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的故事主角不是那几个小鲜肉,而是两位中年汉子在啦啦呱呱地争吵着。一个被传是相声界里最厉害的搞企业达人,叫做罗永浩,另一位则是把一碗面条卖得格外讲究、高端的西贝老板,贾国龙。
贾国龙这一场,怎么就败了呢?
这几天网络上热闹得跟过年似的,简直是热闹非凡,真是香得不行。
这次的故事主角不是那几个小鲜肉,而是两位中年汉子在啦啦呱呱地争吵着。一个被传是相声界里最厉害的搞企业达人,叫做罗永浩,另一位则是把一碗面条卖得格外讲究、高端的西贝老板,贾国龙。
事情闹得挺火的,老罗的直播间人挺多,听说有70万左右的粉丝在看,像赶集似的热闹。西贝那边呢,据说全国的门店一天的营业额可能会少个二三百万。
确实如此,一边吵得火热成了顶流,一边又觉得要散了似的。这事到现在,我脑袋里就一个想法,贾国龙啊,这次真是冤不到哪里去了。
真的假的啦,你说他是输给老罗吗?似乎也不是,倒更像是输给了这个时代表达,或者说,更贴切一点,是输给了自己脑袋里那套根深蒂固的老板思想。
不少人都觉得这事就是个公关没做好,找个牛逼的人写个稿子,态度好点,请老罗吃顿饭,没啥大不了的。可是,事实可不是这样。
这事的底儿上,是个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成功老板,忽然发现自己搞不懂眼前的年轻人,也驾驭不了如今的舆论场, 一次彻底的认知崩盘。
他犯的不是技术上的错误,而是思想上的,或者说,整个回应的过程,就像个练了几十年内功的大侠,非得在街上跟人比谁喊得更响,拼个谁的嗓门大。
就是,忘了说,结果一口气没上来,反而把自己给震得吐血了。
咱们不讨论谁对谁错,就单纯看看贾总这套操作到底出在哪儿漏洞,为什么要挽回这声誉,想搞回头来可就得费点事儿了。
一,老板,你到底是干嘛的
做买卖最基本的道理,不就两个字——和气生财?要说得更准确点儿,特别是开饭馆的,哪怕你拿天上的龙肉来做菜,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说满意。
罗永浩去吃顿饭,觉得味道不咋地,就在家里吐槽了几句。他到底是谁呢?其实,他首先是个顾客,其次才是个拥有六百多万粉丝的名人。
一个普通的饭店老板看到客人留差评,理应会感到有些意外,也可能会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具体原因,毕竟顾客的意见对店铺改进挺重要的。
一般来说,他可能会主动联系客人,表达感谢的同时,询问具体的不满意之处,想办法解决问题,改善服务,争取将来让更多人满意。
你可以试着放轻一点姿势,态度也要真诚一些。
不管客人说的是真是假,先得让人家那口气顺顺的。
哎呀罗老师,真不好意思,这顿饭没让我您吃得满意,说到底就是我们没搞好。您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咱们赶紧改,今天这顿我请客,免了。一般来说,这事也就过去了。
你看人家胖东来,之前擀面皮里头搞出根头发还是真虫子啊,他也没多啰嗦,第一时间就道歉了,后来就补偿了800块,还把那个管事的经理、店长、副店长啥的,一起辞退了。这反应吧,是真的快而果断。
这操作,谁见了都得晓得佩服,不光没人骂,还觉得这家店挺靠得住的,以后还得再来买。
贾总就不一样,归根结底,他直接把罗永浩当成了来捣乱的对手,是仇家似的。袖子一撸就准备动手,还说要告人家。
这第1个,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他搞不清自己身份,把自己搞混了。
他忘了自己是那家门迎客的老板,偏偏非得把自己当成个判别大事小事的法官。
他在采访里提那句:生意行得不错就不干了,是非得搞清楚的。
这话听着挺有脊骨,但放在做生意的场合里,这就是一句糊涂话,糊涂到极点了。
你就别拿你的饭馆当法庭了,这么讲可不行。
客人到你这儿,就是来花钱享受的,别拿他们当辩论烤鱼腥味是不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觉。老板一开始就跟顾客争个不休,实际上这生意早就输掉了。
因为客人追求的根本不是什么百分百的真理,他们更在意的是那份被尊重、被关心的感觉。
这些年,罗永浩被骂的人,还真不少呢。
他把自己前老板俞敏洪都骂得不成人样了,你瞧,老俞啥时候出来讲过一句话。
人家这份格局,就是不愿意跟你一起跳到泥潭里扯皮、摔打。
贾总偏偏要自己赤膊跳下去,结果不就掉进了老罗的节奏里了吗?人家靠吵架发家,你一个炒菜的,拿着业余爱好去碰人家的专业饭碗,这究竟图啥啊。
就这么回事,本来只是个客人的小投诉,没有多严重,他偏偏把事情搞大,变成了全国人都在看的一场大戏。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点脑子啊?把一个普通消费者变成了自己的死敌,还顺带让大家看清了西贝那边那点店大欺客的毛病。
二,那张小票,凉了多少人的心。
要是说第一个失误还算是有点瑞士奶酪脑子,那么第二步的操作,真是挺邪门的,觉得有点黑心啊。
贾总为了证明自己没出错,做了一件让大家都觉得脊背发凉的事,把罗永浩一帮人吃饭的账单丝毫不差地晒了出来。
这段话说的是,贾总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出错,干了一件让人感觉毛骨悚然的事情,把罗永浩一帮人在饭局上的账单全都完整地公布出来了。
那天,罗永浩一行五个人,三男一女,全部都在场。
点了十五个菜,里面还包括三个菜点了双份。依稀记得,
这笔账是六百六十三块钱,要是加上那多点的三道菜,合起来就八百三十块啦。
时间、人员、菜式,具体点说,就是金额,清楚得很,明明白白的。
这叫什么事啊?那叫曝光客人的隐私,说白了就是把别人的隐私揭露出来。
贾总估计心里挺舒服的,总觉得我已经把证据拿出来了。你瞧,我们的菜价格也不贵,他还吃了不少,说明还挺合胃口的嘛。
大概百分之八十吧,不过这个动作呢,严实点说,传递出了个特别吓人的信号——也就是说,任何到西贝吃饭的顾客,你今天的消费纪录,随时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店家拿出来,变成攻击你的武器。
这可是做生意的基本要求,叫职业道德嘛,得守底线的。今天他为了和罗永浩撕起来,把老罗的账单都晒出来了。
这就是说,如果明天我和西贝闹个不开心,吃饭的事、花的钱,比如被他们曝光在网上,让别人来评头论足,这事儿可就变得不一样了。个人觉得,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菜是不是好吃,而是我作为消费者,在你这里花钱到底靠得住不靠谱。信任这个东西,有时候得努力好几年才能建立起来,可一旦失去,可能只用一秒钟就能砸碎。
贾总自己亲手把西贝在顾客心里费劲努力建立起的那点信任感,瞬间全都弄得粉碎。这个招数,远比任何差评伤害都要厉害一百倍。
所有一心想去西贝的客人,尤其是那些准备请客吃饭的,心里都不免打鼓了,咋还敢去吗?
要是有天哪位服务员心情不好,看我不顺眼,我的资料是不是就变成公司公关的素材了?越想越觉得怕事情闹大。
三,剖开肚子,亮出来的却是内脏
在《让子弹飞》里面,小六子为了证明自己,竟然吃了一碗粉,然后用刀割开了自己的肚子,真是挺吓人的场面。
他果然证明自己没错,说完之后,就这样走了。
贾国龙这次的后厨直播简直就像重现了小六子剖腹证粉的那场悲剧,甚至还更上一层楼。罗永浩和网络上那么多人大喊质疑,到底在说啥,真搞笑。
其实重点就是预制菜嘛。大家都觉得西贝不算便宜,随便吃个饭,人均两百左右,结果一入口的感觉像是拿个料理包在后厨热一热,这心里能舒服吗?
哎呦,关键就是大家得知道真相嘛,谁都想有个说法权、知道实情。
贾总大概觉得,自己开个直播,让大家看看后厨有多整洁、食材多新鲜,这些谣言不攻自破,是不是?
想法挺好,就是太天真了。
他其实完全没意识到,现在这个网络环境里,把任何东西放到几百万双眼睛底下用放大镜细看,都难免会发现点瑕疵。说实话,一开直播,就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挑剔现场。
速冻的炸茄子,很多人还是头一次听说呢,没想到茄子还能提前冻起来,然后再下锅炸一炸就能端上桌。没错,这种做法,跟自己在家做饭的感觉,真是差了好多。
对,鸡汤是用复合调味料兑出来的。这事还真是厨师自己承认的,这不正是让人头疼的“科技与狠活”嘛,听了真是有点被打击到。
你卖那么贵的鸡汤,结果其实就是用调料粉末冲出来的,这样一来,消费者的钱是不是白白花掉啦?更搞笑的是,把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油放在一起,还在墙上贴着大标语,说咱们为孩子用的是非转基因油,可镜头一扫,旁边那大桶转基因大豆油就露出来喽。
这个场景,简直像是公关界的一次大灾难,搞得大家怎么还敢相信呢?
说实在的,你到底用的是哪个?
是不是光说一套,背地里又是另一套呢?
看完这一场直播,贾国龙想证明的“我们不用预制菜”这点,几乎没法站得住脚呀。
反倒把我们大量用半成品、速冻品、复合调味料这些事,批得死死的。
这就又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了,他跟消费者对预制菜这个词的理解,根本就不在一个点上。是啊,扯远了。消费者认知里的非预制菜,就是厨师在后厨当场切菜、开火现炒出来的。
而贾总觉得啊,只要不是那种已经做好的菜肴处理包,基本都算不上预制菜。
你要是不能想办法把这个认知偏差给说清楚,反倒搞一场漏洞百出的直播去硬撑,最后的结果就是把那些还没确定的潜在客户,全都逼向了你的对立面。
一场风波一搞,西贝的损失可是显而易见的,每天两三百万的生意额,莫名其妙就打了水漂。
最让人心疼的是,一个知名的餐饮品牌老板,竟然在全国人民面前亲自上演了一出什么叫做老板的傲慢,以及这种傲慢是怎么亲手毁掉自己企业的鲜活实例。
他和顾客起了争执,泄露了客户的隐私,甚至自己把自己的软肋曝光无遗,每一步都刚好踩在了这个时代情感和商业道德的敏感地带上。
他想争个是非胜负,结果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人心。能把生意做到贾国龙这个份儿,真的不该再沉迷于那种“我是老板,我怕谁”的个人情绪中了。
你随便摆一个动作,都关系到成千上万员工的饭碗,牵动着无数加盟商的全部家当,也关乎这个品牌的未来啊。估计,
可就遗憾了,他好像都把这事给忘了。
这件事情,也算是提醒所有搞生意的人注意一下。
如今的时代不一样了,客人也变了,别再拿着几十年前的老地图,去开这个全新世界的船啦。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