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中国“饮食杀手”并非油和糖!致死率前三的吃法,尽快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20:38 1

摘要:常听人说,油多伤身、糖分太高“百病缠身”。可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68岁的刘大妈,家里饭桌永远是一锅白米饭,一盘红烧肉,一杯果汁零食——她坚信,少油少糖就是健康。可半年之后,体检报告却亮起了红灯:血压、血脂、血糖全线飙升,医生听完她的饮食习惯后,忍不住眉头紧锁:

常听人说,油多伤身、糖分太高“百病缠身”。可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68岁的刘大妈,家里饭桌永远是一锅白米饭,一盘红烧肉,一杯果汁零食——她坚信,少油少糖就是健康。可半年之后,体检报告却亮起了红灯:血压、血脂、血糖全线飙升,医生听完她的饮食习惯后,忍不住眉头紧锁:“不是你吃得太油、太甜,而是吃错了,把关键营养都漏掉了!”刘大妈满脸疑惑:“难道不是油和糖害了我?”

事实比她想象得更意外。《柳叶刀》杂志2023年的一项重磅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超48万人的饮食数据,结论却与大多数人的认知截然相反:中国的“隐形饮食杀手”并非油和糖!真正的致死率前三“吃法”,和“吃多油多糖”没有直接关系,反而是另有其因。这个发现,究竟揭示了什么常被忽略的细节?我们的餐桌,还有哪些“隐形漏洞”正在慢慢伤害身体?答案,颠覆想象。尤其是第三点,80%的人根本想不到自己做错了

你还在一味控油、控糖吗?或许你更该仔细看看,自己有没有忽视这些“关键营养”。下面,我们试着揭开被误解已久的饮食真相。

在多数人的健康观念里,“远离油和糖”几乎等同于“守住健康底线”。可是谁能想到,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子刊联合中国疾控中心,对我国超过48万人长达数年的饮食追踪后却发现:那些让我们生病甚至缩短寿命的“饮食杀手”,并不是人们警惕的油和糖,而是全谷物、水果和坚果摄入远远不够!

第一大饮食杀手:全谷物摄入不足,占死亡风险23.3%。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主食选用的是“白”的——白米、白面、白馒头,而缺少玉米、糙米、燕麦、小米、全麦面包等全谷物数据表明,国人全谷物摄入量常年不足30克/天,仅达到推荐量的三分之一。全谷物富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各种抗氧物,可以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稳血糖、保护心脑血管、增强免疫力。确实,长期吃“白主食”,代谢失调、肥胖、高血脂、便秘、糖尿病、动脉硬化等问题风险会同步激增

第二大饮食杀手:水果摄入过少,相关死亡比例约17%。 不少中老年人控糖控得极严,味觉上放弃了水果,理由是“甜的不能多吃”。可其实水果里不仅包含有益心脏的天然多酚、丰富维生素C、钾元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还能显著降低血压、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长期不吃水果,反而更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风险上升。柳叶刀建议我们每天保证200~350克新鲜水果摄入才是健康之道。

第三大饮食杀手:坚果吃太少,死亡风险占比15.5%。 很多人觉得坚果热量高,或者当零食偶尔吃一两口,其实坚果是公认的“心脏保护伞”。它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镁、抗氧化物质和植物蛋白。研究发现,每天10克原味坚果(杏仁、核桃、腰果等)能帮助稳定血脂、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还可延缓认知下降。现实却是,国人坚果摄入远低于推荐,只做到建议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换句话说,中国人的“吃病”背后,核心问题不是吃多,而是摄入结构单一、关键营养短板严重。与其担心油、糖,不如反思自己是否每天都把上述三样“短板食物”端上了餐桌。

很多人认为“长期坚持才有效果”,但权威研究表明,当全谷物、水果、坚果摄入达标后,短短数周到两个月,身体指标会出现显著利好变化。

肠道自净、代谢变快 全谷物和水果富含可溶性和非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强肠蠕动,改善便秘,减少体内毒素堆积,控制胆固醇。北京协和医院数据显示,坚持全谷物饮食8周后,肠蠕动速度提高12.6%,便秘几率下降3成以上。

血脂、血糖平稳 适量的坚果和果蔬,帮助人体吸收更多抗氧化物与优质脂肪。哈佛大学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正规摄入坚果者,总胆固醇平均下降8.2%,坏胆固醇(LDL)下降11%。而水果摄入充足的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糖尿病风险降低20%以上。

心脑血管风险下降 全谷物与坚果联合使用,有助于降低血压,减缓血管老化。柳叶刀上述大型跟踪研究提示,仅全谷物摄入达标,因心脑血管死亡的风险可下降15%。坚果与水果组合更可让中风率降至同龄人的75%。

认知状态、免疫力提升 坚果中的维生素E、镁和Omega-3,被美国心脏协会誉为“天然脑黄金”,有助于预防认知退化,提高大脑活力与免疫水平,减少感冒、慢性炎症等发作概率。

令人惊讶的是,改变饮食结构,远比分量控制更有效——不是仅仅少吃就有用,而是“吃得全、吃得对”,平衡多元营养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代偿能力增强。

许多人看到数据,心里犯嘀咕:“我该怎么安排每天饭菜?”其实,做到以下三点,从今天起就能悄悄让健康加分。

每顿主食加入1/3全谷物 白米饭虽香,膳食纤维却低。可以用燕麦、小米、糙米、玉米等全谷物与白米1:2或1:3混煮,或替换一部分为全麦馒头、玉米饼等。这样既保留传统口感,又能提升膳食纤维与微量元素,促进肠道健康。

每天水果不低于200克,但不喝果汁 水果不是餐后“点缀”,应该成为主食的一部分。优选苹果、橙子、柚子、猕猴桃、蓝莓等低糖且高纤维品类绝对不要以果汁替代新鲜水果,因为榨汁会损失食物纤维、释放大量果糖,反而影响血糖和胰岛素。

每天10克坚果,选原味少加工 建议自备一个坚果罐,每天早餐后或午后加餐,取核桃、巴旦木、腰果、榛子等混合十克(约一小撮)食用。避免高糖高盐烘焙、油炸口味,优选原味或者略烘烤,持之以恒才有益健康。

当然,健康饮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疾病完全逆转。但无论年轻或年长,均衡摄入全谷物、水果和坚果,是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防慢病、防老化”底线。只要改变从每天第一顿饭开始,你会发现“油和糖”之外,还有更值得关心和落实的饮食安全感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柳叶刀:中国“饮食杀手”不是油和糖,致死率前三的吃法,尽快改》
3.《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2020年)》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5.《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Food, Nutrition and Health》(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
6.《全谷物摄入与心血管风险关系的中国人群前瞻队列研究》

来源:健康之道牛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