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定于9月15日至21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本届活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部门联合举
“蓝色字”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定于9月15日至21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本届活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主会场设在昆明市。宣传周期间将开展网络安全博览会、技术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旨在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今天起,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三期精彩内容——
第一期:干货满满的「网络安全知识科普」,帮你打好基础;
第二期:聚焦「常见威胁与规避指南」,助你远离风险;
第三期:趣味「有奖问答」,边学边赢好礼!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让我们一起关注系列内容,共同提升网络安全素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吧!
网络安全小知识
01 网络安全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其实作为普通网民来看,网络安全就是如何在虚拟的互联网当中保证自己的信息或财产不受到非法侵害。
02 网络安全为何重要
当今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安全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传导渗透。
03 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
正确树立网络安全观,必须认清网络安全的主要特点:
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
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
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四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法律法规对网络安全的保障
01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对保障我国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02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规范了数据处理活动,保障了数据安全,促进了数据开发利用。
03
2021年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维护网络安全。
04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05
2020年4月1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公布。2021年11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1年第 20 次室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自2022车2月15日起施行,进一步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06
2023年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年第12次室务会会议审议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规范性政策,用于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来源:聪明的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