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致歉: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4:33 1

摘要:一切源于罗永浩 9 月 10 日的微博吐槽,他直指西贝 “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虚高”,瞬间点燃了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危机。西贝迅速回应称 “无预制菜”,并开放后厨参观,然而消费者却发现部分食材仍采用冷冻锁鲜技术,与 “现做” 标准存在认知偏差。

近日,餐饮界的一则重磅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9 月 15 日,西贝发布了致歉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会给餐饮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切源于罗永浩 9 月 10 日的微博吐槽,他直指西贝 “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虚高”,瞬间点燃了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危机。西贝迅速回应称 “无预制菜”,并开放后厨参观,然而消费者却发现部分食材仍采用冷冻锁鲜技术,与 “现做” 标准存在认知偏差。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西贝的营业额遭受了重创。创始人贾国龙坦言,9 月 10 日、11 日西贝全国门店日营业额分别减少 100 万元,12 日预计损失 200 万至 300 万元。面对这样的局面,西贝在致歉信中深刻反思,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有较大差异。并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还提到会在 10 月 1 日前,完成包括将烹饪用的大豆油改为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里的焖饭牛肉酱等都将在门店现做等 9 项整改。

西贝的这一事件,折射出了餐饮行业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反映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预制菜概念模糊,行业标准缺失。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食材新鲜度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

此次西贝致歉,无疑是给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当西贝后厨的冷冻锁鲜技术被曝光时,许多人才惊觉:原来自己支付的"现做溢价",不过是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这种认知错位,本质上是对"烟火气"的集体怀念——人们渴望的不仅是安全合规的餐食,更是厨师颠勺时迸发的油香,是食材在铁锅里"刺啦"作响的治愈感。

值得玩味的是,西贝承诺的整改措施中,"将焖饭牛肉酱改为门店现做"这一条格外引人注目。这道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触及餐饮连锁化的核心矛盾:如何在规模效益与手工温度间寻找平衡点?某连锁火锅品牌研发总监透露,他们正在试验"半预制"模式——基础汤底由中央厨房统一熬制,但每桌的香料爆炒环节由服务员在顾客面前完成,既保证口味稳定,又营造参与感。

这场危机或许会成为行业转型的催化剂。据业内观察,已有不少品牌开始在后厨加装透明玻璃,甚至开通抖音后厨直播。更前沿的探索者则在尝试区块链溯源,让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信息。当"透明"从营销噱头变为经营刚需,那些真正重构供应链的企业,很可能在洗牌中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

不过,消费者也需要建立更理性的认知。中国烹饪协会专家指出,符合规范的预制菜本身无罪,问题在于企业是否如实告知。就像便利店关东煮的汤底标注"工厂调制"反而获得理解,餐饮业或可借鉴"成分级菜单",明确标注每道菜的预制程度。你对西贝的致歉以及后续整改措施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艺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