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许多人而言,二婚是对幸福的再次追寻,是希望摆脱过往婚姻的遗憾,开启全新生活的契机。然而,歌手耿为华的二婚经历,却并未如预想中那般顺遂 —— 与第一任妻子郑佳离婚后,他与比自己年轻的河南姑娘组建新家庭,本以为是幸福的开始,却因妻子患上严重眼部疾病,陷入了 “四
对许多人而言,二婚是对幸福的再次追寻,是希望摆脱过往婚姻的遗憾,开启全新生活的契机。然而,歌手耿为华的二婚经历,却并未如预想中那般顺遂 —— 与第一任妻子郑佳离婚后,他与比自己年轻的河南姑娘组建新家庭,本以为是幸福的开始,却因妻子患上严重眼部疾病,陷入了 “四处求医、身心俱疲” 的困境。如今的耿为华,面容憔悴,精气仿佛被 “榨干”,却始终坚守在妻子身边,用行动诠释着 “夫妻” 二字的重量。他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狗血剧情,却充满了现实的无奈与人性的温暖,让大众看到婚姻中 “责任” 与 “陪伴” 的真正意义。
艺术启蒙:从山东少年到音乐追梦人
耿为华的童年,是在山东一个普通家庭度过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尚未普及,收音机成为家庭娱乐的主要载体。每天傍晚,耿为华都会搬着小板凳,坐在父亲身边,跟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河南梆子、地方戏曲哼唱。那些抑扬顿挫的唱腔、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他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逢年过节时,村里的大礼堂会举办杂技表演、戏曲演出,这是耿为华最期待的时刻 —— 他会提前几个小时到场,抢占最前排的位置,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模仿演员们的动作与唱腔,心中暗暗许下 “未来要从事文艺工作” 的愿望。
中学时期,耿为华偶然听到小提琴演奏的曲子,那优美的旋律瞬间击中了他。他开始缠着父亲,要求买一把小提琴。彼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一把小提琴的价格对这个普通家庭来说并非小数目,父亲起初并不同意。但耿为华没有放弃,每天软磨硬泡,甚至用 “省下早饭钱” 的方式表明决心,父亲最终被他的执着打动,咬牙买了一把二手小提琴。
拿到小提琴的那一刻,耿为华欣喜若狂,却也面临着新的难题 —— 他对小提琴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持琴姿势都不会。父亲见状,又四处托人,找了一位当地的音乐教师,每周上门为他辅导一次。从此,耿为华的生活彻底被小提琴占据:每天清晨五点,他就背着琴到院子里练习,直到上学;放学后,别的同学在玩耍,他却躲在房间里琢磨指法与节奏,常常练到手指发麻、胳膊酸痛。对音乐的痴迷,让他渐渐忽略了学业,成绩一路下滑,到了初中,他已经跟不上课程进度,甚至面临辍学的风险。
无奈之下,父亲只能让耿为华辍学,托关系为他找了一份工厂的临时工。但耿为华的心始终不在工作上,反而格外关注工厂的文艺活动 —— 只要有演出,他必报名参加,无论是唱歌还是乐器表演,都积极参与。在一次工厂文艺汇演中,他的歌唱天赋被一位专业老师发现,老师建议他 “专注唱歌,或许能走出不一样的路”。这番话,让耿为华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唱歌,跟着磁带模仿专业歌手的发声技巧。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耿为华到上海音乐学院购买音乐书籍。走进校园的那一刻,他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 —— 琴房里传来的钢琴声、走廊上学生们的合唱声、公告栏里张贴的演出海报,都让他心生向往。在校园里,他遇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郑新丽教授,鼓起勇气向教授表达了自己的音乐梦想。郑新丽教授被他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不仅耐心指点他的发声问题,还主动提出 “免费教他音乐”。
这个机会让耿为华激动不已,他没和父母商量,就毅然辞去工厂的工作,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上海。那段日子,是他人生中 “最痛苦也最幸福” 的时光:每天清晨,他要先到餐厅打零工挣生活费,上午十点赶到郑教授的课堂学习音乐理论,下午进行发声练习,晚上还要继续打零工到深夜;为了节省开支,他没有租房,而是偷偷住在学校的琴房里,夏天闷热难耐,就靠风扇降温,冬天寒冷刺骨,就裹着厚厚的棉被睡觉。长期的劳累与营养不良,让他一次在课堂上直接晕倒,郑教授这才得知他的窘迫处境,主动邀请他到家里免费吃饭,还为他安排了学校的临时住宿。
在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一年高强度的训练,耿为华的歌唱水平有了质的飞跃。1980 年代末,他辗转来到南京,通过选拔成为一名文艺兵,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在部队文工团,他凭借扎实的唱功与刻苦的态度,很快脱颖而出,在同事的建议下,他参加了当地歌舞团的试唱,成功被录取为男高音歌手。从此,他的人生仿佛 “开了挂”,一步步朝着更大的舞台迈进。
第一段婚姻:从粉丝爱慕到矛盾破裂
1996 年,是耿为华事业的关键转折点 —— 他受邀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演唱歌曲《风风火火走一回》。这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配合他浑厚有力的嗓音,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春晚过后,耿为华从 “默默无闻的歌舞团歌手” 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收到了无数粉丝的来信,其中就包括当时还是学生的郑佳。
郑佳是耿为华的忠实粉丝,不仅反复听他的歌曲,还收集了他的所有海报与报道。每次耿为华到当地演出,她都会想方设法拿到门票,演出结束后,还会挤到后台,只为索要一张签名。起初,耿为华对这个 “小粉丝” 只有模糊的印象,直到有一次,郑佳鼓起勇气向他索要联系方式,他才记住了这个眼神明亮、性格活泼的女孩。
此后,郑佳开始频繁给耿为华写信,信中不仅表达对他歌声的喜爱,还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与学习心得。耿为华起初只是偶尔回信,后来发现这个女孩不仅真诚,还很有文采,渐渐开始期待她的来信,两人在书信往来中,关系慢慢变得密切。随着交流增多,他们从 “粉丝与偶像” 变成了朋友,再到恋人,一切都顺理成章。
1998 年,耿为华与郑佳登记结婚,没有举办盛大的婚礼,甚至没有通知太多亲友 —— 结婚当天,他们只是在一家小饭馆点了三菜一汤,吃完饭后拿着结婚证,就算完成了婚礼。婚后初期,两人的生活充满甜蜜:郑佳会为耿为华写诗,把他的歌词改编成散文;耿为华演出结束后,无论多晚,都会带一份郑佳爱吃的夜宵回家;周末时,他们会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像普通情侣一样享受二人世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在生活习惯与价值观上的差异逐渐显现。耿为华从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衣服穿旧了舍不得扔,买菜会货比三家,吃饭从不浪费;而郑佳出身于条件较好的家庭,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买衣服讲究品牌,出去吃饭喜欢选择环境好的餐厅。有一次,郑佳花几千元给耿为华买了一件名牌外套,本想给他一个惊喜,却被耿为华批评 “不会过日子”,两人为此大吵一架,冷战了好几天。
更让矛盾升级的是,耿为华的事业越来越忙,经常需要出差演出,有时一去就是一两个月,家里的琐事与后来出生的女儿,都由郑佳独自照顾。长期的孤独与劳累,让郑佳渐渐产生怨气,她开始抱怨耿为华 “不顾家”,甚至因为缺乏安全感,想要干涉他的工作 —— 比如要求他汇报行程、查看他的手机、阻止他与女同事正常交往。这些行为让耿为华感到压抑,两人的争吵越来越频繁,感情也在一次次冲突中逐渐消磨。
最终,在女儿五岁那年,耿为华与郑佳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离婚。女儿的抚养权归耿为华,郑佳则每月支付抚养费。离婚那天,两人平静地办理了手续,没有争吵,只有对过往的遗憾与对女儿未来的担忧。
二婚生活:从幸福期许到守护病妻
离婚后的几年里,耿为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女儿与工作上。他既当爹又当妈,每天清晨送女儿上学,晚上辅导女儿写作业,周末带女儿去游乐园,努力弥补家庭破碎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家里人多次劝他 “再找一个伴”,身边的朋友也给他介绍过对象,但耿为华始终没有同意 —— 他担心二婚妻子对女儿不好,也害怕再次经历婚姻的失败,让女儿受到更大的伤害。
直到 2020 年,在一位老朋友的再三推荐下,耿为华才勉强同意与一位河南姑娘见面。这位姑娘曾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性格温柔,说话轻声细语,对孩子很有耐心。初次见面时,两人聊起了各自的生活经历、对家庭的看法,意外地投缘 —— 姑娘理解耿为华对女儿的重视,也坦诚分享了自己过往的感情经历;耿为华则被她的善良与真诚打动,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两人确定了关系。2022 年,他们低调登记结婚,没有举办婚礼,只是邀请了双方的至亲吃了一顿饭。婚后,这位河南姑娘用行动打消了耿为华的担忧:她对耿为华的女儿视如己出,每天为孩子准备早餐,辅导孩子功课,周末带孩子去兴趣班,还会主动和孩子聊学校的趣事,很快就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与喜爱。女儿甚至会主动和耿为华说 “妈妈很好,我喜欢她”,这句话让耿为华彻底放下心来,也对这段婚姻充满了期待。
2024 年初,耿为华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透露妻子已经怀孕,两人正在积极准备备孕,字里行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粉丝们纷纷在评论区送上祝福,认为他 “终于找到了幸福”。然而,幸福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 怀孕三个月时,妻子突然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严重的眼部疾病。更棘手的是,由于妻子怀有身孕,无法立即进行手术,只能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所有治疗都要等到孩子出生后才能进行。
这个消息对耿为华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在直播间坦言,其实在结婚前,就知道妻子身体有些小问题,但他从未想过会如此严重。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立刻开始为妻子四处求医 —— 他带着妻子先后前往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医院,咨询眼科专家,尝试各种保守治疗方案;为了方便就医,他甚至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陪着妻子去检查、输液,晚上则回家照顾女儿。
这段经历,让耿为华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经济上,频繁的就医与药物费用,让他的积蓄迅速减少;精神上,他既要担心妻子的病情,又要安抚女儿的情绪,还要兼顾少量演出工作,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有粉丝在直播间看到他,发现他比以前消瘦了许多,头发也增添了不少白发,眼神里满是疲惫,曾经意气风发的 “春晚歌手”,如今看起来憔悴不堪,甚至有人调侃他 “被生活榨干了精气”。
但即便如此,耿为华从未在妻子面前表现出负面情绪。他会每天给妻子讲笑话,陪妻子看轻松的综艺节目,在妻子因视力问题情绪低落时,紧紧握着她的手说 “别怕,有我在”;他还会带着妻子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用手机给妻子描述沿途的风景 —— 比如 “今天的花开得特别好,粉色的,像你穿的裙子”“前面有个小朋友在放风筝,飞得好高”。
妻子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耿为华的付出:她会在耿为华回家后,主动为他递上一杯热水;在他疲惫时,轻轻按摩他的肩膀;还会叮嘱女儿 “要懂事,别让爸爸太累”。这种相互扶持的温暖,让两人的感情在困境中愈发深厚。
如今,耿为华仍会在社交平台更新动态,虽然流量不多,但每条内容下都有粉丝的祝福 —— 有人留言 “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人说 “你们的爱情让人感动,一定要幸福”。他发布的内容,大多是与妻子的日常:比如两人手牵手在湖边散步的照片,妻子靠在他肩膀上听他唱歌的视频,或是他为妻子准备的营养餐。画面简单却温馨,传递出 “无论遭遇多大困难,只要夫妻同心,就能共渡难关” 的信念。
未来的路还很长,妻子的手术、孩子的出生、后续的康复,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耿为华从未后悔这段婚姻,正如他在直播间所说:“选择了她,就是选择了一起面对所有好与不好。夫妻之间,不就是互相陪伴、互相照顾吗?” 这份对责任的坚守,对爱情的执着,或许比他曾经在春晚舞台上的辉煌,更能打动人心。
来源:众看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