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红十字会专场。介绍履行人道职能、推进“三救三献”、助力品质滨州和心安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红十字会专场。介绍履行人道职能、推进“三救三献”、助力品质滨州和心安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 蒲怡瑄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红十字会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常智先生,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崔笑宽女士,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春平女士,市红十字会赈灾救济部部长由雅荣女士。围绕履行人道职能、推进“三救三献”、助力品质滨州和心安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尹常智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以实施“六大生命工程”为抓手,坚持发展为要、实干当先、勇争一流,全力推进品质滨州和心安城市建设,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在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推进会等3次全国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荣获全国报刊宣传先进集体特等奖。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学院以《滨州市红十字会探索与企业共建共享备灾物资储备库新模式》推广我市经验。争取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大病救助、博爱齐鲁行援建、红十字志愿服务、三大捐献宣传等共27个项目款物合计740.6万元。具体工作上:
一是党建统领发展,体制改革全省领先。成立了“品质滨州·博爱同行”党建联盟,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卫健委等单位开展了应急救援、救护培训、“三献”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区红会依法换届。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应急救援助力心安城市建设。通过发展壮大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企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成立救援救护联盟等形式,形成了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快速高效的救援救护力量。依托愉悦家纺等大型企业,建设应急救援培训基地、生命健康教育基地和动态物资储备库,精心打造“情暖滨州”宣传筹资平台,形成了有队伍、有基地、有仓储、有保障,功能完善、平战结合、有备无患的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经验做法被红十字国际学院《红十字研究动态》和山东省红十字会推广。
三是推进“六进工程”,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开展。承办省级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2期。实施应急救护培训“六进工程”,新增救护员3.2万人,普及培训54.9人次。增设AED(心脏体外除颤仪)174台,形成“黄金五分钟”应急救援圈。获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四是实施人道救助,“情暖滨州”打响品牌。实施项目化运作,持续开展深受群众欢迎的救助活动,“贫困先心病儿童救治不花一分钱”享誉滨州。“5·8人道公益日”共募集资金480万元,援建博爱卫生站9处。
五是倡导生命接力,“三献”工作走在前列。李春田等市领导在市政大楼接见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他人、崇尚奉献的浓厚氛围。新建造血干血样采集站9处,入库登记1685人份列全省第一,“三献”人均捐献比居全省前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电子化入库”试点项目落户滨州。
六是弘扬特色文化,叫响红十字文化新名片。联合无棣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活动暨《中国红十字会先驱吴重憙》书刊发行仪式,吴重熹红十字文化传播工作特色突出,成效显著。
2025年,市红十字会将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聚焦品质滨州奋斗目标,锚定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的性质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社会人道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红会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品质滨州·博爱同行”党建联盟作用,凝聚更广泛人道力量,积极参与市直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安创建当先锋”党员“五防”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争做“三大行动”攻坚先锋。坚持依法治会,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推动“党建带红建”,加强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让基层组织强起来、活起来。
二、强化救援救护,增强心安保障。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力争承办全国性应急救援经验交流会。实施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举办2期省级救护师资培训班,争创省级名师工作室,新增持证救护员3万人,加大AED布设力度,至少2个县区创建全省应急救护先进县,筑牢群众生命安全屏障。
三、推进“三大捐献”,保持全省领先。创新完善“三献”工作褒扬推进机制,工作经验全省推广,争取红总会信息化试点项目和5个以上省级“三献”项目,造血干细胞入库量继续全省领先,建成至少1处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场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三献”精神。
四、凝聚人道力量,打响爱心品牌。组织开展“5·8人道公益日”互联网众筹等活动,筹资200万元,新建13处博爱卫生站,募集款物400万元以上,持续开展大病儿童救助等6大救助项目,举办全省乡村医生培训班,加强透明度建设,打造阳光红会。
五、加强宣传教育,打造吴重熹红十字国际品牌。举办各级红十字节庆活动100场次,推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全省领先。依托红十字运动先驱吴重熹,举办国际红十字文化论坛,提升滨州红十字影响力。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新黄河记者:
请问市红十字会在传承和弘扬红十字文化方面主要有哪些举措?
发布人:
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崔笑宽
近年来,滨州市红十字会坚持党建引领、宣传先行、融合发展、多点推进,红十字工作的社会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着力挖掘中国红十字会先驱吴重憙地方特色品牌,打造“吴重憙红十字运动纪念馆”,该纪念馆被命名为山东省红十字文化教育基地、红十字国际学院教学研究基地。组织撰写创作《中国红十字会先驱吴重憙》一书,举办滨州市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暨《中国红十字会先驱吴重憙》一书的首发仪式。全省红十字宣传工作现场观摩活动在滨州举行。我会荣获红总会报刊宣传先进集体、全省红十字宣传传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市红十字会将依托“中国红十字会先驱吴重憙”这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红会品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聚力打造滨州红十字文化新名片。
一是持续打造“沉浸式”吴重憙文化品牌,让博爱精神具象可感。依托吴重憙红十字运动纪念馆,持续开展红十字运动资料收集、保管与利用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滨州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打造红十字精神重要宣传阵地。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红会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展陈水平,不断升级改造,力争把吴重憙红十字运动纪念馆建设成为国家级红十字文化传播基地。与红十字国际学院深度合作,积极筹备举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人道主义思想国际交流会,进一步推动吴重憙红十字文化研究和宣传推介。
二是创新“立体化”传播模式,让人道理念破圈传播。建立“组织引领、政府支持、媒体发力、群众参与”的大宣传格局,持续推进吴重憙文化挖掘与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充实吴重憙文化研究中心力量,积极推进吴重憙红十字文化研究会成立,进一步推动红十字运动文物搜集、文献挖掘,加强对新时代红十字事业重点工作、重大课题的研究,创作系列故事丛书,持续宣传中国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与辉煌业绩,宣传新时代全国、全省、全市红十字事业的光辉业绩,使吴重憙红十字运动纪念馆成为宣传红十字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国内外红十字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三是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让红十字文化深入人心。加强与市教育局协作,坚持“从娃娃抓起”,积极发挥学校红十字会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开展“红十字杯”少儿书画比赛活动,通过选树“优秀红十字青少年”、“优秀红十字辅导员”,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红十字进校园主题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人道理念,让红十字精神在学校生根发芽,落地开花;筹备“品质滨州 博爱同行”红十字优秀事迹宣讲比赛,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优秀志愿者、专业讲师组成“红十字文化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开展宣讲活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更多红会力量。
鲁中晨报记者:
能否介绍一下2024年我市捐献工作情况,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发布人:
职务 姓名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王春平
2024年,滨州市红十字会聚焦人道需求,坚持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模式,精准推进“三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采血站(屋)均设立“红十字捐献服务站”,“三献”融合发展成为可复制推广的“滨州模式”;全年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1685人份,入库量跃居全省第一;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0例(累计达74例),器官捐献11例(累计达29例),均为历年之最;器官捐献登记6820人,全省第三,累计登记达26000余人;遗体捐献5例(累计达34例)、角膜捐献12例(累计达75例),器官捐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积极申报成为中华骨髓库信息化项目试点,省级生命教育项目12个位列第一。2025年,全省医学捐献服务会议在我市召开。
2025年,市红十字会将从以下四方面着力做好三大捐献服务工作,为品质滨州和心安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着力完善捐献褒扬机制。在设立人道奉献模范奖,“见义勇为”表彰,依法享受“三免政策”、市主要领导定期接见慰问基础上对造血干捐献者给予更多的物质精神激励:如为每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举办欢送、欢迎仪式等,主动协调所在单位为其争取假期、荣誉、职称评定、等激励政策,使捐献者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进步、工作上有荣誉、生活上有关爱。
二是着力推动无偿献血宣传动员。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雷锋进校园,无偿献血志愿行”活动,推动高校建立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鼓励动员更多高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与市卫健委共同举办“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第二届驻滨高校公益短视频大赛、青春热血跑等宣传活动。
三是着力提升造干捐献服务工作质效。加大“爱心相髓”主题宣传力度,鼓励动员更多群众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加强与市中心血站合作,实现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采集日常化,新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入库血样1500人份以上,入库量保持全省前列。加大再动员环节的动员力度,市县联动提升捐献数量。开展好总会信息化试点项目。承办全省三献工作会议,提升捐献服务影响力。
四是着力提升器官捐献服务工作质效。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大力开展“生命接力”宣传推广活动,提高人体器官捐献知晓率和认可度。指导县级红十字会依托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三大捐献服务站,实现造血干细胞血样常态化采集、捐献登记常态化服务。积极争取生命教育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立缅怀纪念场所2处以上,填补我市无缅怀场所的空白。
中国山东网记者:
应急救援不仅关乎个体生命财产的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能否介绍一下我市救援救护体系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计划?
发布人:
市红十字会赈灾救济部部长 由雅荣
2024年,滨州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心安城市建设,依托企业、社会救援建立了国家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山东省红十字(滨州)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开展演练295次,救援人员919人,举办市红十字会蓝天十周年活动,共募集善款160余万元用于装备更新。建立了“六位一体”急救体系,成立“名师工作室”“讲师团”,大力实施应急救护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救护培训“六进工程”,在全省应急救护推进工作会议做典型发言,全年新增师资60人,培训持证救护员3.2万人,普及培训54.9万人次,配备AED174台。
2025年,按照上级红会工作部署,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和救援演练任务,扎实推进应急救援救护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一是推进应急救护“六进”工程。制定全年培训目标任务,落实山东省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滨城、沾化、惠民、阳信四县区申报先行县。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深入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军营等重点行业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同时融入健康滨州、心安滨州建设,联合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市直党员干部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安创建当先锋”之应急救护培训,全年举办8期,共培训市直救护员400人。将应急救护培训知识纳入全市公安培训班课程,市红十字会派出资深师资为客座教官,全面提升全市公安民警现场急救能力。
二是加强救护师资队伍建设。争取承办省级红十字救护师资培训班3 期,培训师资 90 人,提高师资数量,加大对师资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讲师团作用,定期开展研讨,通过进修、传帮带和复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授课能力和水平。
三是发挥应急救护平台作用。与市属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建基地,强队伍,实现在校师生全员培训。利用省级生命教育基地,市级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救护志愿服务队在师资、场地、人员等优势,开展救护知识的普及与培训。
四是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争取承办全国北部协作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以山东省红十字会(滨州)应急救援培训基地为平台,提升滨化、京博、愉悦等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以训养战。
五是加强救援队伍的管理。加强对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党的建设,推进各县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在民政局注册,成立党组织。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十周年活动的基础上,争取爱心企业捐赠应急救援装备,提高社会救援能力。开展日常培训、演练、比武等活动,组织救援队伍积极参与赛事保障。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