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为世人所钟爱,长江流域多座城市将其确定为市花,苏州亦在此列。苏州之于桂花的喜爱,层次丰富且深植于城市肌理:既赏其花形、品其花香,亦以其入馔炖煮;尤为可贵的是,这份喜爱更与当地深厚的科举文化相融,历代对桂花尤为偏爱的群体中,苏州状元当属代表。下文将从苏州状元笔下的桂花诗词、科举制度中桂花的文化意涵、吴地特色桂花饮食三个维度,对吴中桂花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与生活智慧略作梳理。一、金阊仙桂歌不绝:苏州状元的桂花诗词清代康熙年间,翰林院众文人闲谈间提及各自家乡的土特产品。众人皆争先恐后、兴致盎然地夸耀本地物产,诸翰林言谈间气氛热烈。唯苏州籍翰林汪琬从容开口道:“苏州乃鱼米之乡、人间天堂,自有名优土产。然数量极少,仅两样耳:其一为梨园子弟,其二为状元。”这则故事来自于吴江人钮琇的笔记小说《觚賸续编》,其真实性应当毋庸置疑。有学者统计自唐朝至清末共有文武状元711名,苏州一地涌现51人,占总数的7.17%,难怪汪琬在闲谈间将状元视作家乡特产。金秋八月,桂子飘香,状元们作为科举制度的一大受益者,自然对桂花充满好感,与之相关的诗词作品频现。本文试举三位苏州状元的咏桂佳作,以飨读者。昆山第一位状元卫泾,字清叔,号后乐居士。淳熙十一年,卫泾时年二十五岁,高中甲辰科状元。其殿试策论直面时弊,指陈朝廷崇尚空言文辞之弊,主张以养民、教民、治民为序推进政务。卫泾初授“添差镇东军判官”虚职,于淳熙十四年方获任秘书省正字实职,负责校定典籍讹误、参与书籍编纂等事务。此后他历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御史中丞等职,最终官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摘要:桂花为世人所钟爱,长江流域多座城市将其确定为市花,苏州亦在此列。苏州之于桂花的喜爱,层次丰富且深植于城市肌理:既赏其花形、品其花香,亦以其入馔炖煮;尤为可贵的是,这份喜爱更与当地深厚的科举文化相融,历代对桂花尤为偏爱的群体中,苏州状元当属代表。下文将从苏州状元
来源:爱文化的小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