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宫崎骏,AI做不出「吉卜力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11:11 1

摘要: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AI工具似乎能够轻松复制出各种风格的作品,包括令人向往的“吉卜力风”动画。然而,本文深入探讨了AI创作的本质,指出AI目前只能模仿已有的作品,而无法真正创造出像宫崎骏那样充满情感、灵魂和独特风格的艺术。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AI工具似乎能够轻松复制出各种风格的作品,包括令人向往的“吉卜力风”动画。然而,本文深入探讨了AI创作的本质,指出AI目前只能模仿已有的作品,而无法真正创造出像宫崎骏那样充满情感、灵魂和独特风格的艺术。

从 Midjourney 到 DALL-E,从 Stable Diffusion 到 Sora,每隔几个月,我们就会被新一代 AI 工具的能力所震撼。近日,ChatGPT 的更新让生成式 AI 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一句话生成吉卜力风格插画」、「几分钟制作宫崎骏式动画短片」…

这些曾经要顶级动画师耗时数月才能完成的作品,如今似乎只需几句提示词就能信手拈来。

但我更想说的是:火的一直都是宫崎骏。

tips:本文是对 AI 创造力的思考,如果你对 AI 大模型的基础知识感兴趣,可以阅读「产品经理可能需要的AI大模型知识·大白话版」。

1. AI 是如何「创作」的?

就目前而言,AI 只能模仿已经存在的东西。

在 AI 大模型的训练过程中,Ta 们「看过」了互联网海量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包括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等经典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AI 学会了什么是「吉卜力风格」—— 柔和的色调、细腻的自然场景、独特的人物设计、梦与现实交织…

AI 的「创作」,本质上是对人类已有作品的模仿和重组

如果没有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几十年来创作的作品,AI 就无法生成所谓的「吉卜力风」。

2. AI 是否会取代你?

「AI 要取代人类了!」、「要失业了!」、「没饭吃了!」…这些言论充斥着我们的社交平台。

印刷术的发明,淘汰的是「抄书人」,而不是「写书人」

在印刷术出现前,抄书人靠手工抄写书籍谋生。印刷术让批量复制变得简单,抄书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

但那些真正创作内容的作家不仅没有失业,反而因此得以更广泛传播自己的作品。

当代「抄书人」

当代「抄书人」是指那些主要按照既定模板和规则工作的人。

他们的工作是可预测、可量化、可替代的劳动,工作价值更多体现在执行层面。

譬如:

※ 抄:将热门段子像素级「复刻」;

※ 套:批量套用固定话术模板群发;

※ 洗:洗稿同行文案,改改就发布。

AI 擅长「抄」,比你「抄」得更快更好更便宜,那有什么理由不让 AI 取代你?

如果你日常工作第一时间就是去「参考」,改一改就交差,那你也要当心了。

题外话

AI 的出现纵然淘汰了「抄书人」,但却让「抄书」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劣币和良币的斗争也许将更加激烈。

当代「写书人」

当代「写书人」是指那些通过原创和突破来创造新作品的人。

他们的工作是不可预测、难以量化、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价值体现在原创性上。

他们会:

※ 从生活经验和思考中汲取灵感;

※ 融合多元知识,创造前所未有的表达;

※ 挑战常规,开创新的风格和流派;

※ 作品中注入个人情感和独特视角。

AI 还不能像「宫崎骏们」一样,开山立派,创造出属于真正自己的风格。

创作的「上限」,仍然需要才华横溢的人在持续不断的创作中去触及和突破。

题外话

AI 也许可以帮才华横溢的创作者完成那些重复劳动,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去思考,更好地打造自己的作品。

3. 如何应对?

AI 提高了行业「平均水准」,但尚无法触及顶峰。

没有宫崎骏,AI 做不出「吉卜力风」

至少在目前,我们还能够通过区别于 AI 的能力保持自我竞争力。

「宫崎骏」们的不可替代性

当前最先进的 AI,仍然难以碰触「吉卜力风」的精髓。纵然很多时候人类也是通过模仿和学习实现自我成长,但「宫崎骏们」能够将个人经历、情感、思考和独特理解融入作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格。

一台高速打印机可以迅速复制文档,却无法书写出情感的笔迹。

在大量同质化内容加持下的未来,人类的创造力会变得更加珍贵。

利用 AI,保持在「水准以上」

「水准以下」、「不如 AI」,当然有被取而代之的风险。与其焦虑或对抗,不如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会如何更好地使用 AI,通过学习 AI 和合理使用 AI,做得比 AI 更好,成为「AI 导演」而非「AI 代工」,让自己具备「水准以上」的能力。

停止完全依赖,但不要停止思考

脑子用少了会生锈,抄作业相当于没有做作业,不会做的题,你还是不会做,更不要说举一反三了。

不要因为有计算器就放弃计算,也不要因为有 AI 就停止思考。完全依赖 AI,便无法从中获得成长。

4. 未来:与 AI 共舞

尽管现阶段 AI 仍然依赖模仿,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突破的可能。未来的 AI 也许能够脱离模仿,依托情感和思考开始学会独立「创作」。

但我认为,这并不代表着人类的创作将被取代或者枯竭。Ta 们只是刚和人类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而已。

李白只有一个、梵高只有一个、宫崎骏也只有一个,人类仍然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闪耀的瞬间。

5. 最后

总的来说,在这场技术与人文的交汇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写书人」。

我是否能够成为不可取代的那个人?

正如宫崎骏在《起风了》中所说: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去成为自己。

本文由 @格式刷JJW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