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它们盯上了黄金珠宝市场,直接杀进了“老铺黄金”的地盘,推出了自家珠宝品牌popop,主打足金串珠、吊坠、金条、摆件,甚至把自家的核心IP(比如Baby Molly)也搬进了金饰品里。
泡泡玛特最近又搞了个大新闻。
这家公司,原本靠盲盒起家,把MOLLY、labubu这些小玩意儿玩成了潮流现象。
这次,它们盯上了黄金珠宝市场,直接杀进了“老铺黄金”的地盘,推出了自家珠宝品牌popop,主打足金串珠、吊坠、金条、摆件,甚至把自家的核心IP(比如Baby Molly)也搬进了金饰品里。
今年6月,popop在上海落地首家门店,泡泡玛特为这个新项目可谓倾注了全部资源,无论是店铺选址还是装修,都下了血本。
MOLLY、SKULLPANDA等自家顶流IP,通通进了popop的金饰产品线。很明显,泡泡玛特不仅仅想做IP玩具,更想在珠宝领域分一杯羹。
但进军黄金珠宝,其实就等于和“老铺黄金”这种传统品牌正面对杠。
业内专家怎么看?一位珠宝分析师说得很实在:无论是靠IP加持的金饰,还是以情感为卖点的传统金饰,最终都会有高于黄金本身的溢价,用户群体也都聚焦在高净值女性身上。
换句话说,大家都在抢同一批人的注意力和钱包。
不过,他又补了一句,目前双方还只是边界试探,离正面硬刚还有点距离——老铺黄金更像是高端奢侈品打法,泡泡玛特更靠IP和粉丝经济。
但现实情况是,popop的足金新品,并没有给泡泡玛特的股价带来什么提振。
相反,自8月26日股价冲上339.8港元/股创下新高后,泡泡玛特股价一路下滑——到9月10日,已经跌了15.74%。
9月12日收盘价只有276.8港元/股。
别以为只是新业务没起色,实际上,泡泡玛特股价大跌的根本原因,还是labubu系列在二手市场的价格崩了。
以千岛二手平台为例,labubu“前方高等系列”的搪胶毛绒挂件,今年6月还卖到600元、450元一个,结果到9月只剩下133元、108元一个,价格几乎腰斩再腰斩。
为什么labubu突然不值钱了?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泡泡玛特今年618期间,对毛绒系列产品搞了一波大规模补货和预售,7月到9月市面上labubu新品数量直接暴增,是6月前的2-3倍。
产能也跟着提升,单月能做3000万个,比2025年一季度翻了10倍。
短时间内货太多,二手市场自然撑不住价格,原本囤货的黄牛和店主开始抛货,价格一下子崩了。
不过,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看,这种调整其实对泡泡玛特未必是坏事。
IP公司如果只靠一款产品吃饭,风险特别大。
就像迪士尼一样,从来不押宝某一个IP,而是不断推出新IP,保持创新活力。
泡泡玛特内部其实也清楚这个道理,他们并不希望公司市值和信心只靠labubu一个IP在二手市场的高溢价。
更希望的是,所有IP都能流通起来,形成持续的产品更新和消费热潮。
这也是泡泡玛特每年都要给各大IP推2-4个新系列的原因。
整体来看,泡泡玛特这次“杀入黄金赛道”,既是主动求变,也是被动应对。
当二手市场神话褪去,泡泡玛特要做的,是回归IP本质,做大影响力,打造更多元化的产品矩阵。
只有这样,才能在潮流与消费的浪潮里,走得更远、更稳。
来源:3分钟娱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