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霜降前不种葱,来年一场空。"清晨五点,山东章丘王金村的老把式王大爷已经蹲在菜地里,手里攥着一把刚从温水里捞出来的葱籽。水面上漂着一层瘪籽,他用竹筛轻轻一荡,"这些都是没用的'懒汉籽',得挑出去才能保证苗齐。"这手选种的功夫,是他从爷爷手里接过来的,算下来已有
"霜降前不种葱,来年一场空。"清晨五点,山东章丘王金村的老把式王大爷已经蹲在菜地里,手里攥着一把刚从温水里捞出来的葱籽。水面上漂着一层瘪籽,他用竹筛轻轻一荡,"这些都是没用的'懒汉籽',得挑出去才能保证苗齐。"这手选种的功夫,是他从爷爷手里接过来的,算下来已有上百年。
《礼记·内则》里就记载过古人"脍春用葱"的吃法,而汉代《尹都尉书》更是专门写了《种葱篇》。王大爷指着地头的石碑说:"咱这章丘大葱,元代《农书》里就写着'移栽作沟垅,粪而壅之',现在培土的法子,跟老祖宗说的一模一样。"如今村里还留着几户人家,坚持用"三不种"原则:重茬地不种、没发酵的生肥不施、霜降后不下种,"土办法看着笨,但种出来的葱,葱白能有胳膊粗,咬一口直冒甜水。"
1. 55℃温水"洗澡"选壮籽
"种子也得'体检'!"王大爷把筛好的葱籽倒进搪瓷盆,倒上刚烧开的温水搅和,"水温降到55℃泡半小时,活籽沉底,死籽漂着,捞出来晾干,出芽率能到九成。"这招比现代育种机还准,去年村里年轻人学他这么做,苗齐得让农机手都惊讶。
2. 深耕半尺"喂饱"土
"地得松快,根才能喘气。"王大爷的犁杖比别人深5厘米,"25厘米深,把三年没种过葱蒜的地翻透,再埋上3000公斤腐熟的鸡粪,土坷垃敲得比麻将还碎。"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指缝间簌簌掉渣,"你看这土,攥成团不散,撒地上能裂开,这才是葱喜欢的'软床'。"
3. 四次培土"穿棉袄"
最绝的是培土。秋分后每20天培一次,一共四次,"第一次埋住葱白1/3,第二次到一半,最后一次快埋到叶心,就像给葱穿棉袄。"去年王大爷的葱长到2.3米,摘了"葱王","秘诀就是培土时别压着心叶,不然就成'歪脖子葱'了。"
以前村里的葱论捆卖,一块五一斤。这几年年轻人回来,用老法子种出的"古法葱",在网上标着"非遗种植",20块钱一盒还抢着要。"你看这葱白,瓷实得像玉,超市的葱跟它比,简直是柴火。"王大爷掏出手机,给我看孙子直播挖葱的视频,"城里娃娃看我们培土像玩泥巴,其实这里面都是学问。"
小雪节气,王大爷的葱地盖上了一层生粪,"这叫'暖被',零下10度都冻不坏。"明年开春,这些葱既能当苗卖,又能长成"返青葱","一颗葱籽能换三茬钱,老祖宗传下的不仅是技术,是让土地生金的能耐。"
如今王金村的葱田边立着块牌子:"古法种植区"。常有游客蹲在地头拍视频,王大爷就乐呵呵地教:"记住喽,种葱就像养娃,得有耐心,肯下笨功夫。"夕阳下,他的影子和葱苗一起被拉得很长,这门传了三千年的手艺,正借着新时代的东风,在泥土里扎得更深。
来源:精神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