贝过往食品安全问题;连之前支持预制菜的人也动摇,觉得卫生没保障。
西贝生意受重创,贾国龙说 9 月 10 到 11 号日营业额每天少 100 万,12 号预计少 200 到 300 万,还连夜开 1.8 万人的 “罗永浩作战大会” 鼓舞员工稳住局面。
本以为事情会平息,9 月 13 号罗永浩发微博 “停战”,说目的是推动立法,现在相关部门已关注。
可 14 号晚上,贾国龙在行业群的聊天截图流出,先认错说要学胖东来透明经营,后半段却骂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黑社会”。
罗永浩被激怒,直播痛斥还邀贾国龙直播对谈,至今贾国龙没回应。
深挖下去,行业问题也暴露无遗。
一是定义模糊,官方和消费者认知差大,消费者选菜困惑,企业解释也难获信。
二是质量安全隐患,西贝的冷冻食材、隔夜菜、卫生问题,让消费者更不信任预制菜。
三是信息不透明,消费者想知道菜品是否预制却难获真实答案,比如我问餐厅菜是不是现炒,服务员只会含糊回应。
还好相关部门已重视,《人民日报》报道说,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下月将征求意见。这挺让人期待,标准出台后预制菜定义有统一说法,门店用不用、怎么用也得公开,能避免企业钻空子,也让消费者吃得明白。
对餐饮企业来说,这是深刻教训。经营时得站在消费者角度,在意现炒、新鲜度就别遮掩,用了预制菜就明标注让消费者选择;同时要严控质量安全,定期检查食材保质期,做好后厨卫生,把控预制菜加热口感,不然在网红餐厅、特色小店增多的竞争里,早晚会被淘汰,之前就有连锁品牌因食品安全半年关了十几家店。
当然,消费者也得理性看预制菜,别一棍子打死。
预制菜能满足快节奏生活,加班时点份预制菜盖饭十分钟就能吃,还能让北方人轻松吃到南方特色菜。咱们可以向监管部门提建议推动行业改进,在外吃饭时多留意后厨卫生、食材新鲜度,选透明化、主动标注的餐厅,吃得更放心。
总的来说,西贝和罗永浩的事给所有人提了醒。它让我们看到预制菜行业的问题,也让我们期待行业变好。相信有监管部门严格检查、企业改进、消费者监督,预制菜行业能走上规范健康的路,以后我们不用再纠结 “是不是预制菜”“干不干净”,能真正吃得安心。
来源:大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