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Transformer困惑?本文用大白话,十分钟带你搞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9:41 1

摘要:Transformer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广后,不少人开始质疑:这玩意到底是不是被神化了?它是不是只是算得快?真的理解语言吗?还是说它只是大数据堆出来的“统计机器”?

Transformer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广后,不少人开始质疑:这玩意到底是不是被神化了?它是不是只是算得快?真的理解语言吗?还是说它只是大数据堆出来的“统计机器”?

现在我们就用能“秒懂”的语言,将它拆开来看,用常识、用逻辑,去还原Transformer的本质,并理解它为什么能成为今天AI世界的“底层操作系统”。

很多人对Transformer最直观的质疑,是它的并行处理机制。

语言是有顺序的,从古至今我们都强调“上下文”“前后语义”,而Transformer却一次性处理整句话,看上去完全打乱了顺序。

在Transformer出现之前,语言模型主要依赖RNN和LSTM,这两种模型的核心原则,是顺序读取,比如一字一字处理,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课文那样。

问题也很明显:处理长句子时,模型很容易“忘记”开头的信息。比如一句话是“我在法国长大……所以我法语很流利”,模型读到“流利”时,可能已经忘了“法国”这个关键词。

Transformer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是一字一字读,而是“一口气读完,再去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听到这就摇头了:不按顺序来,怎么理解语义?

其实,Transformer并不是完全忽略顺序,它引入了一个机制,叫位置编码。

可以理解成每个词在进入模型前,都会打上自己的“座位号”,这个“座位号”是嵌入在向量中的,模型就能知道“谁在前、谁在后”。

在多个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Transformer的表现已经超过了传统的顺序模型。

BERT在句子匹配任务中的GLUE基准测试中得分超过了90分,直接刷新了当时的记录。这说明并行机制配合位置编码,不仅没有损失语言的顺序感,反而提升了处理效率和理解能力。

另一个被热议的点,是注意力机制。

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加权平均”,认为这只是数学上的优化手段,本质没有改变模型的“理解力”。

但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权系统。它的关键是让每个词都能看到整句话的其他词,并判断哪些词和自己最相关。

举个例子:“它跳上了桌子。”这句话中,“它”到底指谁?人类读者知道是前文提到的“猫”。在Transformer中,“它”会向句子中的其他词发出一个“查询”,类似于:“谁是我指代的对象?”其他词会通过各自的“身份信息”来做出回应,并传回内容。

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自注意力机制,它让模型不仅理解局部词汇,而是在每个词判断时都能考虑全局上下文。

更进一步,Transformer又引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

这意味着每个词在判断关系时,不止一个角度,而是从多个维度同时考虑。例如,一个注意力头关注主语,一个关注动作,还有的关注时间信息。

这种“多角度扫描”机制还是一种接近人类认知的处理方式。

但是速度快了,理解力会不会下降?

谷歌团队在设计Transformer架构时,考虑了这一点。

它通过多层堆叠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每一层都像一个语义加工车间,前一层的输出,成为下一层的输入。

在GPT-3中这样的堆叠层多达96层。浅层处理语法,深层处理语义、情感甚至逻辑关系。不同层之间互相传递信息,形成一种“逐级理解”的过程。

这种结构的结果使模型可以处理长句也能理解复杂的上下文。例如,GPT-4可以理解超过20,000个词的上下文,实现跨段落、跨文档的推理能力。

2021年DeepMind发布了AlphaFold2,这是一款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它不是用来聊天的,而是用来预测蛋白质的三维折叠结构。

这说明Transformer并不是NLP专属,它的核心能力是处理“序列间的关系”——这在DNA、RNA、图像像素、音频波形等任务中同样适用。

不仅如此,Transformer还催生了多模态模型。

OpenAI的DALL·E就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打造的图文生成系统。它能根据一段文字,生成一张风格一致的图像。模型理解了“红色的沙发”、“复古风格”、“猫坐在上面”等概念,并进行了组合输出。

既然如此方便,门槛高吗?普通团队能用吗?

成本确实是大模型的争议之一。GPT-3训练一次据说需要数百万美元,这让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

但Transformer的设计也考虑到了推广性,它天然支持迁移学习和微调。这表示大模型训练好之后,中小企业可以基于预训练模型进行小规模微调,不需要从零开始。

如今国内外已经有大量开源项目,如Meta的LLaMA、清华大学的ChatGLM等,都支持本地部署和微调。这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让AI不再只是科技巨头的专利。

来源:龙医生讲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