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把羽毛纹大马士革刀在阳光下转动时,刀身上流淌的光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这不是金属打造的利器,而是被匠人封印在钢铁中的凤凰之羽。这种令人屏息的美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锻造奥秘?
当一把羽毛纹大马士革刀在阳光下转动时,刀身上流淌的光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这不是金属打造的利器,而是被匠人封印在钢铁中的凤凰之羽。这种令人屏息的美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锻造奥秘?
当层压钢材在特定温度下被扭转时,内部的钢层会产生独特的"丝带效应"。这就像把一块千层酥皮面团拧转后切开,断面会自然形成放射状纹路。现代刀匠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创造出了比古代更为复杂的羽毛纹理。
羽毛纹大马士革(Feather Pattern)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代末期,由多位美国ABS刀匠共同探索发展。德文·托马斯(Devin Thomas 现ABS大师级刀匠)在此后完善了该工艺,其"托马斯羽毛纹"被公认为行业标杆。
2016年5月,我们就分享过锻造羽毛纹的图解教程,今天我们更新一篇更优的图解教程。来自steelpigforge:
先从钢料说起。“我们”选用的是1084FG(刀的暗色部分)棒料来自 New Jersey Steel Baron和15n20(亮色刀头部分)来自 Ray Kirk。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每一把好刀都源于优质的钢材。
将钢料其切成 4"x1.25" 的块。使用角磨机进行此操作。
清洁钢材的表面,以清除所有氧化皮以及钢材在存放时可能产生的氧化物。
左边的部分很脏,右边的部分用 220 号砂纸打磨过。
交错堆叠,“我们”一共叠了17层
全部夹紧对牢,准备焊接
开始焊接,每一层都要兼顾到。一定要戴好手套和面罩,安全第一
再焊上一个把手,方便锻造。有些刀匠喜欢用“夹子”,我个人觉得还是这样更牢靠,更好掌握
这是“我们”自制加热炉,用 20 磅的瓶子,底部铺上猫砂。当锻造加热时,焊剂会从工件上滴落。这样就很容易清理。
开始加热
取出并撒上硼砂,作为助焊剂效果很好。有助于每层之间的融合并保护钢的表面免受氧化。
稍加锻造后,再上液压机,这是一台16 吨的压机,很棒的机器。
压制到我们想要的长度,并把坯料旋转 90° 并将其从侧面拉出。这一过程完成了锻羽毛开始所需的W图案雏形。
将钢坯末端以 90 度拉出,再让其自然冷却。
把锻好的雏形胚料,切割并再次堆叠,焊接
然后再加热锻打 ....加热锻打....再切割再堆叠.....如此反复
如此反复.....这个时候看胚料的切割切面,W纹已经比较细了
然后我们再将锻合的胚料切割一次
将坯料切好,按下图这样堆叠,再充分锻合。准备迎接最关键一刀,中间一刀直切。
这是钢料切开后 反放的样子,切的过程中钢材都往下拉。形成羽毛状。接下来要把两半彻底分开,清理整形成相似的长方体状。准备重新把他们拼合在一起
切开的两半,整形重新拼合后的效果。可以看到中间的纹理,就是楔子从顶部插入时,钢材也随之下移。用楔子拉动那些 W 形图案从而形成了类似对称的羽毛状。
然后将其轻轻敲打成扁平的坯料,但现在不能过度锻打,不然会使图案变形太多。
然后把上面的胚料切割整形成你需要做的刀型。
刀型整形打磨完毕后,接下来要做热处理。这是改装的热处理窑,相当于一个电子控制的烤箱。在顶部开了一个洞,用来挂刀。
这把刀进行了 4 次正火循环,从 1550 开始,最后降到 1200。正火是在静止空气中加热和冷却钢的过程。通过这样做,可以将钢的晶粒结构细化为更小且分布更均匀的碳化物。
正火后,我们开始进行实际的淬火加热。我将其加热至 1480 度,然后在 快速在淬火油中淬火。这会使刀片它变硬但易碎,还需让它冷却到 125 度以下,然后将其放入烤箱中,在 400 度下加热 2-2 小时。
继续刀型的设计微调,经过精细的整形打磨后,纹路也消失了,但是不用怕。它只是被隐藏了,“体内”还有。
现在就来到酸洗阶段了,强调一点 不要谈酸色变,很多人对酸洗腐蚀存在误解。以前有人用酸洗做假纹路,后面又有好事者吹嘘真花纹不用酸洗制造恐慌。真正的酸洗目的是“显纹”,通过酸和复合钢 体内不同钢材成分 的氧化程度差异,反应后 从而出现颜色深浅的变化,就产生了花纹。“我们”的蚀刻剂槽里面,装满了 4-1 蒸馏水和氯化铁溶液。这会使钢的图案显现出来,它会氧化 1084 使其变黑,但对15n20的影响不大,因为其中含有镍,可以抵抗蚀刻剂。
效果不错,这是另一面。酸洗后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钢体内两种不同钢材的堆叠复合的层次
后面制柄做鞘的工序就不放了,以上就是羽毛纹大马士革钢锻造的原理和大致过程。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创新,羽毛纹也延伸出来很多细分的新花样,什么S型羽毛纹,爆炸羽毛纹,大羽毛,小羽毛,粗羽毛,细羽毛,不规则分层羽毛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原理和流程大致相近。最后附上一个羽毛纹锻造流程集锦视频和几种羽毛纹纹路类型实拍合集。
来源:左右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