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出了一趟门,身上惊现“大痣”,严重可致死,最近高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13:33 2

摘要:春夏来临,气温回升,又到了一年踏青的最佳时机。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时光里,却暗藏危机。

FM93记者 王桔 通讯员 李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春夏来临,气温回升,又到了一年踏青的最佳时机。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时光里,却暗藏危机。

踏青归来

胸部出现“大痣”

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杭州人刘先生(化名)带着家人开启了一场充满野趣的露营之旅,度过了一段惬意的美好时光。

然而,返程途中,刘先生就隐隐感觉胸前有些发痒,他心想估计是被蚊子叮了,便没再多在意。可等回到家,刘先生洗完澡正准备换衣服时,却发现自己的左侧乳晕处竟不知何时冒出一颗突兀的“大痣”,呈乳白色,光亮,像一颗玉石一样。等他凑近一看,吓了一跳,竟是一只虫子,趴在那儿!

刘先生伸手就试图把虫子拔掉。可这虫子像是生了根一样,咬得紧紧的,只要一用力,便是一阵钻心的疼痛。慌了神的刘先生,赶紧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竟是可怕的蜱虫

每年春夏季高发

接诊的邓琳医师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后,确诊刘先生乳晕上的虫子正是蜱虫,而且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因为吸饱了血,虫身都已经变得圆鼓鼓的。

随后,邓琳医生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麻痹蜱虫头部后,用镊子取出了完整的蜱虫并用碘伏消毒伤口,经过治疗和密切观察,刘先生现在已无大碍。

邓琳介绍,蜱虫体型仅芝麻大小,但当叮咬动物和人皮肤吸吮血液后虫体可膨胀如黄豆大小。蜱虫常伏击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游玩、遛狗、露营、园艺都可能会与蜱虫亲密接触。

邓琳表示,每年4-8月是蜱虫活动高峰期,这个时间段像刘先生一样户外游玩被蜱虫“袭击”的患者屡见不鲜。

蜱虫偏爱叮咬皮肤薄弱、不易搔抓处(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腿部),刘先生乳晕处因汗腺密集、衣物摩擦隐蔽,且蜱虫吸血时释放麻醉物质,所以让刘先生当下难以察觉,有些患者甚至长达数天才发现被蜱虫叮咬。

小蜱虫深藏大危害

“被蜱虫叮咬后,部分人可能无明显症状,只表现为局部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瘀斑或瘀点周围红斑出现水肿、丘疹、水疱。”邓琳说,但绝不能轻视,严重的可能引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甚至出现血小板减少,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主要是因为蜱虫是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细菌感染等的传播媒介,可引起多种蜱媒疾病,包括森林脑炎、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时可致死。

邓琳表示,虽然并非所有蜱虫都携带病原体,但绝不能心存侥幸!若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另外,邓琳提醒,被蜱虫叮咬后切勿生拉硬拽、拍打蜱虫、烟头烫、涂指甲油——这些操作可能刺激蜱虫释放更多毒素,或导致口器残留,增加感染风险。蜱虫叮咬后应第一时间赶往正规医院请专业医师处理。

这样预防蚊虫叮咬

当下正值昆虫活跃的季节,科学防护和正确处理是避免健康威胁的关键。外出时,做好预防蜱虫等各类虫子叮咬的措施十分必要。邓琳在此给出以下建议:

1

物理防护

穿浅色长袖长裤,裤脚扎入袜子,戴宽檐帽,减少皮肤暴露。

避免在草丛、灌木区等植物茂盛处久坐,建议使用防潮垫。

2

化学驱避

裸露的皮肤和衣物喷洒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的驱虫剂。

3

归家检查

洗澡并仔细检查全身(尤其腋窝、耳后、腹股沟等隐蔽部位)。

宠物毛发中可能携带蜱虫,需同步检查,且定期给宠物驱虫。

4

环境管理

定期修剪草坪、清扫落叶,在住宅与树林间设置隔离带。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