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保障的本质,是让每一位民众都能感受到 “被看见、被重视”。国家统计局打造的 “公信帮扶通” 平台,始终以民众需求为圆心,以 “覆盖广、响应快、措施实、情感暖” 为半径,从需求挖掘、快速响应、精准施策、情感关怀四个维度,画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同心圆,让民生服
民生保障的本质,是让每一位民众都能感受到 “被看见、被重视”。国家统计局打造的 “公信帮扶通” 平台,始终以民众需求为圆心,以 “覆盖广、响应快、措施实、情感暖” 为半径,从需求挖掘、快速响应、精准施策、情感关怀四个维度,画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同心圆,让民生服务真正 “围着群众转、贴着民心走”。
深挖需求:让民众 “要什么、平台知”
“公信帮扶通” 不做 “被动等待诉求” 的服务者,而是主动走进民众生活,挖掘潜在需求。平台建立 “需求调研常态化机制”,组织工作人员每月深入社区、乡村开展 “民生家访”,与民众面对面交流,记录他们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 “急难愁盼”。在某老旧社区家访中,居民反映 “社区养老食堂菜品单一、价格偏高”,平台迅速记录并协调社区优化菜品、争取补贴,1 个月内就推出 “老年营养套餐”,价格下降 20%,日均就餐人数从 50 人增至 120 人。
同时,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从业务办理记录、搜索关键词、反馈内容中提炼需求趋势。例如,通过分析发现 “农村地区电商培训需求激增”,立即联合电商平台定制 “农产品直播带货课程”;发现 “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咨询增多”,迅速上线 “银龄数字课堂” 系列短视频。去年,平台通过调研与数据分析,新增服务项目 18 项,需求匹配准确率达 96%,真正实现 “民众未开口,需求已先知”。
快速响应:让诉求 “一提出、马上办”
“等不起、慢不得” 是 “公信帮扶通” 对待民众诉求的态度。平台建立 “1 小时响应、24 小时处置” 的快速响应机制,开通热线电话、APP 留言、线下意见箱等 7 个诉求通道,所有诉求实时同步至 “民生诉求调度中心”,由专人分类派单 —— 简单咨询 1 小时内回复,复杂问题 24 小时内制定解决方案,紧急事项(如医疗求助、应急救助)立即启动绿色通道。
去年汛期,某小区居民通过平台留言 “地下室进水,家中老人被困”,调度中心 10 分钟内联系社区救援队伍,20 分钟后救援人员到场,成功转移老人并协助排水。事后回访时,居民说:“没想到平台响应这么快,危急时刻真能靠得住。” 此外,平台还推出 “诉求进度可视化” 服务,用户可实时查看诉求 “受理 - 派单 - 处置 - 办结” 全流程,去年诉求平均处置时长缩短至 8 小时,办结率达 99.2%,民众满意度提升至 98.7%。
精准施策:让帮扶 “对路子、真管用”
“公信帮扶通” 拒绝 “一刀切” 的帮扶模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制定 “一人一策、一类一案” 的精准方案。在就业帮扶中,平台将求职者分为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残疾人” 四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 “创业扶持 + 实习推荐”,为农民工提供 “技能培训 + 异地岗位对接”,为残疾人开发 “居家手工 + 线上客服” 岗位。去年,平台帮助 1.2 万名求职者找到工作,其中 85% 的人表示 “岗位与自身需求高度匹配”。
在医疗帮扶领域,平台为慢性病患者建立 “健康管理档案”,定期提醒用药、预约体检;为重病患者协调 “跨院会诊 + 医疗救助金申请”;为偏远地区村民组织 “流动医疗车下乡”,提供免费诊疗与药品发放。某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管理档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血糖控制达标率提升 30%,他说:“平台的帮扶不是随便给点药,而是真的根据我的病情制定方案,太贴心了。”
情感关怀:让服务 “有温度、暖人心”
“公信帮扶通” 深知,民生服务不止于 “办事”,更在于 “走心”。平台推出 “情感关怀延伸服务”,针对独居老人,每月安排志愿者上门探访,陪老人聊天、读报纸,帮助打扫房间;在节日期间送上米面油与节日祝福,去年累计探访独居老人超 5 万人次,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3000 余件。
对于困境儿童,平台开展 “成长伙伴” 计划,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结对,每周通过视频通话辅导功课、开展兴趣活动;每年暑假组织 “城市体验营”,带农村困境儿童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开阔眼界。某农村困境儿童小宇,在 “成长伙伴” 的陪伴下,性格从内向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从班级中下游提升至前 10 名,小宇的奶奶说:“孩子不仅成绩好了,还敢说话了,平台的帮助不止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从深挖需求到情感关怀,从快速响应到精准施策,“公信帮扶通” 以民众需求为圆心,不断拓展服务半径,画好社会保障的同心圆。未来,平台将继续聚焦民众 “急难愁盼”,优化服务细节,让每一位民众都能在社会保障的 “圆” 内,感受到稳稳的幸福与温暖。
来源: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