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非遗焕新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非遗焕新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聚焦非遗的活态展示与跨界融合,讲述好非遗人的传承故事与匠心精神,展示好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中医正骨疗法历史悠久、效果显著,在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和总结整理中形成系统化、创新性发展。罗氏正骨法作为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罗氏正骨法包含‘三定点’‘三兼治’‘三核心’等特有理念。其中,‘三核心’是指力点、力量和角度,主要治疗骨伤疾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罗氏正骨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罗素兰举例介绍道,一方面是骨折、脱位等外伤性病症,另一方面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劳损性病症,以及骨关节炎等退化性病症。
罗氏正骨法通过手法检查、手法诊断,共有37个治疗手法,在缩短骨伤疾病恢复期、避免后遗症等方面独具优势。在50余载的临床工作中,罗素兰更是凝练、创新出一套完整的治疗筋伤疾患的手法,即“罗氏正筋八法”。“扽拉法就是矫正骨错缝的,特别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崴脚。患者扭伤以后,可能引起筋的位置的改变,或者是微动关节发生微错动,而‘扽拉’这个手法适用于四肢关节的这种错缝矫正。”罗素兰说。
在一代代传承人的研究与创新下,罗氏正骨法不断焕发着新的光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罗氏正骨法)第八代传承人栗政依就结合罗氏正骨法的分筋、推拨等手法,创新了专门治疗颈椎病的“护陵正骨法”——通过手法的梳理、矫正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5分钟之内让症状得到缓解或者消失。
“我们在临床上大概有几千例的案例了,所以慢慢地从案例里面去钻研它、改进它,去学习新的技术,然后结合中医的手法来实现‘可视化中医’。”栗政依介绍,他们从国外引进了全脊柱检测仪。通过仪器设备的检测和临床的综合评估来诊断患者的具体病因。同时,结合仪器反馈的数据,调整治疗方案,达到良好的诊疗效果。
“不管是西医也好,还是中医也好,它都是一个治疗的方式。”栗政依表示,作为医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技术,才能融入社会,把罗氏正骨法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策划:赵刚
统筹:陶媛
记者:杨亚楠 张诗奇 金昱希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